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认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保护心脑血管!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贾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金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血脂通常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poA和ApoB、脂蛋白(a)这一类指标。

血脂增高主要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脂质斑块,随着脂质核越来越大,血管壁变薄、破溃,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发生在心血管,就是冠心病;发生在脑血管,就是脑卒中;发生在周围血管,就是周围血管炎。

所以,检测血清中的这些脂质与载脂蛋白,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预测。

一、抽血前摄入高胆固醇、油腻食物对血脂有影响吗?

虽然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自身合成,但是如果长期吃高胆固醇食物,食物中的胆固醇一部分也会吸收入血,当吸收超过利用和代谢时,就会导致血中胆固醇增高。

除了饮食,年龄、性别对胆固醇也会有一些影响。另外,胆固醇检测都是葡萄糖氧化酶法,如果长期服用维生素C,或者输注维生素C,会引起胆固醇假性降低。检测时如果样本溶血、黄疸等,也会引起胆固醇假性降低,或者假性增高。

抽血前一晚吃太油腻的食物,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增高,这种情况非常多见,有经验的大夫就会建议复查,要求采血前一天晚上注意清淡饮食,第二天早上空腹抽血复查。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甘油三酯是外源性的脂肪,是通过饮食吃进去的,不像胆固醇大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在抽血前一天晚上,比如吃一顿烤鸭、吃一顿涮羊肉,第二天甘油三酯就会急剧增高,有时候可能是乳糜血。

出现乳糜血的主要原因是在抽血前1-3天吃了很油腻的东西,导致甘油三酯浓度异常增高,甘油三酯浓度参考范围是1.7mmol/L以下,如果达到8mmol/L或者10mmol/L水平,血浆就会像牛奶的颜色一样,所以叫乳糜血。

抽血前吃了特别油腻的食物,医生会告诉你素食三天,再来抽血复查,这样是比较准确的。虽然隔了三天,但两次甘油三酯的数值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以前一天晚上素食的甘油三酯指标为准。当然也有些患者天生就是乳糜血,无论什么时候抽血,吃素食也是乳糜血.

二、胆固醇升高或降低代表什么?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部分,绝大多数都是与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不到10%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

胆固醇升高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吸烟、饮酒等都有关系;胆固醇降低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比如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严重感染、营养不良,会引起胆固醇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成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合成,或者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是相关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对于预防冠心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有益的,但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以导致胆固醇转运障碍,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引起脑血管、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事件。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妊娠,也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创伤、肝功能不好等,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结合物,因为在脂蛋白中它的密度是最高的,所以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发生冠心病的风险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长期运动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但是有一些抽烟、肥胖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坏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个好的脂蛋白,过去认为越高越好,能保护心血管。但是这几年的研究,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亚组分,也有小颗粒和大颗粒之分,如果大颗粒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而小颗粒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没有保护作用,所以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多越好,小颗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了并不能降低冠心病患病风险。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
贡士级
转发了
2023-11-28
🔴🔴
贡士级
2023-11-28
🔴🔴
贡士级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