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即数据管理系统,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可以被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大型机凭借其超强的计算和输入/输出处理能力,以及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引领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集中式的计算机系统架构也成为了主流。与国外厂商的诞生时间和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数据库此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20世纪70年代,IBM公司研究员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其中提到建议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甚至把查询语言SQL也琢磨了出来。这一观点改变了人们对数据库的看法。在这种模型中,数据库的模式或逻辑组织与物理信息的存储不再直接连接,这也成为了以后数据库系统的标准原则。自此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开始成为主流。
到了80年代,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已能满足大部分的日常数据存储的需求,美国数据库市场迎来了井喷,甲骨文的Oracle、IBM的DB2、微软的SQLServer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彼时,中国的数据库技术却尘封在象牙塔里。
风云起,时代变,一切局势都在潜移默化中开始扭转。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的演进,对于国产数据库追赶世界级数据库,等同于一次“换道超车”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中国抓住了发展机遇,不仅催生了像移动支付这样的新型支付方式,也带来了更快发展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更适用于海量数据、高并发的场景。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发展,倒逼了数据库等底层技术的研发创新,活生生把一只“虫”逼成了一条“龙”。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国内涌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数据库产品,OceanBase就是业务倒逼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
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2022年全球数据库厂商有363家,其中中国有116家,占比32%;而在全球7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中国市场只有47亿美元,仅占5.2%。用5.2%的市场养活32%的数据库企业,这着实是一片红海。
如今最主流的关系数据库都是集中式的,尽管支撑了当今整个信息社会,但集中式数据库所能承载的访问量是有限的,如果面对海量爆发式增长的数据,很容易冲破天花板。
据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2024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而分布式数据库将是最主要的市场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