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口袋火炮”的不朽传奇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装甲车辆、碉堡火力点、地面或半地下掩体等坚固目标。“口袋火炮”是俄罗斯赋予火箭筒等便携式武器的一个非常形象的称呼。虽然科技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制导武器大量应用于战场,单兵火箭筒仍是步兵近战的重要攻坚利器。21世纪,五花八门的火箭筒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各战场上神出鬼没,继续演绎“口袋火炮”的不朽传奇。 单兵火箭筒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有哪些?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请看解读。

二战催生,步兵获得反装甲利器

作为步兵对抗装甲部队的便携武器,单兵火箭筒在各国军队都很常见。但追根溯源,美国最早研发和投入战场的“巴祖卡”当属火箭筒的“开山之作”。单兵火箭筒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火箭筒(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战初期,美、英等国为了抵御德军装甲集群的“闪电战”,千方百计研发各种反坦克武器。1942年美军研制成功并定型M1反坦克火箭筒,在火箭发动机前端安装一个聚能装药战斗部,装在一根细长的发射筒里发射。因发射筒的形状酷似一种名为“巴祖卡”的管状乐器,M1火箭筒获得“巴祖卡”的绰号。凭借在二战中的出色表现,“巴祖卡”和原子弹、吉普车、C-47运输机,被艾森豪威尔并称为“战争的四个胜利工具”。除了纯火箭型火箭筒之外,第一代火箭筒还包括德军1943年装备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这两种早期的火箭筒都配有机械式光学瞄准具,有效射程30~20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基本能对抗二战时期的装甲目标。

第二代火箭筒(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结束后,火箭筒进一步发展,有效射程提高到200~500米,破甲厚度达300~400毫米。典型产品有美国的M20和M72、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德国的铁拳44和铁拳3系列、法国的F1式以及大名鼎鼎的苏联RPG-7。RPG-7是世界上第一种无坐力和火箭增程结合型火箭筒,质量轻、威力大、射程远、后喷火焰小、坚固耐用、左右肩均可射击,上世纪60年代成为苏联步兵班的制式反坦克武器,除装备苏军外,还大量装备华约国家及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的军队。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损失近千辆坦克,约25%是被RPG-7击毁的。

第三代火箭筒(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各国火箭筒的改进以增大威力为主,如以色列的B-300式82毫米火箭筒、英国的劳80式94毫米火箭筒、法国的飞镖120毫米火箭筒等。由于光电火控技术与探测技术的进步,火箭筒射程提高到500~1000米,能摧毁当时的复合装甲主战坦克。同时,微声、无烟、无光、无后喷火焰,可在堑壕等狭小空间发射的小型、微型、一次性使用型火箭筒也相继问世,出现了轻型和重型火箭筒同时发展的局面。轻型的有苏联的RPG-22、RPG-26;重型的有法国的飞镖、南斯拉夫的大黄蜂等火箭筒。

第四代火箭筒(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军事强国在大力发展反应装甲的同时,加强了对主动防护技术的研究运用。俄、美、以等国的主战坦克相继加装了主动防护系统,更坚固的盾催生了更锐利的矛。苏联解体前夕,一种新的RPG火箭筒问世,这就是苏联用来替换RPG-7对抗新一代主战坦克的RPG-29。该火箭筒发射串联式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主弹头前部有一个独立的小弹头用来破坏坦克的外层复合防护,藉此可以取得超常的毁伤效果,能轻松击穿T-90坦克的正面装甲。进入21世纪,俄罗斯又率先推出新一代便携式多口径火箭筒RPG-30,配用105毫米和72毫米两种口径的火箭弹,既可以使用串联聚能战斗部,也可以使用云爆弹和多用途弹,可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工事和有生力量。美国也在俄制RPG-7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PSRL精确肩射式火箭筒,重量轻、射程远、精度高、尾焰小、操作便捷,但制造成本远高于俄系的RPG。

特色鲜明,有力支撑非对称制衡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尽管导弹武器的白菜化趋势越来越凸显,传统结构的火箭筒仍在频频上演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单兵火箭筒之所以能成为以小博大的非对称制衡利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威力强大。单兵火箭筒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步兵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无论早期的“巴祖卡”、“铁拳”,还是后来威名赫赫的RPG系列等,都要能够有效对抗同时代的主战坦克。小小的火箭筒为什么能击毁厚厚的坦克装甲呢?这是由于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普遍采用了一种被称为“聚能装药”的设计。将高爆炸药制成一个内凹的形状(或类似抛物线状),起爆时产生的能量因“聚能效应”聚焦于一点,将火箭弹的金属外壳(“药罩”)锻造形成一股温度极高、压力极大的金属流,冲破装甲,进而杀伤车体内的人员、破坏车内装备。

二是用途广泛。除了坦克、步战车、装甲运兵车外,单兵火箭筒在战场上还有很多“啃得动的菜”,包括野战工事、城市建筑、军事器材、有生力量等,甚至还可以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二战后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日军装甲力量不值一提,顽固的地面火力点却给美军制造了麻烦。美军于是用“巴祖卡”火箭筒充当“开罐器”,摧毁了大量日军地堡工事,加速了胜利进程。1993年,索马里反政府武装在首都摩加迪沙用RPG-7击落两架美军“黑鹰”直升机,美三角洲特种部队随后陷入苦战,阵亡18人,伤70余人,3架直升机被击伤,这就是当年震惊世界的“黑鹰坠落”事件,美军被迫撤出索马里。

三是灵活便捷。单兵火箭筒是一款典型的“打了就跑”型武器。只需一人即可携带,穿行在崇山峻岭间或是被炮火夷平的城市废墟中,能在隐蔽狭小的空间内,趁敌人意料不到的时候冷不丁来一发,令对手防不胜防。RPG火箭筒的精确射击距离只有400米,但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装却频频使用这款装备,有时在山地伏击战中组织火箭弹齐射大量杀伤美军有生力量,有时在近千米的远距离开火,袭扰美军巡逻队。经验丰富的塔利班民兵甚至可以边跑边盲射火箭弹,在200米距离上击落过载有“海豹”突击队员的“支奴干”运输直升机,在“红翼行动”中击落了赶来增援的美特种航空队直升机。

四是性价比高。反坦克导弹属于精密的现代化机电系统,往往需要两三个经过熟练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搬运、部署、发射、撤离等工作。单兵火箭筒的使用门槛则低得多。匆匆征召的民兵无需接受复杂的专业教学,一小时左右的简单培训即可基本掌握发射要领,维护保养也简便易行。相对反坦克导弹来说,火箭筒的造价更是低廉。最先进的火箭筒也比反坦克导弹便宜得多,大量非授权生产的RPG-7在黑市上的售价仅200美元左右。《洛杉矶时报》报道,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的M1A2坦克M2步战车能够正面抵御RPG-7火箭弹的袭击,因此它在战时收效甚微。可当美军由战斗部队转变为维稳的占领军时,像AK-47突击步枪一样随处可见的RPG-7火箭筒就成了反美武装袭击美军吉普车、直升机、地堡,乃至大楼、输油管道、变电站等各种目标的理想武器。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战场常青树”

新机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得单兵火箭筒不断进化,成为屹立不倒的“战场常青树”。未来战场上单兵火箭筒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增强反装甲威力。现代主战坦克的性能不断提高,有的采用多层材料制成的复合装甲,厚度超过800毫米;有的加装主动防护系统,通过“以弹打弹”的方式削弱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的威胁。为了与之抗衡,各国都高度重视升级改造现有的火箭筒,采取了增大火箭弹口径、加快弹丸速度、增加串联战斗部等措施,同时积极研发破解主动防护系统的新型反坦克火箭筒。俄罗斯的RPG-30采用并联双筒结构,先发射一枚72毫米诱饵弹吸引和干扰目标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再用105毫米主火箭弹“趁虚而入”击毁目标。其成功的关键是在主动防护系统再次做出反应前(约0.2~0.4秒)完成欺骗和打击。RPG-30新颖的设计理念标志着“装甲与反装甲对抗”进入一个新阶段。

发展多功能弹药。早期的火箭筒主要使用破甲弹反坦克,很快发展出杀伤榴弹、烟雾弹、燃烧弹、温压弹等多种弹药,能有效打击更多目标,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再后来又出现了更先进的多功能弹药,一发火箭弹兼具爆炸、爆破和穿甲多种功能,能根据目标性质,自动选择最佳毁伤方式。如美国SMAW83毫米火箭筒使用的MK118式高爆火箭弹,利用自动辨别目标物质密度的引爆装置,遇到硬目标瞬时起爆,遇到软目标则延迟到穿入内部才起爆,具备一定的智能属性,毁伤效果较好。随着科技进步,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功能的火箭弹,如反电子装备的电磁脉冲弹,用于反恐作战的失能弹、炫目弹等。

提高射击精度。单兵火箭筒和很多轻型武器一样,存在射弹飞行速度较低,命中精度不高的弱点。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改进。有的引入制导技术开发高精度弹药,有的应用光电综合技术提高首发命中率。以色列前哨81毫米火箭筒采用目标锁定技术,发射后火箭弹沿瞄准线飞行,弹道平直,500米射程内精度极高;美国的SMAW83毫米火箭筒,配备了有计算机辅助装置的激光测距仪,250米射程首发命中率100%,400米射程命中率80%;法国为“阿比拉”火箭筒配备了光电瞄准和计算装置,不但可以准确测定目标距离和运动速度,还能对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自动计算和修正,射弹在600米距离仍能保持较好精度。可以想见,未来提升火箭筒射击精度的手段必然更多更高明。

遥控解放射手。现代坦克炮射程超过2500米,而多数单兵火箭筒的射程在1000米内。射手扛着火箭筒对抗坦克风险很大,一击不中或未能彻底摧毁目标,就容易暴露自己遭敌杀伤。因而提高射手的战场生存力也是火箭筒发展的大势所趋。有些国家利用遥感自控技术开发新型智能火箭筒,将射手从阵地上解放出来。法国与英国联合研制了阿帕杰克斯自主式反坦克火箭筒,这种反坦克武器是阿皮拉斯112毫米火箭筒与英国航空航天公司的探测/火控系统的综合体,能识别目标类型、自动搜寻、捕捉和摧毁目标。未来,可遥控的智能火箭筒可能越来越多地现身智能化战场。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33441314
举人级
👍🏻
2023-11-22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11-22
科普临川
进士级
已阅读全部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