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专访王天有教授:儿科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国民健康管理促进
经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批准成立的宣教平台。
收藏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为加强儿科领域学术交流,传递专家声音,本次会议在26—29日期间特别设置了媒体采访中心。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天有教授,就“儿科细菌耐药”等相关话题进行分享。

1、近年来,随着各层级细菌耐药的监测和抗菌药物的管控,综合医院抗生素使用量和细菌耐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在儿童医院,三代头孢、碳青霉烯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却有增长趋势。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趋势?

王天有教授: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管控,抗生素在儿科里用药总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从卫健委网站我们可以看到,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使用都有明显下降。但儿科领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在基层医院里用高级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三代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只有我们基层儿科医院将基础做实、做强,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地控制,耐药才有可能下降。近年来,很多儿童医院以及综合医院抗生素使用量有所下降,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抗生素的滥用情况依然很严重,这将导致耐药率上升。因此,做好基层工作,做好同质化培训,才能使我国耐药情况得到好转,从而扭转耐药上升的局面。

2、为遏制儿科细菌耐药和推动合理用药,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角度来看,您觉得儿科在临床诊治方面应该注意什么?从学会层面怎样做好规划,可以对“儿科细菌耐药”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天有教授:在学会方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方面,是行政干预,行政干预是以卫健委发文以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落地实施,各大医院稳步推进落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地培训各级医生并推出相关指南,例如对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都要有明确的指南。指南的普及,有利于降低抗生素使用量。

我们需要通过长期、细致化的工作,才能使抗生素的耐药有所下降,我们各个单位都在积极地改善细菌耐药性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是每个医生需要做到的行医准则;其次,还可以运用各种方法,例如替代疗法。对有些抗生素在本单位耐药比较明显的时候,应适当停止这种抗生素在本单位的应用,停止一段时间以后,选择另一种抗生素使它的耐药性有所下降,随着交替使用以后该抗生素耐药性也会有所下降,其实有些单位已经开始使用此方法;此外,医院要进行医疗总质量的把控,特别是质控,专家要到各专业进行抗生素应用指导;最后,医药结合也很重要,药剂师“下基层,下药房、下临床”。药剂师“下临床”会对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药学学组实际上就起到了推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作用。其中既有药师的参与,也有临床医生的参与,还有抗感染专业医生的参与,未来我们将多头并举,会更好地改善耐药问题。

3、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提高耐药率,临床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会更加有限,那么关于新药的引进,或者挖掘合适的经典药物、老药新用方面,我们儿科领域是怎样的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王天有教授:其实老药新用这个问题我们曾尝试去解决,例如头孢三代和头孢四代等药物在我们医院应用的时候,耐药度比较高,我们进行停用1-2年,其耐药情况就有所好转。这时候再有严重的感染,我们适时地选择这些药物,可能会对临床起到更好的作用。

耐药问题不是我们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新药的开发也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新药的开发的速度远远不及耐药的产生速度。因此,如何把现有的药品运用好十分关键。特别有一些耐药率高的药物,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基础上,也会在临床上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做好敏感基因的监测,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完全可以杜绝。因此,在临床上我们还要把这些老药重新进行合理性的应用,取得良好疗效并降低耐药率。

在医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想一定降低杜绝抗生素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发挥它真正的药物疗效,对于儿童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儿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白血病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内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特约编委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每日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