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海南儋州新英湾中华鲎观测数据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发布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2023年11月中旬,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专家郭耕先生在海南儋州新英湾发现了两只中国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这一发现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已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上发布。中国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属于肢口纲鲎科鲎属,又被称为鲎、两公婆、三刺鲎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在2019年7月,中国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EN)物种。

图源:GBIF

图源:IUCN Redlist

鲎的形态和体积在4亿年的历史中基本没有变化,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发现于距今5.05~4.38亿年前的奥陶纪,与现代的鲎形态变化不大。在这5亿年的时间里,鲎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而鲎以它坚强的意志力、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全部逃过一劫,始终保持原样。它们的历程与鲨鱼相似,证明进化缓慢,生命久远;进化飞快,生机短暂。

图源:郭耕

中华鲎主要栖息在浅海沙质海底,喜欢生活在盐度较低的河口,并具有溯河而上的习性。这次观察到的中华鲎信息,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信息的一部分,这一信息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GBIF工作组发布到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供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政策决策参考。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是一个国际网络和数据基础设施,其目标是向任何人、任何地方开放获取地球上所有类型生命的数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作为中国第二家GBIF的官方数据发布机构,自2018年加入GBIF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科技工作者、公民科学家和自然保护工作者提供服务。通过汇聚来自中国全国一级学会的力量,为GBIF贡献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数据。

这次在儋州新英湾的中华鲎观察不仅为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生物多样性信息,也进一步证实了中国鲎的分布状况,为该物种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GBIF平台的发布,这一重要的观测数据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整理 | Wendy

审核 | 郭耕

编辑 | Sara

评论
拼搏88888888
少傅级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是一个国际网络和数据基础设施,其目标是向任何人、任何地方开放获取地球上所有类型生命的数据。
2023-11-28
彩螺广场
庶吉士级
鲎的形态和体积在4亿年的历史中基本没有变化,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发现于距今5.05~4.38亿年前的奥陶纪,与现代的鲎形态变化不大。在这5亿年的时间里,鲎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而鲎以它坚强的意志力、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全部逃过一劫,始终保持原样。它们的历程与鲨鱼相似,证明进化缓慢,生命久远;进化飞快,生机短暂。
2023-11-27
彩螺广场
庶吉士级
鲎的形态和体积在4亿年的历史中基本没有变化,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发现于距今5.05~4.38亿年前的奥陶纪,与现代的鲎形态变化不大。在这5亿年的时间里,鲎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而鲎以它坚强的意志力、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全部逃过一劫,始终保持原样。它们的历程与鲨鱼相似,证明进化缓慢,生命久远;进化飞快,生机短暂。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