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供暖模式”正式开启,小心“暖气病”趁虚而入

科普惠民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收藏

受冷空气影响,多地气温呈“断崖式下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正式开启“供暖模式”。

暖气给室内带来温暖的同时,但由于通风换气次数减少,也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从而导致出现“暖气病”。

暖气病有哪些表现?

“暖气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主要是指冬季供暖后,因为生活环境和人体干燥缺水而引起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及皮肤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01 倦怠乏力

冬天,很多人会感到倦怠乏力,有的还伴有头痛、头晕、四肢酸痛、浑身发冷等症状,且常在气温骤降时加重,去医院又看不出来什么。这种现象一般是室内外温差过大所导致的。

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特别是在寒冷天气,室内取暖设备全开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机制紊乱,出现一系列疲劳症状。

02 皮肤干燥、瘙痒

在冬天,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若在温度较高的“暖气房”里待久了,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甚至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

此外,老年人因为皮肤本就缺水,再加上室内干燥,更易导致皮肤瘙痒,如果抓挠不当则会引起湿疹和感染。

03 尿量减少

有暖气的屋子里通常比较干燥,身体内的水分丢失较多,如果又经常忘喝水,尿量就会越来越少。

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ml~2000ml左右,如果尿量过少,就会增加患泌尿系统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04 鼻咽干燥

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时,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等症状。此外,流感等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繁殖速度会加快,进而触发疾病。

05 心慌、胸闷

室内温度过高和干燥,会“抢走”人体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减慢,造成心脑血管严重缺血,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缺血性中风)。

06 眼干

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同时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衣食住如何防范

衣——注意增减衣物

人体较为适宜的温度是16℃-20℃,以18℃最为理想。所以从暖气屋进出时,应该先让身体适应即将接触到的温度。因此,在离开有暖气的环境之前,要多添衣,保证足够暖和,避免因温差太大而感冒。

食——要优化选择

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每天需要饮用1.5-2升水,保证人体不缺水。

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防止皮肤干燥瘙痒。

住——善控温湿度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冬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人体会感觉比较舒适。

保持室内湿度,除了用加湿器外,也可以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常春藤等绿色植物,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能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

此外,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最好早晚各开窗通风不少于半小时,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通过空气交换可以减少室内细菌、螨虫的数量,也可以让空气更新鲜。

温馨提示

● 使用加湿器时,不要直接对着脸部。

● 加湿器不宜长时间开启,家里的湿度保持在50%-60%即可。

● 加湿器里的水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可使用烧开后晾凉的水或纯净水。

● 不要在加湿器中添加精油、花露水、消毒剂等挥发性产品。

● 定时清理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