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世界科幻动态】《流浪地球2》的“英国流浪计划”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创
对科普科幻青年创作人才进行遴选和培训指导,支持青年人的创作
收藏

《流浪地球2》于癸卯年正月初一(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上映后,为历史感厚重的春节带来了一道国产原创科幻电影大餐。辞旧迎新之际,无论是儿童电影《熊出没》带来的经典续集佳作、《深海》中水墨粒子营造的顶级视效,还是剧情片《满江红》《无名》《交换人生》和《中国乒乓》对于浪漫主义的不同解读,这些影片与《流浪地球2》一起丰富了国内观众的节日生活,也为后疫情时期的国产电影复苏与发展带来了信心与助力。在2023年异常喧嚣的春节档中,《流浪地球2》的持续发力不光对于国内电影产业工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内容对于科技与人性的双重探讨更是引发观众深思:在科技进步的当下或未来,不同意识形态或圈子文化塑造出的思想分歧,是否可以在爱或义的平衡下暂时被搁置?我们又是否可以在“求同”中去探索电影、文化以及大众的继续进步之路?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分析《流浪地球2》在英国的传播过程以及相关影评来展示英国主流媒体与普通电影爱好者如何对该影片做出差异化解读,以及探讨在英华人群体对于该影片传播的推动作用。

一、《流浪地球2》相关英媒影评

在具体梳理电影《流浪地球2》在英国的传播过程之前,我们不妨先大致了解一下英国媒体在《流浪地球2》上映后的反应及评价,以便从“他者”以及“目标受众”的角度来观察《流浪地球2》的实际传播效果。

鉴于很多国际影评网站数据来源广泛,评价是否源于英国很难考证。因此,基于以下8篇英国网络上的影评展开重点分析,包括《卫报》(The Guardian)文章《流浪地球2影评——中国科幻大片前传偏离正轨》(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 – blockbuster Chinese sci-fi prequel veers off course)、《国际银幕》(Screen International)杂志文章《流浪地球2:影评》(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英国独立电影杂志《Filmhounds》文章《流浪地球2影评》(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英国最大娱乐信息网站数码间谍(digitalspy.co.uk)影评文章《流浪地球2影评:是否与创纪录的第一部电影相媲美?》(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 Does it live up to the record-breaking first movie?)、英国影视信息分享网站(flicks.co.uk)影评文章《流浪地球2带来科幻场面却缺乏重点》(The Wandering Earth 2 brings sci-fi spectacle but lacks focus)、英国流行文化信息分享网站(nerdly.co.uk)转载文章《流浪地球2:影评》(The Wandering Earth II Review),英国电影爱好者交流网站(cinechat.co.uk)影评文章《影评:流浪地球2》(REVIEW: The Wandering Earth 2),和英国东方电影粉丝网站(easternfilmfans.co.uk)影评文章《流浪地球2影评》(The Wandering Earth 2 Review)。

总体而言,在大部分英国媒体看来,电影《流浪地球2》的质量处于及格线以上。尽管评分跨度较大,但是几乎所有影评都对该影片的票房实力以及制作水平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如《卫报》在影评中承认“郭帆的《流浪地球》仍然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非英语电影之一”以及“其计算机生成图像效果确实很壮观”。由此可见,《流浪地球2》在工艺与技术水平上,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大部分影评都呼吁观众到影院去感受这一场视觉盛宴。但同时,不少影评也提到影片中分支情节过多,内容过于饱满,会使得观众产生疲惫感,因此也建议制作方对内容结构进行一定调整;另外,也要加强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

《卫报》的影评整体上短小却并不精悍,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重。与其他影评对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艺术价值以及影片呈现方式等“万花筒”视角的正负面评价相比,《卫报》影评似乎戴着放大镜来看电影,试图放大东西方对立,从单一角度“引燃”或“烧毁”这部影片。例如,它提到影片中中国政府倡导的项目“受到了(大部分)西方国家”的阻挠”,也批评影片“注重场景效果而不是表演,使得(影片中)人类的集体困境难以让观众感同身受”。从第一条评价不难看出,《卫报》评论仍囿于旧有的两极对立思维,忽视了《流浪地球2》想要传达的“近未来”世界中人类世界多极化以及面对危机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次,“难以(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评价也与其他评论文章的观点大为不同。例如数码间谍网(digitalspy.co.uk)的影评文章认为“电影大量借助家庭的重要性来制造戏剧冲突”;怪咖网(nerdly.co.uk)的影评认为电影中“许多子情节过于感性”;以及东方电影粉丝网(easternfilmfans.co.uk)认为影片中“这些演员的表演有时既引人入胜,又令人心痛”。总而言之,影评人的共情力与感知力存在个体性差异,读者在面对影评时,也需秉持批判性视角。

尽管放大中西矛盾这一视角乏善可陈,不少影评都有所涉及。这些讨论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目标读者对于《流浪地球2》的接受,因此这一点也值得电影制作方等相关人士的留意。例如《国际银幕》杂志认为“郭帆在将规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的同时,强调了土地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全球集体行动的必要性(以中国为中心)。”数码间谍网的评论认为影片突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冲突显然是其中一个)”,以及怪咖网认为“第一部电影中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在《流浪地球2》中被推到了极端的程度。这些情绪从英国首相(类似于夸张的鲍里斯·约翰逊卡通形象)到美国人因为世界末日还有一百年反对移山计划等方面的描绘都有所体现。尽管民族主义和反西方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料到,但对某些族裔群体的描绘接近于明显的种族主义,这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这种视角的解读,张穆清(音译,原名Muqing M.Zhang)于2019年发表在Vice网站上的《西方媒体对中国大片<流浪地球>的报道存在何种误解》(What Western Media Got Wrong About China’s Blockbuster“The Wandering Earth”)将其归纳为对中国的科技东方主义恐惧,认为西方这一视角无视艺术作品内容与实际,对中国形象进行主观印象投射。该文论点深刻独到,论证清晰,引人深思。

相较于专业影评人的“东西之辩”,两个英国粉丝网站——电影聊天室网(cinechat.co.uk)和东方电影粉丝网则将注意力完全放在电影本身,且都打出了4星的高分(满分5星)。对于这些粉丝来说,电影《流浪地球2》在题材、立意、特效、叙事等方面皆有不俗表现。由此可见,一般观众(如粉丝)与专业影评人之间存在诠释角度差异。倘若一部影片本身故事情节与制作工艺足够引人入胜,那么在影片宣传推广到位的情况下,不过分关注意识形态抗争的大众,是会选择为好电影买单的。在下一节中,笔者将具体分析《流浪地球2》在英国的“流浪之旅”。

二、《流浪地球2》的“英国流浪计划”

在《流浪地球》原著中,地球在到达新目的地前,共经过了三个阶段: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简而言之,逃逸时代可看作地球流浪的准备阶段与始发阶段;流浪时代Ⅰ(加速)代表着面向目标的一往无前的冲刺阶段,虽然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犹未可知,但是仍需加速向前;而流浪时代Ⅱ(减速)则标志着目的地遥遥在望,已经进入了安稳着陆而进行细微调整的最后阶段。如果试着将这一过程看作一个关于传播的公式并将其中的“地球”代换为《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该影片传播至英国的过程似乎也可以按照这三阶段进行概括。

(一)始发阶段(上映首周及之前)

电影《流浪地球2》能在英国与国内近乎同步上映,得益于英国电影发行公司“三一”(Trinity CineAsia)的不懈努力。据其官网介绍,CineAsia厂牌于2015年被“三一影视娱乐公司”(Trinity Filmed Entertainmen)纳入旗下。作为英国目前发行华语电影最多的公司,CineAsia曾推动了《芳华》《唐人街探案2》《战狼2》《哪吒》以及《过春天》等影片的在英发行。在“娱理工作室”对Trinity CineAsia市场部经理汤梦丹的访谈《我在英国给<流浪地球2>做宣发》一文中,汤梦丹介绍了《流浪地球2》在始发阶段经历的三道坎:其一是通过英国电影审核评级,得到12A的分级后,12岁以下儿童需家长陪伴观看,而12岁以上则无观看门槛;其二是首映礼及宣发准备时间紧张,不仅导致与赞助商及首映影院的协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且半个月的宣发只能覆盖在英华人群体;其三则是在与上映院线进行协调时,院线方表示此类“小众”影片按周播放且下一周排片受上一周票房影响,无法确认具体排片时间以及各地票价。

在整个宣发过程中,在英华人群体一直是CineAsia的首要目标对象。CineAsia分别于2023年1月6日和7日在微博和小红书上发布消息官宣《流浪地球2》即将在英国及爱尔兰上映,于12日至15日宣布大年初一(2023年1月22日)伦敦首映礼开放观众观影。受邀的观影嘉宾有伦敦国王学院电影研究教授裴开瑞(Chris Berry),《卧虎藏龙》艺术指导叶锦添,《流浪地球2》演员倪腾(Tony Nicholson)以及粉丝达五千人的众多社交媒体博主等。其他在英观众仅能根据官方五款合作方APP或小程序购票,如天天生活服务平台、异乡团购、ACT3.0、英团APP、饭团外卖APP等。

CineAsia(@CineAsiaUK)在推特上的宣发则始于2023年1月12日对美国娱乐新闻平台好莱坞前线(Deadline Hollywood)一篇关于《流浪地球2》即将发行的推文转发,尽管关于电影首映礼的消息也在其官方转发的推文中有所提及,但其官方账号并未在推特上对首映礼购票进行介绍。由此可见,《流浪地球2》在英宣发的首要目标观众为在英华人,而非其他在英居民。其次,CineAsia于1月12日在微博和小红书宣布发起“《流浪地球2》英国驻地宣传计划”,诚邀地区推广大使和所在地商店或餐厅对接、张贴宣传物、分发海报。相较于好莱坞大热电影《阿凡达2》在英国同时期的大规模宣发,如著名建筑物大型海报宣传以及公交车车身上海报宣传,CineAsia对于《流浪地球2》的宣发则受到资金限制,无法触及大部分生活在英国的非华人观众[1]。

同时,英国院线方对于《流浪地球2》并未做到有效宣传。《流浪地球2》在英国主要由连锁院线Vue,Odeon以及Cineworld播映。自该影片在2023年1月27日上映后,Vue与Cineworld的官方推特上从未对《流浪地球2》进行任何宣传,重点完全放在《梅根》(M3gan)、《穿靴子的猫2》(Puss in Boots: The Last Wish)与《魔力麦克3:最后之舞》(Magic Mike's Last Dance)上。相较之下,Odeon则在大年初一当日发布推文庆祝中国春节,并同时发布《流浪地球2》《毒舌律师》及《超神经械劫案下》购票链接;在2023年1月29日发布《流浪地球2》预告片;并在两次的周排片中预告《流浪地球2》。可惜的是,截止至2023年3月9日,即影片上映第6周,《流浪地球2》仅出现在周排片预告中两次,且皆被列为预告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影院对于《流浪地球2》的线下宣传也并不到位。以英国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利兹光明商城店(Vue the Light)为例,笔者在2023年2月6日观影时,并未发现售票口旁的屏幕或走廊上的海报位有对《流浪地球2》进行明显宣传。由此可见,在整个上映周期,英国院线方对于《流浪地球2》的宣发整体上存在缺位的问题,因此非华人观众很难有机会了解到该片的上映情况,极大地限制了非华人观众了解并观看此片的机会。

图1: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利兹光明商城店(Vue the Light)海报展示区

(图片来自作者自摄,摄于2023年3月6日)

图2: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利兹光明商城店(Vue the Light)售票口

(图片来自作者自摄,摄于2023年3月6日)

据英国电影发行公司“三一”(@CineAsia电影)的微博账号显示,《流浪地球2》在英国首周放映共登陆28座城市49家电影院,其中伦敦有11家影院,伯明翰有3家,其他城市各有1至2家。需注意,英国议会官网上的英国城镇分类表显示,英国共有12个主要城市、24个其他主要城市、119个大型城镇、270个中型城镇、674个小型城镇,以及6116个村庄及社区。通过对比《流浪地球2》的放映城镇以及英国城镇分类表,可见《流浪地球2》的放映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如伦敦、爱丁堡、曼彻斯特、利兹),其他主要城市(如布莱顿、考文垂),和大型城市(如巴斯、埃克塞特、牛津),而中型城市及以下只包括杜伦一地。这些城市大部分是英国知名大学所在地,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是观看《流浪地球2》的一大票房保障。相较于海外大片在国内的排片量以及城镇覆盖面,《流浪地球2》所代表的国产电影在英国的宣发以及播映仍显得相当被动与弱势。

尽管如此,《流浪地球2》在英国的首周播映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CineAsia在2023年1月30日发布的微博显示,《流浪地球2》成为“近15年来,英国上映最高票房华语片;是在英国独立发行华语片,开画首周票房Top1(第一名)、上映当日英国票房Top10(前十名)、上映当日平均影厅票房Top2(前二名)”。在此佳绩辅助下,CineAsia在2023年1月31日发微博称感谢海外影迷对影片的支持,使其成功拿下英国9城9家影院的IMAX排片,也使英国和爱尔兰的更多城市开始放映《流浪地球2》。这些都为《流浪地球2》在英国流浪之旅的加速冲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速冲刺阶段(上映第2至3周)

尽管《流浪地球2》在英国上映的第一周(2023年1月27日至2月2日)面临着诸多挑战,其首周成绩依旧不凡,这主要归功于海外华人的口耳相传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观影分享。以笔者所在的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Vue the Light)为例,该影院的线上购票网站上《流浪地球2》首周排片较少,日播放2场左右。在首周登录其官网购票时,会发现官网上对于该影片并无任何推介信息,观众只能通过浏览全部待映影片或者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才能购票。尽管如此,《流浪地球2》在该影院首周的所有场次近乎一票难求,常显示“售罄”字样。售罄对于近几年英国院线上映的电影来说寥寥无几,因为欧美大爆电影经常排片较多,可以满足观众对于场次和座位的不同需求。而在《流浪地球2》上映初期,大家对于其未来是否会有排片机会仍不确定,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先观影而不论座位如何。尽管如此,还是有众多华人观众未能在上映的第一周抢购到影票,因此在影院更新第二、三周的排片后,大量感兴趣的观众一齐涌入了影院。根据笔者的观察,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Vue the Light)在第二、三周逐步增加《流浪地球2》的排片,第二周日播放场次平均4至5场,第三周最火爆时,日排片则更多。

图3: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官网《流浪地球2》购票界面

(图片来自利兹市星桥国际影城官网,截图于2023年1月31日)

根据汤梦丹的介绍,英国院线对于《流浪地球2》采取按周排片的方式,只有上一周票房优异,下一周或几周才会有排片;同时,只有当这一部票房优于其他影片,该影片的周内排播场次才会增加,并因此占据其他影片的时段与场次。由此可见,海外华人对于《流浪地球2》的热情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流浪地球2》的在英可持续传播。面对华语影片在英国市场的先天性不足,在英华人通过对《流浪地球2》票房的贡献使得其“能见度”进一步提升,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英国的非华人观众接触这部电影的可能。

正如先前所提到的,《流浪地球2》在英国上映的首周宣发基本围绕华人展开,因此英国的非华人观众能在上映首周不考虑观影座位优劣并抢购《流浪地球2》影票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是从第二周起,更多影院的参与以及增加的场次使得对该片感兴趣的英国非华人观众有了观影机会,由此以华语电影为窗口进一步了解他们思维定式之外的中国。

(三)减速阶段(上映第4至6周)

随着电影的放映,其播放场次、上映影院数量以及上映城市数量也不断减少。这种自然衰减的现象自是必然,毕竟大部分观众已经在之前的几周观看了影片,而且选择二刷或者三刷电影的人也不占多数。但是,减速期是否可以来得晚一些呢?譬如,先于《流浪地球2》上映的《阿凡达2:水之道》在2023年3月6日星期一开始的新一周内,仍能保持在Vue the Light一天内有1至3场排片,且3月6日晚网站显示利兹市每场有0至10张票预售出,与此同时,《流浪地球2》已在该影院下映。

《流浪地球2》从在英国上映起,主要目标观众一直是在英华人。据相关报道可知,《流浪地球2》在英国80%的票房源自在英华人,其他则来源于非华人群体。因此,《流浪地球2》在英国的流浪之旅在现阶段必然受到在英华人数量的影响,而不能依靠非华人的庞大体量支持其持续性播映。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英国生活的博主阿珂带着其英国家人去观看了《流浪地球2》;喜爱中国文化的英国小哥小马(Max)也带着家人一起观看了《流浪地球2》;笔者的二导,在利兹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课程的莎拉·多德(Sarah Dodd)博士也说看过第一部,会去看第二部。虽然我们很难从这三个案例推导出全部观看《流浪地球2》的非华人观众的观影动机,但是这似乎显示对中国抱有友好态度的非华人观众较有可能去选择观看这部影片。

早在1997年,密歇根大学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教授就通过数学模拟指出文化传播与融合一定是建立在两个对象之间的共同属性上。以共同属性为基础,二者才能在之后的对话中实现其他不同属性的交流与融合。在《流浪地球2》的英国流浪之旅中,喜爱中国文化的人或者科幻迷都可看作与我们交流时共性最明显的群体,可惜的是,CinaAsia却未能在英国的中文学习者社群(如中文系学生、老师)或者科幻迷社群中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推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在英华人的观影热潮带来的上映影院与排片数量增加的机会,并导致了《流浪地球2》在英国上映三周后出现排片后劲不足的情况。倘若影片能吸引更多华人之外的群体,尤其是对中国或者科幻感兴趣的华人之外的观众的票房支持,那么《流浪地球2》可能在排片上会继续保持一定时间的优势,延长在影院的曝光时间,并极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普通电影爱好者走入《流浪地球2》的影厅。

对于近几年输向英国市场的华语电影而言,其票房主要来自在英华人的支持。在社交平台上,有部分声音会质疑这种“仅限中国人观看”的海外发行电影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切实意义。诚然,现阶段的很多华语电影在英国发行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流浪地球2》的困境,如之前的《动物世界》《哪吒》等。但是透过上述对于《流浪地球2》的英国流浪之旅的介绍,也可以看到海外华人并非是被动的观众,他们的支持是华语电影得以在英国生根发芽的必要养分,可以向英国资本市场证明华语电影的经济能力,从而促进华语电影排片的增加与曝光度的提高。如前文所述,诸如《流浪地球2》等华语片排片的增加也会相应地减少其他海外竞争影片的排片,毕竟影院与荧幕的数量是一定的。倘若华语电影得以在英国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不断扎根、开枝散叶,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外国友人可以透过荧幕上的中国故事了解到一个不同于当地媒体宣传的中国。尽管现阶段被吸引的华人之外的观众数量仍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培养潜在观众并调整自身制作与宣发策略的必要阶段。

三、推动华语科幻电影在英国传播的建议

在上述的讨论中,影片本身的翻译质量或者制作水平等问题并未被纳入考量。单纯从宣发角度看,可以观察到华语电影在英国的传播仍存在不少有待改善的方面。

资金的支持以及大范围广告的投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除此之外,海外发行方本身也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海外华人创造的排片延长期和繁荣期来有效针对非华人社群进行影片推广,并使得影片逐渐下沉到中小型城镇之中。这必然是一个受市场因素调节的长期过程,需要发行方与院线方的不断探索与博弈,也离不开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民众与民众、商务对商务的交流仍应是现阶段的主要方式。

(一)完善作品内容,吸纳多元声音

首先,西方不止英美,世界不止西方。尽管主创团队在对多国家多民族的刻画上已经做出了努力,但是考虑到影片中地球联合政府这一机构场景设定,如果能引入更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声音,营造更加充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象,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欧美对影片的“科技东方主义”解读。从地理角度来看,东南亚、中亚、中东、东欧、南欧、拉美、非洲、甚至北极等地区人民的声音均可以呈现。艺术作品可以为英语媒体中“隐身”的地区说话。

其次,部分影评中曾提到影片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较为单薄,这也是目前一些影片的通病。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郝晓晞、图丫丫等女性角色的形象刻画可以在之后的故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未来有计划在英国上映或展出的其他影片或者文艺作品而言,我们也希望内容创作者们可以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女性有更多精彩的演绎。

第三,翻译质量对于影片的国际传播至关重要。现阶段大部分字幕翻译可以保障语法基本正确,但是可能存在口语翻译不生活化,长难句较多,字幕停留时间较短不便阅读,以及生僻词较多的情况。在英文字幕制作完成后,制作团队或许可以招募部分英文观众举办试看会并收集反馈意见。同时,考虑到英国市场对于听障人士观影需求的照顾,英文字幕中还可以注意在无对白但有其他音效时,使用括号配合标注的行业字幕规范来制作英文字幕。此外,考虑到部分英国观众不习惯观看字幕版电影,制作团队或可在资金充足情况下尝试聘请目标市场专业配音员进行译配。当然,以上建议均需市场调研的专业检验。

(二)明确不同受众群体,制定对应宣发策略

首先,电影的宣发应尽量消减海外观众对于陌生语言文化影片的“恐惧”。以《流浪地球2》为例,其海报并未明显强调这是一部前传,部分海外观众可能担心没有看过第一部影片会看不懂第二部而放弃购票。在上述所有影评中,作者们都为其读者提到了这是一部前传,可惜,影片发行方却未能及时向其观众普及这一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配有字幕”“配音”或者“本片含大量英文对白”等提示词也可在符合条件时明显标注,以帮助陌生海外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可能的“观看恐惧”。

其次,从前文的影评分析可看出,科幻题材或东亚题材电影的粉丝对于这部电影的观感优于专业影评人,而且以粉丝为代表的一般观众应该是票房的主要来源。鉴于此,电影的宣发应该在英国这一庞大市场中明确不同的受众群体并加以针对性宣传。除却线上线下可能接触到的粉丝或者兴趣团体,英国各个学校的中文社团以及各高校的东亚系、中文系、电影系、文学系等专业师生也应作为电影的宣发重点加以考量。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主创团队代表或可亲身参与一些英国当地的电影首映会或研讨会,增加影片的曝光。以笔者的个人经历而言,部分华人作家因其英语流畅且频繁参与各海外高校与行业举办的相关文学研讨会,使得其人其作品在海外的知名度远高于国内。倘若积极广泛参与一些高校与行业联合主办的活动,便可通过数量庞大的学生、学者和从业者群体间接辐射到更多人来观看影片。

最后,华语电影应该努力尝试将视野从海外华人拓展到其他华人之外的观众群体。在宣传物料的发放上,可考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方式如采用公交车车身广告,街道广告栏海报张贴等;线上方式如YouTube广告投放,抖音海外版(Tick Tock)等自媒体推荐。另外,海外发行方或可在与院线方签订合同时商讨院线方应在其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线下宣传屏幕等位置定期投放影片海报及预告。除此之外,由于英国电影院一般在每场电影播放前会播放半小时左右的广告以及之后几个月即将上映影片的预告片,在海外宣发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发行方应考虑制作符合海外市场兴趣的英文版预告片,提前几个月在影院播放,以此来吸引更多海外观众。

四、结语 根据上述讨论可以看出,“艺术有国界,评论有立场”,但是国界立场之别不应成为优秀艺术作品传播的绊脚石,尤其当该作品的内核是关于爱、合作与共存时。对待艺术,对待文化,人们常常倡导包容,英国主流媒体如《卫报》,又何必偏要从“科技东方主义”视角来解读《流浪地球2》?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曾提醒“不要惧怕伟大(Be not afraid of greatness)”,也曾直白指出“怀疑总是困扰着有罪的头脑(Suspicion always haunts the guilty mind)”,只是不知英国的职业媒体工作者是否还常读莎翁。

当然,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英国主流媒体与粉丝影评,我们可以欣喜于电影《流浪地球2》在制作上的巨大进步,也应该意识到其在内容完整度与丰富度,以及海外宣发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仅涉及导演、演员及其背后的制作团队,还涉及海外宣传公司、院线、翻译以及不同目标观众团体(华人、非华人、粉丝、主流媒体)。我们需要意识到海外华人在现阶段对于华语电影“走出去”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这一资源深入目标市场,下沉到不同群体与地区。

就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流浪地球不仅是一个星球的飘移,它代表着火种,也代表着可能。我们在出发时以及前进过程中,可能会犹豫,会迷惘,会争辩,但是至少这个过程会尽可能地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去试验,去创造,去改变。通过《流浪地球2》的“英国流浪之旅”,我们或许可以去摸索一条更加专业化、本土化的华语电影海外传播路径。同时,我们也期待国际观众可以通过中国电影了解一个其刻板印象外的中国,一个倡导“求同存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

作者:乔鹏,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翻译与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由译者。研究兴趣包括网络文学,网络上的翻译现象,读者接受与巴赫金思想。

[1]本文中“非华人观众”是指除海外华人以外的在英居民,并不特指英国本土居民或拥有英国国籍的公民。“海外华人”是包含所有有中国血统的目前在英国工作、生活或学习的中国籍或非中国籍公民。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12-01
古丽米拉什·胡纳皮亚
少傅级
2023-12-01
刘金寿(LJS)
学士级
好文已完成学习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