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自2006年中国科协、财政部共同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来,各地依托该项目,紧密结合现实需求和地方特色,积极面向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服务。中国科协精选出2022年部分创新实践案例,供各地学习参考。
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支持下,上海市立足自身特点,集成各类优质科普资源,积极打造社区科普品牌,创新科普形式,探索多样化科普落地模式,强化服务意识,将科普融入社区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形成独具上海特色的科普新生态。其中,“社区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科普服务与体验空间,打通了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正向推动实现科普惠民、助力“双减”等目标进一步迈进。
把孺子牛精神贯穿于社区书院建设实践中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书院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以“人文江宁、智慧生活”为主题特色,着力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
该社区书院整体规划分为四步:一是通过“社区书院”的落地建设,形成“科普服务圈”,让社区书院成为“第二课堂”,打造科学咖啡馆、白领驿站、科学社等基层科普点位,让辖区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到各类科普资源;二是借助江宁路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开展红色科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科普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党建联盟单位合作,实现红色科普阵地资源共建共享;三是结合街道内的学校资源,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和老师,带领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探索,打造了一批以红色追忆之旅、摄影交流沙龙、“征途”摄影展等为代表的多元科普文化活动;四是将科技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依托“乐宁议事厅”品牌,建立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社区书院内的科普图书阅读点
“三点半创意空间”助力 “双减”工作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打造“三点半创意空间”社区书院,以社区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向辖区内学校、居委、园区等辐射,助力“双减”工作的有效推进。
凉城新村街道结合街道党建和人文特色,利用周末,寒暑假、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等时期,向辖区内青少年与亲子家庭开展机器人、创意制作等方面的科普活动,发挥科协资源在“双减”工作中的作用。借力区图书馆科普资源,邀请大咖们走进社区书院,近距离地传播科普“正能量”。依托市科协“科普中央厨房”力量,邀请市级学会专家走进社区书院,进一步充实“大咖面对面”讲座资源。
凝聚、集合街道区域内的科普场馆、文化场馆等多元的力量,构建科技志愿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书院”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好辖区内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场馆馆长的力量,着力发挥“三长”作用,构建凉城新村街道基层科普协会工作的模式,形成共建共享的基层科协工作格局,将社区书院打造成集党建、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