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柏岚子渔港风平浪静。汽笛声里,鸥鸟追随着满载渔获的渔船上下翻飞。
殷树武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驾驶舵,将500马力的木质渔船稳稳横泊在港堤边后,将头探出驾驶室。此时,返航时已谈妥的6辆客商运输车正鱼贯驶来。
船上8名渔民、岸上十多名帮工,默契协作,忙而不乱。2000多斤黑皮虾先拉走,然后是1000多斤的偏口鱼,接下来是5000多斤的棉鱼……
账本交到殷树武手里时,他略略扫了一眼,心里立即估算出了一个数,满意写在脸上:“今年开海以来,每次出海,基本上能保证满舱。”
殷树武今年48岁,在旅顺口区黄渤海一带打了25年的鱼,对当地海况以及鱼情变化非常熟悉:“政府对大海的管理力度特别大,管理得也特别好,跟前些年比,能捕的海货越来越多,得利的当然是我们渔民。”
良好的海洋生态是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大连市按照国家和我省部署要求,加速修复生态环境,全力养护渔业资源。目前,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5个,辐射带动500万亩;“十三五”以来,年均增殖放流苗种30亿尾以上,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大连市“十三五”期间专业回捕评估显示,放流让渔民增收20亿元以上。
柏岚子村有700多户常住渔民,耕地不到650亩,是典型的小渔村,渔民对海洋的依赖性更强。然而,曾有一段时间,由于缺乏科学管护,近岸渔业资源不断萎缩,严重影响了渔民的收入,一些渔民只好转产。
“近年来,对海洋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促进了渔业资源的快速增长,一些曾经消失的鱼汛又出现了,比如经济价值较高的飞蟹、对虾、渤海刀鱼等,现在捕捞量都比较大,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渔民收入。”柏岚子村党总支书记刘仁梅说。
柏岚子村现有大小渔船360多条,仅渔业捕捞一项,年总产值就在5亿元左右。这些渔船还为当地创造了1500多个年收入不低于7万元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沿海小村,不少渔民如今住进了外观漂亮的两层小楼,一些渔民在城里也买了房。谈及小渔村的未来,刘仁梅充满信心:“渔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渔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