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健康中国
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张雾化处方。那么,什么是雾化?哪些药物可以用于雾化?如何操作雾化器以及需要注意什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雾化?
雾化是雾化吸入疗法的简称,指的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通过呼吸系统进行给药。它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清洁、湿润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标。目前,雾化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其能够直接在局部发挥作用,患者对此接受程度较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采用这种给药途径。
药物都能用来雾化吗?
只要是药物,就可以用来雾化吗?这当然是不正确的。选择适合雾化的药物需要关注两点,一是药名含有“吸入”二字,二是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一项中注明“经适当的雾化器给药”。
尽管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仍然会遇到将注射剂作为雾化吸入药物使用的情况,但这种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被推荐。例如,氨溴索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就存在被用于雾化吸入的情况。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
注射剂不推荐雾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及药理学特性均有特定的要求,如雾化粒径。影响雾化吸入疗效最主要的因素是有效雾化颗粒直径,雾化颗粒应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并产生治疗作用。如果雾化颗粒直径>5.0微米,多达到中央气道(气管和支气管),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如果雾化颗粒直径<0.5微米,虽能达到末梢气道(细支气管、肺泡),但潮气呼吸时,90%的药物微粒可随呼气排出体外;雾化颗粒直径为1.0~5.0微米较为适宜,可达到中间气道及以下(支气管)。
因此,若有效雾化颗粒直径未达到要求,则无法发挥雾化治疗的效果;其次,注射剂中的辅料可能引发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哮喘发作,造成严重后果。
雾化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常见的雾化药物包括以下四类: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用抗胆碱药物、吸入用祛痰药物。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具有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与全身应用激素相比,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剂量较小,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然而,由于给药途径特殊,糖皮质激素吸入后会在口咽部沉积,容易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口咽念珠菌感染、口腔溃疡、口干、声音嘶哑、咽喉炎和支气管痉挛等。使用雾化器后立即洗脸和漱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局部不良反应。
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
由于阻塞性肺病的存在,黏液纤毛的清洁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黏液分泌物的清除速度变慢。然而,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这种清洁功能,促进黏液分泌物的排出。尽管如此,少数患者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骨骼肌震颤、外周血管扩张、头痛和代偿性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
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
该药物具有支气管扩张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对胆碱能受体的拮抗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口干、心动过速、心悸、恶心、胃肠动力障碍、尿潴留以及眼部的不良反应,如瞳孔扩大、眼压增高等常见不良反应。对于合并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来说,在使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必要时可以考虑更换其他药物。
吸入用祛痰药物
主要成分是乙酰半胱氨酸。这种药物可以降低痰液的黏度,使痰更容易咳出,适用于分泌过多粘液的患者。然而,由于它有硫磺味道,可能会刺激患者的口鼻咽部,导致流鼻涕、口腔炎等症状;它还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于已经有胃溃疡或胃溃疡史的患者来说,甚至可能加重原有的胃溃疡症状。
因此,在与其他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合用时,患者需要谨慎选择。乙酰半胱氨酸会与橡胶、铁、铜等发生反应,所以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应该使用塑料和玻璃制造的喷雾器,并且使用后需要清洗喷雾器。
总之,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清洁、湿润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目的的给药方式。虽然是局部用药,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不能自行使用药物,患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在进行雾化前建议空腹,并清理鼻腔分泌物,避免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要注意漱口和洗脸,以减少药物被全身吸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