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1、**活动开展情况
本年度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40多场次,直接面向公众的科普服务受众达到8000多人次。这些科普活动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基地专门组织开展了10余场大型科普活动,近3000名师生参与了这些科技周期间的科普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数字科普进社区”“数字科普进校园”“数字科普进基地”等主题活动。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基地也组织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近2000名师生参与。这些科普日系列活动内容广泛,既有数字素养、业余无线电、电离辐射等前沿科技领域,也有量子计算等热点科技话题。
**2、**特色科普工作
本年度还开展了多项特色科普工作,这些特色工作也向公众提供了科普服务,具体包括:科普班车进巫溪奉节活动;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参加成渝科普论坛并进行科普展览;科技教育乡村行开展科普讲座;与重庆电视台少儿频道合作,录制专题科普宣传片。
3、科普资源社会开放
基地还积极开放科普资源,面向社会提供科普服务。本年度共计接待中小学教师、各高校大学生、社区居民等共计800余人次,让他们参观体验基地的科普资源。
4、获得荣誉
本年度基地科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被评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基地等。
本年度基地以各类科普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40多场科普活动、开放科普资源接待参观等方式,面向公众提供了科普服务。直接面向公众的科普服务接待观众总量达到1.2万人次以上,全年开放天数260天以上。此外,特色科普工作的开展也向更多公众提供了科普服务。基地科普工作获得较好成效,多项荣誉的获得也从侧面反映了科普服务效果。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1、**科普活动进校园情况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基地专门组织开展了“数字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 进入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等学校,为1200余名初中学生带去了近10项数字科普体验项目。
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基地还接待才儿坊幼儿园120多名小朋友、白市驿一中300多名师生走进基地开展“数字科普进基地”主题研学活动。
全年还接待了树人小学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共300多人次走进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2**、**科普助力“双减”成效
上述科普进校园和科学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科普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更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科学精神,达到助力“双减”的效果。
3**、**服务学生人次
本年度基地科普活动直接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服务人次超过4000人次。
这些为学生提供科普服务的活动,有助于推动科普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提高科学素养,从小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为国家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储备做好铺垫。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技活动周
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基地开展了“提升数字素养 共享智慧生活”主题系列科普活动。
在“数字素养进社区”科普活动中,志愿服务队走进璧山区三合镇,为现场30多组亲子家庭带来了植物也能唱歌、温柔电击、人体点亮LED灯珠、佩戴特殊眼镜体验醉酒等丰富多彩的科普体验项目,从多方面助力数字素养的提升.
在“数字素养进基地”科普活动中,将数字素养教育惠及普通中小学生。大学城树人小学200余人以班级为单位,分批走进无线电科普基地,参观无线电展品、体验无线电科普活动、感受无线电在数字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在“数字素养进学校”科普活动中,志愿服务队走进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为现场600余名初中学生带来了闪电画、避雷针、千人震等近10项数字科普体验项目,感悟电磁原理在数字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应用,激励同学们学好基础学科,夯实科技创新的学科基础。
在活动中,参与者熟悉了这些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和电子元件的使用,熟悉了数字设备、电路和编程概念,更好地了解了数字系统的功能,并获得许多操作和控制数字组件的实践经验,强化了数字思维意识。
**2、**全国科普日
基地组织开展了10多项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内容涵盖数字素养、业余无线电、电离辐射、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形式包括系列讲座、校园活动、社区进站等。
首先是"无线电-链接数字世界无限可能"数字素养科普教育乡村行和"探索数字奥秘 共享智慧生活"数字素养科普活动,我们走进农村和社区,通过生动的讲座和互动,提高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让他们领略数字世界的无限魅力。
然后是"探索数字奥秘,共建智慧社区"数字科普进社区和数字科普进校园两项活动。我们与多个社区和学校进行合作,将科技知识带入社区和校园,丰富居民和学生的科普经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无线电-链接数字世界无限可能"数字素养提升专题活动,通过生动的介绍,带领公众深入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关注前沿科技,开展了业余无线电在突发灾害中的应急通信和日本核废水排放中的科学问题两场专题讲座,增强公众对新技术、新问题的科学认知。
全国科普日期间,有近1000名师生现场参与科普活动。基地共派出科普教师60余人次,科普志愿者100余人次。科普效果显著,科普新闻报道20余条,其中各级政府部门自媒体及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0余条,其它媒体报道约10余条,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1、**公布开放信息情况
通过基地微信公众号、科普重庆网站公布开放基地科普资源的信息,面向社区开放,接待各类人员共计400余人次。
公布举办各类科普活动20多场次的信息,直接面向公众的科普服务受众达4000多人。
**2、**公布科普活动信息情况
公布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10余场大型科普活动的具体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信息。公布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的10多项系列科普活动的具体情况。公布开展的多场特色科普工作的活动通知、进程等信息。
**3、**公布展教资源更新情况
公布新研制的科普展教品及科普视频。公布展出科普成果如植物唱歌、人体点亮LED等项目的信息。公布丰富的信息化科普内容,包括15篇科普图文、16个科普视频。
**4、**媒体平台选择
选择使用科普重庆网站平台公布各类科普信息。同时,选择使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发布,也通过第三方媒体平台转载扩散信息。
通过科普重庆网站、新媒体平台和第三方媒体的协同运用,基地将开放信息、活动通知、新成果等科普公共服务信息进行了广泛地发布和传播,提高了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有效地推动了科普事业的开展。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1、**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基地组建了一支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队伍人数近百人。科普志愿者均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能胜任科普展示、科学解释、活动组织等工作。志愿队伍按照科普方向进行模块化分组,能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科普需求提供服务。
**2、**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情况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科普志愿者共计提供服务100余人次。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再次提供科普志愿服务120余人次。此外,还面向社会持续提供科普志愿服务,接待各类来访人员800余人次。服务时间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确保不影响学业学习。
**3、**服务内容包括
科普展示,向公众演示科学项目。科学讲解,为公众解读科学原理。活动组织,辅助各类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科普咨询,解答公众科普问题。参观引导,为基地参观团体提供解说服务。
通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基地科普队伍不断壮大,公众获得感提高,丰富了科普形式,推动了科普事业发展。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科普工作经费
项目承担情况:主要是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经费保障情况:这些科普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为科普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使用情况: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科普展品建设、展示工具购买、活动日常运行与组织等方面。
**2、**科普工作人员
人数:共有专兼职科普教师20多人。
结构:专职教师中包括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兼职教师涉及多学科。
能力:科普教师均具备系统科学知识体系与丰富科普经验,是学科专业骨干。
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年均培训3场次,提高科普教师的业务水平。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
鼓励科普教师踊跃申报各类科普项目,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对突出科普成效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特色工作
**(一)科普班车进巫溪、**奉节
2023年6月,“科普班车进区县”主题科普活动走进巫溪县和奉节县。基地带来了闪电画、千人震、水果钢琴、磁石电话体验、水倒流等体验项目,其中闪电画尤其吸引小朋友的关注。
同时,基地还在开幕式上表演了“火泡泡”科学实验,引起小朋友们阵阵掌声。
在巫溪和奉节,基地老师也奉献了两场科普讲座,题目是“奇妙的量子计算”,由浅入深地向孩子们讲解量子计算的神奇原理。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交互,受到师生欢迎。这有效弥补了本地区科普资源不足的短板,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科普服务。
**(二)**科技列车渝东南行
2023年9月,“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在石柱县正式启动,这也是“科技列车”首次开进重庆。
启动会现场还开展了广场科普活动,基地以互动体验的形式,集中展出了闪电画、磁石电话、水果钢琴、千人震等科普成果。在基地展位上举行的“闪电画”科技小实验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目光。基地提供了特色化的科普服务,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赞誉。
**(三)**科技教育乡村行
2023年9月,基地参加了重庆市科协组织的“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连续5天,基地老师围绕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开展科普报告,向当地师生讲解前沿科技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报告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同学们踊跃提问,参与度高,气氛热烈。部分中小学校线上同步观看,受益师生达15000余人.
(四)与电视台合作****录制科普节目
基地与重庆电视台少儿频道开展合作,专门策划制作科普宣传片,在少儿频道播出,扩大了基地在本地区的科普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开展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科普工作,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本地区的科普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问题不足
**(一)**经费投入不足
科普工作所需经费投入大,而目前的经费支持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
科普场地建设和器材购置更新经费不足;
活动日常组织运行的资金不足;
教师和志愿者活动津贴难以保障。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从事科普一线工作的专兼职教师数量仍显不足。在科普活动高峰,师资较为紧张,个别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三)**场地设施亟待加强改造
现有活动场地面积偏小。一些展示设备老旧,功能单一。新技术展示手段不足。
**(四)**内容和形式较为传统
个别科普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活动形式和方式创新空间较大。新媒体等新兴手段应用可以拓展。
通过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壮大队伍建设,改造和优化场地设备,推动科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基地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和受众面还将进一步扩大。
四、工作建议
**(一)增加经费投入,**保障科普事业发展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更需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确保场地建设、仪器设备更新及活动开展的资金需求。建议提供更多渠道筹措科普经费,拓宽经费来源。
**(二)扩大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业务水平
扩大科普教师和科普志愿者队伍规模,既要素质高、业务精的专职教师,也要数量众多的兼职教师、志愿者,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科普技能。
**(三)加快场地和设备建设,**丰富展示手段
要加快场地改造提升步伐,新建和改造适合各类科普活动的场地。同时新添展示设备和科技展示手段,展现前沿科技成果。
**(四)关注热点,**更新科普内容
科普内容的选择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关注热点科技话题和前沿理论,及时更新科普资源,加强科普信息建设。
**(五)推动形式和方式创新,**扩大受众面
要在传统科普基础上,加快推动移动科普、线上科普、新媒体科普等新兴形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普新模式,吸引更多青少年群体,扩大科普受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