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学焱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王晓霞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糖尿病病因复杂,有众多因素参与,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特征,伴有血脂、尿酸和骨胳等多种代谢异常,是一个典型的终身性、慢性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广泛,可涉及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所以防治糖尿病的重点就是针对其各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低血糖等。发生这些并发症,与当时的血糖水平过高或者过低密切相关。与过去不同,当今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医学科学知识普及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急性并发症已经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常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血管和神经损伤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俨然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
一、为什么糖尿病会引起这么多并发症?
糖尿病是多种物质代谢异常性疾病。这些代谢异常尤其是高血糖和高血脂,以及与此密切相伴随的高尿酸和高血压,就会直接侵蚀或间接地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不管是组织还是器官都含有血管和神经,在糖尿病这样的一个长期慢性的超生理水平的高血糖病理状态下,含有血管和神经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出现慢性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以简要地分为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和神经组织彼此交融,功能相互交织。血管需要神经支配和调节;反之,神经也离不开血管的供应和滋养。
糖尿病血管病变,可粗略地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表现,如果同时还合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病理生理学异常,比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又加上肥胖、抽烟不良生活习惯等等,就有可能过早地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这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发病早,发病年龄偏轻;第二,进展快;第三,一条动脉可以多处病变,多条动脉可以同时病变;第四,病变程度远端重于近端。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首当其冲受损的器官是心脏,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次是脑血管病变,出现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变;此外,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如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也不少见。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指细小血管所发生的病变,主要会影响到一些微小血管聚集的器官,如肾脏肾小球和眼底视网膜的功能。肾脏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肾小球损伤,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后需要透析,甚至肾移植治疗;视网膜病变,导致眼底出血甚至失明;血管病变和血压波动,可导致脑垂体出血,表现为急性头疼和视力下降,突然变得对胰岛素治疗反常性高度敏感,甚至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神经病变也是全身性的。末梢感觉神经病变,可出现戴手套、袜套样异常感觉;植物神经病变可导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出汗异常、或不明原因严重腹痛或腹胀等,这些病变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二、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不少糖尿病患者“三多一”的症状并不典型。有的患者直到有了严重并发症,出现了相关器官损害,才使糖尿病得以诊断。因为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本身就非常隐匿,只有待并发症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这种令人麻痹大意的“温水煮青蛙”的现象,正展现出了糖尿病“狡猾”和可怕的一面。
因此,建议定期体检,关注自己的血糖。对于已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主张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治疗,进而早获益。适时恰当的并发症筛查,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这也是糖尿病管理之“五驾马车”的骏马之一。
比如进行眼部并发症的筛查,可以很早的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治疗就可以防止眼底出血,避免失明。有的患者到了视力明显下降的时候才去眼科检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此时可以治疗的手段有限,即使再积极的治疗,对视力的改善也不理想。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在早期没有出现管腔明显狭窄时,是没有任何不适的。只有当病变发生到不可逆的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出现典型的症状。所以,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切莫等到有了不适症状才去进行并发症检查。那时,可能为时已晚。
与其下游打捞,不如上游筑坝。得了糖尿病,定期筛查并治疗并发症很有必要,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则更为重要。
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怎么预防?
糖尿病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控制好血糖对于减少慢性并发症,不论是大血管病变,还是微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确诊糖尿病,仅仅强调血糖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要搞清楚的是,虽然叫糖尿病,但它同时存在着多种代谢异常。控制血糖为主的同时,还需要对血脂,血压,以及肥胖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一并管控。只有把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有可能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也就是说对高血糖状态合并的其他代谢异常的控制同样很重要,甚至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