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1.2亿年前真兽类的中耳结构

科普平罗
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理论、科普知识
收藏

我们敏锐的听觉是怎么演化来的?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发现1.2亿年前的真兽类新物种——梦幻小兽。基于对梦幻小兽研究,他们首次揭示了早白垩世真兽类的中耳结构,并结合古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证据,讨论了兽类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创新。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哺乳动物中耳是渐进演化的经典案例。以往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耳听小骨经历了下颌中耳和过渡型中耳两个演化阶段,最终完全脱离下颌进入中耳腔。“这一演化事件在中生代哺乳动物不同支系中多次发生,然而,在与我们人类演化密切相关的兽类祖先中,中耳演化的直接证据却十分有限。”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兼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海冰介绍。

数年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王元青研究员团队在辽宁喀左羊角沟距今约1.2亿年的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件真兽类化石。精心修理后,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三维重建等技术对该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该化石是早期真兽类的一个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梦幻小兽。

“小兽的梦幻之处在于,作为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之一,它显示出了现代兽类哺乳动物中耳的典型特征,填补了兽类中耳早期演化的空白。相比于发现外形奇特、超乎想象的新物种,这种期待已久、意料之中的化石发现,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增添了几分额外的兴奋与愉悦。”王海冰说。

研究团队重建了梦幻小兽的头骨形态,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真兽类的中耳骨骼形态。“梦幻小兽下颌的麦氏软骨沟已完全退化,表明中耳听小骨已完全脱离下颌,具有典型哺乳动物中耳的特征。”王海冰解释,这一结果不同于最近发表的九佛堂传夔兽,传夔兽仍然保留了较为纤细的骨化麦氏软骨,这表明在兽类演化的早期阶段,即使在系统关系很近的物种中,中耳形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同时,研究团队还结合最新的系统发育框架,讨论了早期哺乳动物听觉器官和取食器官的演化趋势,提出兽类哺乳动物听觉器官和取食器官趋离演化是独立发生的。早白垩世真兽类听觉器官(中耳、内耳)的演化创新以及磨楔式牙齿结构的完善,为现代哺乳动物听力能力的提高和生态空间的拓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评论
🔴🔴
贡士级
2023-12-04
🔴🔴
贡士级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