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的健康,都需要“铁元素”的助力。铁作为血红蛋白中的重要元素,一旦流失,未能及时补回,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女性补血,补铁为第一要务。
头晕、疲惫、情绪化、皮肤干燥、掉头发……这些症状均与营养物质“铁”有关。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发现,人体中含铁量在3至5克,如果全部提炼出来,可以打造出一颗小号的铁钉。大约60%至7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剩下约25%分布于肝、脾、骨髓等器官中。
铁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血红蛋白的原料,参与造血过程。另外,铁还参与到体内细胞色素及各种酶的合成,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神经系统发育,保证智力正常,同时还有助于调整情绪,调节细胞及组织呼吸,预防疲劳。
如果缺铁,可能会患上贫血症,导致记忆下降、思维迟钝、急躁易怒,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肠炎、气管炎等,并可能造成不孕或孕后早产,胎儿体重偏低、新生儿死亡风险增大等。
相较同龄男性而言,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对铁的需求量更多。从青春期开始,每个月都造访一次的“大姨妈”,会让女性体内大量铁流失;如果存在挑食、偏食等问题,或者为了好身材进行节食减肥,饮食中的铁摄入就容易不足;孕期准妈妈体内的铁,会优先供给肚子里的宝宝,铁的消耗量就更大,缺乏可能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中国白领女性膳食健康白皮书》显示,18~49岁女性人群中有72.2%的人铁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存在铁缺乏风险。
如何判断自身是否缺铁,一般可在医院检查血常规、贫血三项等项目。铁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身体缺少它也会产生以下症状:
经常感到软弱无力、疲乏困倦;
皮肤、黏膜、指甲、口唇等颜色苍白或苍黄;
巩膜(即白眼仁)发蓝,头发容易干枯、脱发;
稍微运动就感到心悸、气短;
经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嗜睡,且睡眠质量不好;
食欲减退、食不知味,有厌食、偏食表现;
选对铁剂,补铁事半功倍
处在特殊生理阶段的女性,特别是青春期少女、孕妇、乳母、中老年女性及素食女性,仅依靠饮食获取铁,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可以选择既是有机铁又是二价铁为原料的铁补充剂,如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铁吸收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在酸碱度较低的条件下可形成可溶物,利于铁的吸收。在食用补铁食物时,最好同时选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甜椒、西蓝花、鲜枣、针叶樱桃、猕猴桃等,帮助提高补铁效果。也可选择取自针叶樱桃和柑橘提取物的天然维生素C,提供多种活性成分,让补铁效果翻倍。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预防贫血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且在消化过程中生成的氨基酸及短肽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120至200克的动物性食品,保证每天一个鸡蛋,每餐掌心大小的一份鱼或虾,或一块肉,保证每天的优质蛋白来源。也可优选富含优质植物蛋白、不含乳糖、不含胆固醇的营养补充剂。
合理膳食,科学补铁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与非红血素铁。血红素铁更易被人体吸收,并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吸收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肝脏、鱼肉、猪肉和鸡肉,有效吸收率达15%至35%;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如豆类、坚果、绿叶蔬菜,有效吸收率仅2%至3%。
炖和煮的烹饪方式,可以提高食物中的铁的生物利用度。咖啡、茶、奶制品和高纤维食物,可能抑制铁的吸收,在食用铁丰富的食物时,避免在同一餐中摄入此类妨碍铁吸收的食物。
食补以外,建议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加强骨骼的造血功能,增加造血细胞,既可纠正贫血,又有益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