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3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中国文字博物馆
原创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收藏

2023年,在河南省科协、安阳市科协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文字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抓好社会科普教育、科普展览等工作,着力扩大汉字文化影响力。

一、2023年度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況。

2023年截至11月底,中国文字博物馆接待游客总计134万余人次。我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探索创新科普形式和途径。

1.科普讲解服务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讲解员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历来重视讲解员的队伍建设,从建馆初期就选拔和培训了一批高水平的讲解人才,近几年经过补充和调整,现有专业讲解工作人员25名,兼职讲解工作人员27名。2023年度,为广大群众提供科普讲解服务10300余场次,服务观众30万余人次。

2.科普研学活动

2017年11月20日,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我馆专业团队的努力下,专门打造了“汉字在我身边”“发现汉字之美”“美哉汉字”等6个研学科普体验活动,和汉字文化定制科普体验课程。

2023年,我馆先后接待了来自北京、南京、新疆等全国各地学校组织的142个研学团队,体验了不同的研学课程,22000余名学生体验汉字研学系列活动,受到了参与师生的广泛好评。

3.甲骨学堂馆内科普讲堂

甲骨学堂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传承汉字文化的社会科普教育活动阵地。综合利用博物馆汉字教育资源,在周末和节假日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汉字科普教育和传统文化活动。自2014年10开始开展科普活动以来,甲骨学堂有计划地开发了15类160余节课程,包括人在汉字系列、舌尖上的汉字系列、君子六艺、我们的节日系列等,为我馆的汉字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优秀的教学内容。2023年度,甲骨学堂先后在馆内举办汉字科普教育活动130多场,近6000个(次)家庭参与了活动。

4.“走出去”馆外科普活动

(1)“我爱甲骨文”主题教育科普活动。2023年走进安阳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近15所学校,授课50余场,1100余名师生接受了甲骨文普及教育。

(2)“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科普活动,2023年度,社教团队和志愿服务团先后走进安阳市文博源小学、安阳市崇义小学,安阳市三官庙小学等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11场,受益学生1400余人次。

(3)“汉字精神励少年”主题教育科普活动,文字文化走出去活动走进新疆哈密市图书馆、新疆巴里坤县二中、巴里坤县三中、哈密市三中等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山区和革命老区的2600余名青少年体验到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汉字科普文化教育活动。

5.科普展览,引进来走出去,助推文化传播

(1)引进来

为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引进“纳西族东巴文化展”“觉斯翰墨——中国文字博物馆藏王铎《拟山园帖》拓片展”“诗琴画意——古琴书画艺术展”“弘道养正▪当代篆书作品提名展”“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展”5个临时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优秀展览项目,丰富了博物馆科普展览内容。

(2)走出去

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汉字》主题展,以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为主线,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汉字》国际巡展先后在意大利米兰、匈牙利布达佩斯、挪威奥斯陆、法国巴黎开展;国内先后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浙江台州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井冈山大学等地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绽放了多彩的光芒。

(3)展览获得荣誉

2023年基本陈列“字里乾坤”展荣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我馆“文以化人 字以载道——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基本陈列”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并被评为河南省2022年度优秀陈列展览。

6.“文博大讲坛”科普讲座

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大讲堂”是我馆面向社会开辟的科普知识窗口。本年度,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博大讲坛”共举办讲座10次,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长黄德宽带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的维系和发展”讲座;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田凯的“黄河文明•花开中国”;知名考古学者,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曾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的龚良的“让博物馆成为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座等,让观众以更加宽广的视角、更加系统的对汉文字文化、博物馆管理与开发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为广大文博知识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受益观众1500余人次,讲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对汉字文化的科学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1.助力“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常态化活动。为配合国家教育政策,促进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融合发展,先后与安阳市三官庙小学、朝阳小学等5所中小学达成课后延时常态化服务,把甲骨文、古诗词、成语故事、二十四节气等汉字文化,用美工、舞蹈、表演、讲解培训等相结合送到校园,每周以社团课的形式走进学生课堂,服务学生5450余人次,切实实现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长久有效的助力了国家“双减”政策。

2.汉字科普提能项目——“汉字文化”进校园活动。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提能项目“汉字文化”科普项目顺利结项,2023年,我馆继续为安阳市自由路小学、安阳市文博源小学、安阳市三官庙小学等,开展活动20余场,2800余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

3.科普进校园志愿服务

2023年度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普志愿活动,依托“我爱甲骨文”“汉字精神励少年”“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活动,通过流动展览、创意手工坊、汉字知识教育讲座等方式开展活动。先后走进南京市天正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上海外国语大学松外学校、辉龙雏鹰幼儿园、安阳市自由路小学、广西省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第二小学、广西省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百色市右江区中华小学、安阳市三官庙小学、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二中学、哈密市第三中学等10余所学校,开展活动17次,惠及5000余名学生。

有利地助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促进了馆际交流合作,满足学校对于博物馆课程的需求,提供学校更多高质量的汉字科普优质课程资源,引领不同年龄的学生结合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同时我馆积极同城乡学校联系合作,扩大了博物馆、学校合作范围,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的新途径。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況。

1.2023年5月20日至31日是第23个全国科技活动周,本次活动周的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中国文字博物馆2023年科技活动周开展“一字千秋 穿越千年看甲骨”系列活动,不断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遇见科学,遇见生活!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2023年5月20日上午,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的甲骨学堂公益课堂中,邀请了60余位青少年,跟随老师遨游历史长河,学习甲骨片中承载的中华先进科技等优秀传统文化,近距离感受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并通过古今科技文明的延续对比,感受现阶段人民在充满先进科技的文化中的幸福生活,启迪新时代青少年传承优秀文化,开发先进科技,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生机勃勃,灿烂辉煌!此次公益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字载文明;展厅探秘;字启辉煌。

“字载文明”单元中,从“众”“协”“丝”“衣”“纸”等字的造字本意出发,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冶炼业、纺织业相关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感受古代中国科技的繁荣与辉煌。

“展厅探秘”环节,根据任务单上的任务,在展厅中重点找寻古代科技文明的佐证,通过进一步了解青铜铸造过程、造纸过程等,在探馆、互动中领略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力。

“字启辉煌”环节中,通过古今科技文明的传承和延续,让学生感受当今中国科技之发展与进步。最后通过书写甲骨文“字载文明,从我做起”进行美育教育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探求中国优秀科技文化的好奇心,树立为中国科技进步为奋斗的决心!

2.2023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了“我们的汉字”汉字科普展览。

“我们的汉字”汉字科普展览第一次向公众进行展示,讲解员绘声绘色的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公众讲述了汉字演变的过程及讲好普通话,学好规范字的重要性。在汉字科普的过程中,让公众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同时增强了公众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加深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了“师泽如光永续存”“《高质量博物馆散论》的专题讲座”“中国古代的科技之光”三大主题科普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我馆的科普工作,增加了文字文化科普教育的影响力。

(1)“师泽如光永续存”活动

2023年9月20日上午,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学堂举办了“师泽如光永续存”主题活动。来自北京、郑州、安阳等地的30组家庭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公国文字博物馆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由社教专员杨小玉主要负责,本次活动将科普与甲骨文有机融合,旨在让莘莘学子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知识。

活动还融入相关联的汉字进行甲骨文教学,以激励学子们尊师重道和文化学习的热情。活动通过图文、手工的方式深度讲解,培养学生的尊师、爱师之情。让青少年通过有趣的方式学会感恩老师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活动创新设计了可供观众观赏学习的展示台,开展黏土手工活动体验项目,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全面提升了公众认知,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了观众对自然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师泽如光永续存”活动主要面向7-12岁观众开放,引导大家从教师溯源、文字学习和献礼体验等多感官交互体验中增进学习体验,让观众进一步加深对教师文化的认知。中国文字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平台,吸纳更多的青少年参与活动;打造文博科普课堂,助力文化自信;构建文博科普资源多样性,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光阴流转,授业之恩难忘;尺素寸心,师生情谊弥深。社教活动已经成为博物馆对外宣传和发挥自身职能的主要途径。下一步,中国文字博物馆要继续坚持常态化、体系化、精细化的教育工作目标,积极打造品牌化活动项目,通过不断加强社教团队建设和创新活动形式提高社教活动品质,扩大活动影响力,充分利用馆内的教育资源和藏品资源,为社会公众打造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场所。

(2)《高质量博物馆散论》的专题讲座

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服务全国博物馆行业的职责和使命,特邀前沿专家,举办聚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更新劳动观念,掌握更多的科技劳动技能,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围绕活动主题,中国文字博物通过多方主体联合、优质资源整合,打造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趣味性强的科普活动,营造出内容丰富、接地气、参与广的科普氛围。

2023年9月19日下午,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公众所需,为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宣讲好汉字文化,普及社科知识,提升市民素质,特在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邀请原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为观众带来了《高质量博物馆散论》的专题讲座。

讲座围绕中国博物馆的现状、高质量,约150位对博物馆发展及汉字社科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用详实的资料、生动的案例以及研究经验,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活动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青少年的社会科普参与意识,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校外科学教育活动,为保护好、利用好、宣讲好优秀汉字科普文化而贡献力量。

陈浩围绕中国博物馆的现状、高质量博物馆的社会评判、高质量博物馆的业界标准等三个方面进行讲授,利用丰富的资料分析了当前中国博物馆的数量种类、收藏体系、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推广等现状,引入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国际博物馆案例,并细致地分析日本美秀美术馆、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南京科举博物馆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博物馆建筑,这些博物馆建筑各有特色,具有其历史与文化意义,最后通过六个方面:明确的博物馆定位和目标、有效维护博物馆运行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丰富的藏品以及对藏品有效保护的能力、拥有学术质量和教育意义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具有有效的教育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并能够取得显著推广效果的能力以及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等六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高质量博物馆的标准。

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数量、种类、业务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高质量发展永远是博物馆人追求的目标。陈浩馆长从专业角度出发,用详实的资料、生动的案例以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讲述了高质量博物馆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中国古代科技之光”主题科普活动

按照中国科协、省科协、市科协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总体要求,中国文字博物馆在9月17日上午,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组织开展了中国古代科技之光科普活动。

活动充分调动博物馆各项科普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公众需求的科普活动,强化了科普价值引领,弘扬了科学和科学家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教部为青少年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中国古代的科技之光”,包含“闪耀钟鼎——青铜拼装”、“字都安阳——制作文创”、“多彩印刷——印刷体验”、“拓文承史——感受碑拓”、“字载文明——古文书签”、“书法写意——汉字书法”、“文字比拼——文字华容道”七个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为青少年提供兴趣盎然的文化体验。

本期活动通过青铜器拼装、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制作定制甲骨文钟表、碑文复制技术——拓印等多种方式,让200余位学生切身感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公众的科学意识,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国之情。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同学们不仅真实地触摸和认识青铜器,而且还学习到了古代青铜器制作的具体过程和用途,寓教于乐,收获颇丰。此次充分发挥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将汉字文化和古代科技有机融合,打造古代科技体验之旅,培养莘莘学子的科研兴趣。

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活动内容既涉及博物馆知识的科普,又融合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本着“在玩中学、在学中思”的理念,深度发掘博物馆科普资源,将场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智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形成高效的教育合力。

本次活动始终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活动涉及展厅参观、趣味活动等内容为学校科技教育提供功能补偿,实现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互补,引导公众关注身边的科学知识,传递文化自信的理念。中国文字博物馆持续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激发民众热爱科学、不断探索的热情。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況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況。

2023年,我馆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B站、顶端新闻等官方账号发布了线上系列教育课程,开展以文字为主题的线上图文活动260余场,官方宣传平台受到了50余万人的关注。

为打造中国文字博物馆“学习强国”文博基地,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文字古今专家访谈》《商周鼎彝》《鼎喵喵和鼎小喵之春夏秋冬》等图文、视频类栏目共计115期,总点击量超过400万人次;

截至2023年11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各级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国家级72篇,省级48篇,市级148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发布消息737篇。通过各类社会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1.甲骨学堂馆内讲堂志愿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从原本注重陈列展示、文物保护逐渐发展为以大众教育为中心,承担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帮助公民提升素质,启迪青少年、提升成年人的大学校。2023年,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积极发挥公益课堂的教育职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在甲骨学堂开展线下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古代贵族那些事儿》《传统节日篇》《古代文明技铸辉煌》《甲骨文书法》《文字夏令营》等系列活动130余场,惠及青少年及亲子家庭8000余人次让更多的青少年家庭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2.馆内志愿服务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于开馆前夕,志愿者有效补充了我馆的科普队伍。截止目前2023年度,科普志愿者共为观众免费讲解8310余小时,服务观众近93000人次。除馆内讲解志愿者外,还有摄影、声乐、器乐、舞蹈、绘画、手语、书法等特长志愿者,另外,特设书法志愿者服务站每周免费为观众提供书法知识和技法的讲解和辅导。

3.线上科普活动

2023年,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凭借甲骨“云学堂”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更具包容性的服务,不断满足更多观众群体对博物馆的教育需求,开展多个线上文化服务项目,先后在“学习强国”“字博社教”微信公众号发布《鼎喵带你看冬奥学汉字》《鼎喵喵和鼎小喵》《识读甲骨文》《跟着经典学汉字》《甲骨文每周识字》《遗珍撷趣》《文字载体知多少》等图文、视频教育课程 310余期。通过深人介绍甲骨文、汉字文化、传统文化、诗词、典故、习俗等知识点,用丰富的内容,多彩的画面、字形演变表等内容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馆内共有工作人员192人,本科及以上人员为172人。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中,由专业的科普工作者负责学校科普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等;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负责课时的开发,材料包、学习手册的设计,与设计公司的对接等;由专业的科技工作者负责汉字科普动漫的设计制作及活动宣传、拍摄等;由副高职称人员负责课程的专业性指导、校对和审核等。

2023年度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普志愿活动,依托“我爱甲骨文”进校园、“汉字精神励少年”主题活动,先后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南京市天正小学、新疆巴里坤县二中、哈密市三中安阳市三关庙小学等18所学校,惠及学生4余万人次,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达40余次,有利地助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甲骨学堂馆内大讲堂共开发《古代贵族那些事儿》《传统节假日系列》课程,进行活动130余场;邀请知名馆长及文字学、历史文化知名人士开展《文博大讲坛》开展科普讲堂10场,引进馆外展览5场,开展国际《汉字》巡展10余场,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素材开发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共花费科普工作经费430多万元。

二、特色工作

(一)馆外科普教育主题鲜明、覆盖面广、分众服务、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根据科普课程内容和课程目目标的不同,目前开发了5大科普主题活动,分别为: “我爱甲骨文”主题活动、“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汉字精神励少年”主题活动、“汉字文化”科普提能项目、“甲骨文社团”每周校内活动。本年度各项活动基本情况如下:

1.“我爱甲骨文”主题科普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资源,传播汉字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每年都会走进校园,将文字文化带到孩子们的身边。2023年活动先后走进安阳市白壁米兰幼儿园、南京市天正小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松外学校、安阳市辉龙雏鹰幼儿园、安阳市文博源小学、安阳市自由路小学等学校,开展了15场文字文化进校园活动,普及文字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受益学生近1600人。

2.“汉字精神励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策划实施的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主要通过捐赠特色书籍,免费提供教材、手工材料包,利用展览、课程等方式,将文化大餐送到華命老区、农村地区、山区等,是文化下乡、文化扶贫、文化扶智的重要社会实践。真正做到了“传文明火、扎文化根、铸民族魂”。5月——6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先后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第二小学、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百色市右江区中华小学开展“汉字精神励少年”文字文化送教活动。2023年9月22日,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精神励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走进了新疆巴里坤县二中、巴里坤县三中、哈密市三中。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让2600余名师生与甲骨文字文化近距离接触,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了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3.“开学第一课”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的精品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在新学期向青少年学生宣传普及文字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从传统文字文化中树立文化自信。9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走进安阳市人民大道教育集团、市曙光学校和市三官庙小学,将甲骨文带进学校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递给青少年学生,受益学生1400多人。

4.“我们的汉字” 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服务教育 “双減”试点科普项目。2023 年,服务队先后安阳市自由路小学、安阳市崇义小学、安阳市三官庙小学等开展活动 20多场,参与学生超过 2800 名,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并与部分学校达成长期活动协议。

5.助力“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常态化活动,先后与安阳市八中、三官庙小学、朝阳小学等5所中小学达成课后延时常态化服务,把甲骨文、古诗词、成语故事等汉字文化与美工、舞蹈、表演等形式送到校园,以社团课的形式走进学生课堂,服务学生5450余人次,切实实现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长久有效的助力了国家“双减”政策。

五大主题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地域从近到远、课程从短期到长期、从感悟汉字精神到浸润汉字文化,真正实现将汉字教育与亲情、德育、美育相结合,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启发学生从文字角度诠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科普展览形式丰富,与时俱进

1.馆内基本陈展和临时展示的更新

自2022年底,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展览开展以后,依托“汉字民俗”“字数掇英”“书苑奇葩”“博文馆字里乾坤数字展”,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友人的参观游览,发挥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社教职能。2023年基本陈列“字里乾坤”展荣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

还积极引进了“纳西族东巴文化展”“觉斯翰墨——中国文字博物馆藏王铎《拟山园帖》拓片展”“诗琴画意——古琴书画艺术展”“弘道养正▪当代篆书作品提名展”等5个临时展览。进一步丰富了我馆的科普展览内容,扩大了文字文化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2.馆外《汉字》巡展成效显著

《汉字》国际巡展先后在意大利米兰、匈牙利布达佩斯、挪威奥斯陆、法国巴黎开展;国内先后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浙江台州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井冈山大学等地区。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华侨华人、留学生以及汉字文化爱好者前往参观体验。

3.积极打造最新青少年展览+研学科普课程新模式,引领博物馆科普新潮流,争做国内优质科普风向标

(1)“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青少年科普研学展览

为扩大文字文化科普影响力,在广大青少年团体中宣传“国与家”的紧密联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在国内知名文字学和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凭借过硬的文字文化学术背景,和多年一线文字文化社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社教经验,特别倾力打造打造了“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展览,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23年12开展,展览内容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从甲骨文、中华历史文化中汲取有关国与家的相关养分,通过三大主题模块和多种人机互动、传统机械式互动形式,充分有趣的展示了国的由来与构成、家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主旨思想。

(2)“拾趣方块字——青少年教育体验展”

如果说“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青少年科普展是我馆对青少年展览的第一次尝试,“拾趣方块字——青少年教育体验展”则标志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未来科普教育活动中起到了绝对引领的作用。展览总共预计投资300万元,展览内容立足青少年群体,注重青少年参与性、体验性、故事性,从不一样的视角讲述汉字在中国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把古书中的、象牙塔中的文物、文字文化做成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的形式,目前,陈展设计已经进入最后审核阶段。

(三)科普工作结出硕果

2023年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大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的辛勤努力下,不仅收获了广大观众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赏,也获得了领导和河南省科协、安阳市科协对我们的认可。在2023年,我馆科普工作者王菲同志获得“2023年优秀科普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助力“双减”汉字科普提能项目——“汉字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结项;中国文字博物馆成为第四届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理事会会员,并受邀在会议上分享我馆科普工作。无私的奉献、踏实的工作,稳定的输出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文化科普工作坚实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科普工作者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信念!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馆开展了“汉字文化”科普进校园、“我爱甲骨文”“开学第一课”科普进校园等进校园活动,科普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在科普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我馆队伍建设和专业科普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开展进校园活动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二是科普经费不足,我馆可投入的科普经费有限;三是进校园活动还是过于单一,科普课程不够丰富;四是我市科普管理部门对科普基地管控、对接、指导还有很大空间,对科普基地支持还需加强;五是部分学校或教师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觉得可有可无,导致一些活动无法开展;六是宣传渠道过于单一,宣传次数较少,不能产生更多社会效益;七是科普基地之间合作交流少,往往是单打独斗,无法产生合力,科普工作无法有更大突破;八是奖励机制过于单一且较少,对于活动开展好的基地或个人,应加大奖励和宣传;九是科普平台薄弱,网络平台建设系统还不完善,不能更好地为基地服务。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普阵地作用。

博物馆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做好博物馆场所的规划和项目储备,要通过加大场馆建设力度,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科普人才培养,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的同时,打造科普进校园内容,为青少年学生体验科学创造平台,要打造集陈列展示、互动体验、现场教学于一体,符合大社教理念的青少年主题科普展览等。建议省级科普管理单位增加培训机会,重点培养专业科普人才,为基地明确科普定位和指明方向。

(二)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增大专项科普资金投入。

科普经费是科普设施建设的保障,也是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基础。经费不足、不固定、来源单一,一直是困扰我馆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问题。目前,我馆开展的“汉字文化”“我爱甲骨文”等公益科普进校园项目,使用的是我馆运营经费,经费相当有限,致使我馆每年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场次、质量每况愈下。建议增大科普经费,增加专项科普经费,为科普活动做好保障。

(三)丰富科普进校园活动内容,打造精品课程。

我馆虽针对不同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文化认知打造了许多科普文化课程,但对课程标准设定、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规范细化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还不成体系。下一步需丰富教育手段,满足不同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文化需要。要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升级打造课程教具。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注重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加大科普视频制作、科普展板内容制作,丰富活动内容,探索做好青少年社会科技教育的新机制、新措施、新途径,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要从根源上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教学模式。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丰富开展。

建议省、市科普管理部门加强对科普基地的管控和指导力度。一是要把校园科普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高度重视、加强指导,更加关心支持科普基地建设和关心支持科普进校园工作,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政策引导,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科普基地开展进校园活动。三是搞好与科普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四是搞好宣传工作,扩大社会效益。

(五)提高学校对进校园的重视程度。

科普进校园不仅仅在于传递科学知识,更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故要提高学校、老师对科普进校园的重视,将科普进校园活动与教学任务相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科普基地定期给学校优秀教师开展科普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新进的教育方法和科学技术,使科普进校园工作进行的更加丰富。

(六)增加宣传渠道,扩大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是一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下新媒体资源丰富、传媒渠道多的条件下,要增加宣传渠道,除了当地媒体宣传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活动结束后,可制作美篇、段视频等,通过抖音、快手等软件进行宣传,已达到能够吸引更多家长、学校、科普基地关注,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七)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多方共赢。

要加强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吸取新营养,打破馆际之间局限,与此同时,积极探索科普活动进校园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拓展科普宣传的渠道,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以共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丰富的科普进校园活动。比如2023年3月,我馆与南京博物院联动,开展“我爱甲骨文”走进南京天正小学活动,反响强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八)制定奖励办法,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

2018年,省科协举办“第二届科普作品大赛”征集时采用课题项目的形式,先资助,后评奖。对可行性制作方案先发放项目资金5000元,后对获一、二、三等奖的再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证书。建议省、市科普管理部门制定奖励办法,增大物质奖励机制,颁发荣誉证书等,同时为先进科普个人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九)推进科普网络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校园科普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科普信息实时接入、更新、分类检索和实时查询。将先进科普基地开展的丰富、优秀活动及时公布,科普基地优秀案例、课程供其他基地下载、学习,通过将不同特色优势学科成果等科普内容整合入网,能更好地服务科普基地,为下一步进校园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中国文字博物馆

2023年12月7日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12-11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12-11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