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3颗磁力珠在男童胃内连成串,孩子的玩具一定要谨慎!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近日

一4岁男孩误吞磁力珠

被送往医院救治,医生通过内镜手术

取出连接成串的磁力珠共13颗

部分磁力珠已穿过胃壁

至黏膜层

磁力珠是一种网红玩具,颜色鲜艳,依靠磁力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被商家宣传为“益智玩具”,颇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但其由于体积小,形似孩子们吃的糖果,容易造成误吞,强大的磁力可使两颗磁力珠隔着胃肠道组织紧密地吸引在一起,造成胃肠道缺血、穿孔、坏死等情况。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磁力珠玩具可能带来哪些安全隐患?

选购此类玩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孩子误吞异物怎么办?

磁力珠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是一种由多颗带有磁力的实心小球组成的,通过磁力吸引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如果商家把此类产品定义为玩具,面向14岁以下的儿童销售时,则该产品属于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玩具类(金属玩具)的目录内产品,需符合GB 6675-2014《玩具安全》国家标准1-4部分的要求。

在国家标准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中规定,磁铁玩具磁通量应小于50kG²mm²(0.5T²mm²)(当磁通量大于50kG²mm²则被定义为危害磁铁,误食进入体内多颗磁铁会引起磁铁互相吸引导致肠道黏连)或者磁铁部件按照小零件测试时不能完全容入小零件测试器(即无法被儿童误食吞入)

但事实上,单颗磁力珠的直径一般只有5毫米左右,能完全容入小零件测试器,容易被儿童误食吞入。

而且磁力珠的材质为特殊金属,具有很强的磁性,一旦被儿童误食后,磁力会将肠管壁吸引,夹住肠壁,引起肠管通畅受阻,儿童可能出现腹痛、呕吐的症状

早期因症状不典型,儿童如果不能自述病情,容易耽误治疗,时间一长肠管缺血引起穿孔破裂,就会危及生命

此外,如果作为一种带涂层的金属制品玩具,磁力珠还需要满足国家标准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中8种重金属的限值要求。

如果产品不符合该限值时,儿童在玩耍过程中重金属的摄入量可能超标,而长期接触的情况下会导致重金属在体内累积,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危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选购提示

1、尽量不要购买

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消费提示中指出,磁珠等磁性小零件被儿童误吞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进入气管,会造成窒息的危险;如果进入消化道,轻则引起呕吐腹痛,重则导致肠胃损伤。

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磁性小零件均需要通过手术才能移除,对儿童的消化系统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建议不要购买此类产品

如果一定要买,建议家长选择一些磁性较弱并且尺寸较大的磁铁玩具,而且低龄儿童在使用此类玩具必须有成人监护。

2、进行简单的自测

一般来说,磁体与磁性物质之间隔着两张及以下A4打印纸能够吸引的为安全,如果超过3张A4打印纸仍能相吸则是不安全的。家长们可以参考此方法进行自测。

3、及时洗手

玩耍后应及时洗手,防止过度接触磁力珠上的可迁移元素。

4、发现误吞,及时救治

如发现儿童误食磁力珠,或儿童出现突发性腹痛、呕吐等疑似吞食磁力珠的临床症状时,应立即送医救治。

误吞异物怎么办

儿童可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除了磁力珠,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别针、缝针、发夹、钱币、纽扣、耳钉、螺丝钉、药,小玩具、义齿、红枣核等,多数情况下,孩子都是在大人观察不到的时候误吞了异物。

东莞市妇幼保健医院医生表示:1/3的情况下,孩子是完全没有任何症状的,家长在前期很难察觉。在另外的2/3情况下,孩子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

比如说,呛咳、不愿进食、恶心、呕吐、大量流口水、唾液带血甚至窒息等情况。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提醒,孩子不小心吞入异物后,家长不要盲目催吐或导泻

因为催吐可能造成异物被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异物上行还有划伤消化道的危险;吃泻药导泻,使异物经肠道迅速排出,也不是个好方法,容易加重异物对肠道黏膜的损害。

如果孩子出现腹痛、便血、发热、呕血等情况,那说明已引发消化道损伤,必须及时就医。

如果是尖锐的异物(如螺丝钉、曲别针、鱼刺等),或危险系数较高的异物,早期则最好在内镜下尽快取出。

最后提醒广大家长,应注意把家里能通过嘴巴吃进去的、尖锐的、有毒的、颜色鲜艳的小物品放在孩子无法接触的地方;同时,加强看管,尽量不要让孩子玩这些物品;玩玩具前,要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一旦发现孩子误吞异物或怀疑孩子吞食异物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评论
希望的种子1
庶吉士级
学习了,只有多学习才能避免各种各样的风险。谢谢专家普及生活常识。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