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2022年8月,科技部等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实现脱碳减排、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技界专家们认为,要发挥好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重要支撑作用。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将带动一系列技术进步,还将带来新投资、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和新的发展方式。

2011年,国家发改委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确定为1.15元/度;到了2022年,光伏发电已经实现平价上网,相较十年前降低了约80%,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具备了经济性基础。“双碳”目标下,风电和光伏是实现能源减碳的主要技术,在工业减碳和生态碳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能源和交通领域潜力巨大,房屋同样可以实现零碳运行。建筑领域可发展“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光”就是在建筑表面安装光伏设备,实现光能发电;“储”是在建筑中采用分布式蓄电,通过智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直”是建筑内部直流配电;“柔”是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建筑柔性用电。通过“光储直柔”系统的应用,300亿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和50亿平方米的办公建筑,就可消纳未来70%的光电,促进电力系统零碳化。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不仅要注重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和研发,还要做好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综合示范的全链条布局。

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是为观测绿水青山而设计的卫星,能够实现对植被生物量、大气气溶胶、植被叶绿素荧光等要素的探测和测量。“句芒号”能获取全球森林碳汇的多要素遥感信息,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从而转变传统的人工碳汇计量手段,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句芒号”的成功研发,再次证明了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引领作用。

资料图片:2022年8月4日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

除上述科技创新外,北京冬奥会还被视为技术进步主导节能减排的成功实践。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还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未来我们不仅要突破各领域众多关键技术,更要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跨领域突破多能融合互补及支撑能源相关重点行业工业流程再造的关键瓶颈及核心技术,来支撑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和关键。

审核专家:郑超超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655c67cf13acd
儒生级
知道了
2023-11-23
🔴🔴
贡士级
2023-11-22
刚毅坚卓
太傅级
已阅知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