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心肌酶升高,就是心梗吗?常规体检要查心肌酶吗?

科普惠民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收藏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当今社会,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脏健康。心脏作为身体的发动机,负责将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近年来,心肌酶检测成为评估心脏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心肌酶升高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那么,心肌酶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常规体检需要查心肌酶吗?

心肌组织中的一类酶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一类酶,它们可以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并调节心肌细胞活动。检查心肌酶,通常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等。

心肌酶通常存在于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当受到病毒感染时,组织细胞变性、水肿,或者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进行剧烈运动等情况,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心肌酶就会从组织细胞释放入血。因此,血清心肌酶水平可以反映心肌损伤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各个心肌酶有何意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包括心脏、肝脏、骨骼、肾脏和胰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到峰值,持续5天或一周。但由于AST广泛存在,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所以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而且AS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升高晚,临床医生不主张用AST来诊断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组织中。CK 有三种同工酶:主要分布在心肌的CK-MB、主要分布在脑部的CK-BB和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的CK-MM。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8小时,患者血清中的CK、CK-MB增高,24小时达到峰值,2~3天恢复正常。临床上,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常需要同时测定CK和CK-MB的动态变化。另外,发生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骨骼肌疾病,或者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损伤时,CK-MB也会升高。

**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中。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10小时升高,2~3天达到峰值,1~2周恢复正常。连续测定LDH,对于延迟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主要存在于人的心肌、肾和红细胞中,但在血中升高时间较迟,特异性低。如果在血中升高持续时间长,临床上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何时需要检查心肌酶

当医生考虑患者可能存在心肌损伤时,就会建议其进行心肌酶检查。一般来说,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乏力,或者其他疑似心肌梗死的不适症状时,就需要动态检测心肌酶。而且,往往还要同时关注包括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在内的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

心肌酶升高提示哪些疾病

心肌酶升高通常表示心肌细胞受损,在心肌梗死等情况下,心肌酶升高得更为显著。但是,**心肌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心肌酶升高常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心肌酶升高,在发病早期可见肌红蛋白升高,同时有胸闷、胸痛症状,就要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高水平的心肌酶可能与较严重的心脏病变程度和大面积的心肌梗死相关。观察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就可以诊断为心肌梗死,必须马上采取救治措施。

2、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炎症,患者可能在1~3周前出现病毒感染,而后出现胸闷、心慌、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可见心肌酶升高。

3、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也会出现心肌酶升高,尤其是心肌肌钙蛋白。该指标可以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进展性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提示患者预后情况。

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甲减可导致骨骼肌细胞水肿,促进肌酶释放入血。甲减还可引起心肌肥大、心包积液,从而导致心肌酶升高。

5、其他情况

应激性心肌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心脏疾病也会导致心肌酶升高。发生肝炎、肝实质细胞病变、横纹肌溶解症、多发性肌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也可见心肌酶升高。

因此,如果检查出心肌酶升高,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及时找出导致心肌酶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的来说,心肌酶是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疑虑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