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全国科普日 ,作者励蓓蕾
全国科普日
人人爱科学,科普进万家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786 篇文章
艾滋病科普系列四
——关于艾滋病的“疑”与“惑”(二)
正确全面的了解艾滋病,有助于减少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恐慌和过度保护行为。
01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15~49岁发病者占80%
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
02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
静脉药物依赖者
性乱者
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0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
经血传播
母婴传播
04
控制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三板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05
如何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性传播:高危人群使用安全套,规范治疗性病
针对经血传播:①远离毒品,②注意个人卫生,③严格筛查血液及血制品,④控制医源性传播
针对母婴传播:①产科干预(如终止妊娠、择期剖宫产等措施)②抗病毒药物治疗:所有感染HIV的孕妇不论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或临床分期如何,均应终身维持治疗③人工喂养
06
跟艾滋病患者一起进餐会不会传染HIV?
艾滋病并非消化道传播疾病,不会传染。但仍然建议公碗公筷,预防其他消化道传播疾病。
07
婚检发现TA感染了艾滋病,还要不要结婚?
从医学角度看,只要感染者接受正规治疗,是可以避免另一半感染的。至于要不要在一起,就不是医学的问题了。
从我做起,做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让大家都能认识和了解艾滋病,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慌和误解,最终从源头上控制并减少艾滋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励蓓蕾 上海市东方医院感染科
编辑:杨智
审核:孙烽 屈莉红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本文来自“防治传染病,你我同参与”卫生健康线上科普活动,围绕“新冠肺炎”“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防治主题,为公众提供实用、易懂的防护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