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文"号深海潜艇
"阿尔文"号:人类深潜事业的开路先锋2012年6月24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记录,首次突破7000米,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史上里程碑式的下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载人深潜是人类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奥秘的重要实践,而世界上最著名的深海考察工具"阿尔文"号,于40多年前一举成名,它的"履历"亦充满了传奇色彩。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1977年,载人深海探测器"阿尔文"号已满13个年头,它的外壳已经盐渍斑斑,内部也磨损不小。虽然有一次因为缆绳断裂而沉没,在大西洋海底躺了半年,但由于在世界各地完成了很多次深海探测,功勋卓著,它还是备受尊敬,被视为海中干将,纵横四海,无所不能。
人们对它的喜爱也不亚于对它的尊敬,有些人把它称作"水宝宝"——它红色和白色的色彩组合看起来很活泼,模样跟玩具似的。"阿尔文"号原本是为美国海军建造的,但由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itution)代表海军使用。
"阿尔文"号载人深海探测器
这艘小小的探测潜水艇设计精良,装备齐全,可以载三名探测者下到海洋深处并安全返回。1977年2月中旬一个星期二的上午,作为它职业生涯中的第713次任务,它潜到了东太平洋温暖的蓝色水域下。之后,它将会在接近两英里下的幽幽深海中,做出海洋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并因此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海洋学的历史中。
因为,它在下方的黑暗中发现了一整个全新的海底世界,一个由迫人高压和灼人高温组成的从未有人想象过的"炼狱",那里有着奇特的地形以及更加奇特的生命,发生着种种在此之前均不为人知的现象。这里不停地向海中喷出气流,于是研究者立即依据这些气流给它们命了名——
1977年隆冬中的一天,"阿尔文"号首次发现了后来所谓的"深海热泉喷口"的存在。在人们原本以为寒冷、黑暗、一片死寂的地方,其实有喷涌的气体和温度极高的水。
单就科学而言,这样的发现已经足够人们开启涵盖各种意义与可能性的学术研究了。但"阿尔文"号还带来了更多:同样在太平洋中,它进一步做出了不仅让科学界为之振奋,也让商界激动不已的发现。在第一次发现不久以后,人们又发现了新的喷口,所喷出的不是液体,而是数量庞大的、富含矿物质的固体,这些喷口后来被称为"烟囱"。
海底"黑烟囱"在这之前,小小的"阿尔文"号就已经取得过骄人的成绩。1966年,刚刚两岁的它找到了美军丢失的一枚氢弹。此前,一架坠毁的B-52轰炸机飞过西班牙东部时放出了四枚氢弹,其中三枚都在一个番茄农场找到了,基本完好,但另一枚乘降落伞落进了地中海。20艘舰船、150名潜水员在海上找了三个月无功而返。最后,小小的"阿尔文"号出马,在宣誓保密的伍兹霍尔科学家的驾驶下,最终找到了目标——它躺在半英里的水下,卡在了一座海底峡谷的边缘。其他海军舰艇上的船员,急忙试图把这个可怕的10英尺长的银色圆柱体从深海里捞上来,却笨手笨脚地弄丢了两次。好在最终用油布裹住,把它拉了上来,接着便马不停蹄地用飞机运回了美国。有一个西班牙渔民看到氢弹从天上掉下来,给"阿尔文"号指明了方向,为此还得了一笔不菲的救援费。
氢弹打捞上岸
在它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阿尔文"号还做出了许多著名的发现,最有名的是在1986年载着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12次潜下北大西洋,考察"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残骸是一年前伍兹霍尔的一个无人驾驶的海底探测器"阿尔戈"号找到的,"阿尔文"号则能让潜水员们进行近距离亲身观察。这艘小小的潜水艇因此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荣誉。
泰坦尼克号残骸虽然1966年找到丢失的氢弹,20年后又找到殒没的客轮,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真正能证明"阿尔文"号伟大贡献的,还是1977年2月7日,在东太平洋中发现的那个长期以来不为人知的自然现象。
第一批海底烟囱的发现有四层重要意义:它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对地球活动的认知;它让人们对于生命起源本身有了全新的看法;它暗示了海底还有无尽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发掘;它还带来了一个推论,表明了出现重大环境灾害的可能,尽管太平洋业已引起全球对海洋迅速污染的忧虑。两项发现(据历史记载,分别是在"阿尔文"号第713次和第914次下潜时收获的)都在所谓的"东太平洋海隆"(或称东太平洋海岭)上或其附近。东太平洋海隆是一段绵延6000英里的海底山脉。和地球另一端的大西洋中脊一样,这里的海底也在向外伸展,可以说是现代太平洋真正的诞生地。
海隆的山脉大致沿南北走向,从靠近加利福尼亚湾顶端的沙尔顿海(salton sea),一直到寒冷的南太平洋中的一片空旷水域。那里已近南极,没有陆地,只有成群的信天翁和一座座漂浮的冰山,还有巨大的海浪和咆哮西风带上无休无止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