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每天8杯水」对人体皮肤、血管、肠道健康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量、科学饮水是个技术活,安利君带您解锁喝水的正确“姿势”!
白开水也有“保质期”?
久放的水滋生大肠杆菌?
有一种说法:白开水也有保质期,超过16小时,大肠杆菌就会大量滋生,不能再喝。
事实上,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大肠杆菌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对此,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将白开水分为加盖和无盖两组,分别放置了5小时、8小时、11小时、14小时、15小时、16小时和17小时,并监测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结果显示,无论是有盖还是无盖,到达实验时间后,放置在各水杯里的白开水都没有大肠杆菌。
不过,大肠杆菌可能通过粪便污染水源,因此未经灭菌的生水最好别喝。
久放的白开水不宜饮用
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杀死很多致病微生物。但是在开水的温度降到室温以后,各种微生物会继续进入水中繁殖。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微生物细菌的数量就会越多,水质就会越差,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
另外,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或环境下,若存放不当,久放的水可能受到蚊虫、灰尘等污染,也可能含有其它细菌,最好不要饮用,尤其是儿童和肠胃脆弱者。
长期喝有水垢的水会怎样?
饮水中水垢多会诱发肾结石?家里的烧水壶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壶底往往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有传言称“这是硬水,喝多了会得肾结石”,事实真的如此吗?
水垢多是因为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形成的。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不超过450mg/L,相当于1L中含有180mg钙元素。而成年人每日饮水通常不超过2L,再加上每日钙的参考摄入量为800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mg。
由此可见,正常喝水不会造成体内钙超标,更不会诱发肾结石(钙质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是肾结石的成因之一)。
其次,多喝水可稀释草酸钙、尿酸钙的浓度,反而有助于预防肾结石的形成,甚至帮助排出已经存在的小结石。
10种情况提醒你该补水了!
什么时段喝水,才能达到最佳补水效果?以下10种情况提醒你,喝水的时间到了:
晚上睡觉前
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通过排尿、出汗、呼吸不断丢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代谢物积存。临睡前适度饮水可缓解该现象,降低脑血栓等发病风险,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因为怕起夜而拒绝睡前喝水。
早上起
人在晨起后会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吃早餐前喝一杯水,只需20秒,水分就能进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释,改善夜间脱水情况。
洗澡后
洗澡后,人体会出现脱水状况,应小口慢饮一杯温水。洗热水澡会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年人。
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内空气干燥,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均可。
发烧时
人在高烧时,会以出汗的形式散热,消耗大量水分。此时可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或温葡萄糖水补充水分,小米粥、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尿变黄时
尿液呈浅黄色表明喝水量足够;若尿液比较黄,建议立刻饮水500毫升左右;若尿液呈土黄色,说明已经严重脱水,需及时补水并及时就医。
坐飞机时
很多飞行不适情况与机舱内干燥有关。短途旅客最好在起飞前就开始补水,飞行中再少量饮水。长途旅客应保证每小时补水一次,尤其冬天机舱内温度高,身体失水多且快,更需补水。
心情烦躁时
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此时不妨喝一杯水,肾上腺素会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心情或许会轻松许多。
孕期
孕期的准妈妈体内血流量成倍增加,需大量水分补给。如果喝水过少,会导致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增加尿路感染几率,对胎儿不利。
运动期间
运动会消耗大量水分,尤其儿童的需水量会高于成年人。除了运动前要喝水,运动时每隔半小时也应适当补水。
科学饮水4大原则
想要让水为身体好好“工作”,必须掌握4大原则:
优质水
饮水首选优质水,可使用一体化紫外线过滤,达到99.99%杀菌的净水器,不喝或少喝饮料。
饮水量
一般人每天2500毫升的摄水量中,必须保证有1600毫升白水,其余水分可适当从其他食物中获取。
正确的方法是勤喝水,每次两三口,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此外,每天还要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约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水温
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而过烫的水进入食道,易破坏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因此,喝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速度
喝水时,有的人习惯“豪饮”,但这种饮水方法对健康并无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且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引起打嗝或腹胀。
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