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惊叹,培养基培出名胜古迹!一起认识“镜下小精灵”的体外培养

协和医学杂志
原创
权威科普媒体,致力为学术代言,为医学发声,为健康传播。
收藏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病原微生物,多数肉眼不可见,需要依靠显微镜放大后才可见,我们称他们为“镜下小精灵”。

他们无处不在,有些可应用于农业或工业,对人类有益,但也有淘气的坏蛋分子,可引起人体感染,导致疾病。

人们如何能知道自己是感染了哪一种病原微生物呢?

我们除了进行相关临床检验外,还可以通过培养的方式发现感染源头。因为病原微生物真的是太过微小,如不经培养,在人体内很难找到感染的真正“元凶”那么,他们是否可在体外培养呢?答案是肯定的。

临床检验人员将病原菌放置在体外适应的环境中,让其大量生长,从而达到检测的下限,再通过实验室的方法检测,便可进一步给临床医生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使用何种抗生素最有效。

不仅如此,这些经过体外培养的小精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繁殖后,还能够创作出别样之美,培养出“名胜古迹”。

下面这些精美的图就是他们的杰作:

安庆师范大学学生用真菌画出松鹤长城取名《国魂》,展示了微观世界之美

这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便是常见细菌或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景象,是多个菌体细胞融合在一起的身影。

1 什么是培养基?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这些呈现不同色彩、形态各异的小精灵们均能在圆形或方形的小板子上生长,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神奇的板子正是培养基

培养基是人工体外培养细菌的平板,为小精灵们提供了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它的基本成分就是琼脂粉,制作后的培养基Q弹Q弹的与果冻相似。

实验室应用的培养基种类很多,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营养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那这些培养基都有什么区别呢?

基础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生长因子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在其中生长;

选择性培养基:里面含有抑菌剂,标本接种于此类培养基后,由于抑菌剂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使非目的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利于了目的菌的增殖或分离;

鉴别培养基:在里面加入某一反应底物和指示剂,以区别某些微生物的特性从而鉴别之。

琼脂粉

实验室部分培养基

2 为什么培养基上会形成不同图案?

小精灵在培养基上怎么会呈现不同颜色、不同形态呢?

这是由于细菌或真菌的种类不同,因此呈现的颜色和形态有所差异。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的这张图片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用到的就是显色培养基(一种鉴别培养基):呈现出绿色的是白色念珠菌、蓝色的是热带念珠菌、紫色的是光滑念珠菌、粉色的是克柔念珠菌。

3 如何制作培养基?

培养基为小精灵的千姿百态提供了重要基础,是小精灵的营养源泉,培养基的好坏也将对小精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培养基的制作便显得格外重要。

制作培养基需进行**“称量-融化-灭菌-冷却-倒平板”**这几步操作才可完成,全程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培养基的PH、厚度等均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制备完成后,需要做相应的质量控制来验证配制的培养基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存在污染,然后才能应用临床。

同时注意要在培养基有效期内使用,一般普通培养基密封灭菌后放置在2~8℃冰箱内可以保存2~6个月不等;实验室内自制培养基一般4 周左右;还有部分培养基需要现用现配。

在取用培养基的时候,需要检查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生长,颜色质地是否有改变,是否出现了干燥,如果出现了这些异常,就不要继续使用了。

称量

融化

灭菌

冷却

倒平板

当然,除了培养基以外,大气环境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也对小精灵的体外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还需提醒大家并非所有的“镜下小精灵”**均可体外培养,**如耶氏肺孢子菌等在体外则不可培养,一些病毒还需要禽胚或细胞培养基,他们的检测要点有机会再继续给大家分享哦!

编辑 丨刘洋 赵娜

审校 丨李娜 李玉乐 董哲 李慧文

监制 丨吴文铭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及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至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文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科普内容仅用于大众健康知识普及,读者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自行处置,以免延误治疗。治病就医相关需求请于北京协和医院APP线上或线下就诊。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微生物好比看不见的精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体外培养的小精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繁殖后,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充满了艺术的浪漫气息。
2023-11-23
传承解惑
大学士级
培养基为小精灵的千姿百态提供了重要基础,是小精灵的营养源泉,因此培养基的制作便显得格外重要。
2023-11-23
玫瑰🌹魅惑💋盛开
太师级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病原微生物,多数肉眼不可见,需要依靠显微镜放大后才可见,我们称他们为“镜下小精灵”。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