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林杏林大观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始终坚持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战略,持续投入资金建设、大力改善科普条件、强化科普场馆管理、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全国及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公益作用,大力科普宣传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知识,促进杏林大观园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做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年度科普工作绩效自评的通知》要求,现将今年以来开展的科普宣传教育绩效工作自评如下:
一、基地简介
“石林杏林大观园科普教育基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石林台创园黑龙潭路1号,由昆明杏林大观园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基地占地30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自2012年投资兴建,现已累计投资12亿多元,完成了国药博览园、中医文化展览馆、南(北)药馆、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科普场馆和配套服务项目建设,科普场馆总面积达138891㎡,其中室内展厅面积达5248㎡。自2015年开馆以来,认真履行科普教育服务社会公益职能,累计接待游客及参观者120万人次,让广大游客在游览之余,亲身体验到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功效无穷,有力科普宣传和弘扬传承了祖国中医药文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的主阵地!每年入园游客约50多万人次,营收6000多万元,就地就近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绿地率近70%,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在5000+/cm3,有效阻止了地块的石漠化进程,高规格地恢复了区域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大力点赞。先后荣获了“全国第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蓝桂华”“全国生态农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文化产业园区”“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四级养老机构”“云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9—2024年党政机关会议定点接待单位”“昆明市文明单位”“青少年科普基地”“昆明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国家、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都十分重视和支持杏林大观园的建设与发展。
二、工作情况
(一)做好日常科普服务。基地做到展品有序摆放、展馆环境整洁卫生、参观游览秩序良好、现场讲解生动形象。做好人员值班安排,抓好节假日参观接待工作,确保展馆每天8:30—18:00准时开放,全年365日天天开馆。实行对省内60岁以上、省外70岁以上老年人、全国劳模、现役军人、残疾人等免费;对中小学生半价;对团队游客在园区就餐并游览景区的实行“餐+票”40元/人次套票;对游客在园区住宿实行免费游览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全面满足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需要。2023共计接待游客及参观者15万人次,大力科普宣传了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二)开展科普助力“双减”活动,积极组织中医药文化研学旅行。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精神,紧密结合杏林大观园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实际,努力探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暨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学及中医药科学家精神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省、全市乃至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开展“我要当小中医”——中医药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精心编制《杏林大观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教材》,科学设计研学路线,通过让中小学生实地参观“中药材水培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医文化展览馆”、游览“国药博览园”、参加“户外拓展训练”、采摘绿色生态果蔬等实践活动,学到记住一种中草药、一个中药典故、一个中医典故、一剂中药处方、一套健身操(五禽戏)“五个一”中医药知识。2023年共计组织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约5万名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青少年们零距离接触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亲自动手制作中药材香囊、栽种中药材,激发广大青少年的中医药情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普及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三)认真举办主题日科普活动及会展科普宣传。在2023年5月18日“全国科技活动周”、2023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23年9月17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期间,认真组织好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共计有4.58万人参与主题日科普宣传活动。另外通过承办“华润三九EHS专业技术人员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疗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云南省总工会2023年“三八节”女职工系列活动”“云南省‘身边最美药师’宣传交流培训会”等专题会展、论坛活动,深入探讨中医药发展前景、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等行业领域问题,大力传承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知识。
(四)抓好网络媒体科普宣传。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旅游平台向公众公布基地开放时间、简介、游览内容等信息。建有“杏林大观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等自媒体,安排专人负责更新维护,在“杏林大观园”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杏林小讲堂”“二十四节气养生”等健康专栏,2023年共计推送约50余篇各类活动信息,介绍历代中医名家风采、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和中医药文化研学教育、职工疗休养等活动。与网友开展互动,解答网友相关问题,倡导树立中医养生理念,进一步提升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引导中老年人树立阴阳平衡、防病于未然的中医养生理念,践行一个民营企业对全社会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关心关爱。
(六)努力保障科普经费投入,抓好科普队伍建设。除投入大量资金近2亿元用于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场馆设施建设外,杏林大观园公司还在遭受持续三年疫情严重影响,流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按时安排科普基地保障经费100余万元,专项用于研究所、农业观光、科普场馆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展品维护及水电等费用开支,确保科普教育基地正常运转、有效宣传。设立“中医文化展览馆”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30名,招募科普志愿者35人。制定《中医文化展览馆管理制度》,坚持按制度管人、管财、管物的原则,保障整个科普宣传教育基地规范管理、有序运行、有效展览、服务公众。每年聘请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师定期到基地做中医药专业知识讲解培训,组织开展礼仪接待、应急救援、消防安全等专业培训,有力提升讲解员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入园游客指引道路、解疑答惑、提供帮助、拾金不昧共计20余次,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提供了组织人才保障。
二、特色工作
一是大力科普宣传中医药文化,努力推进在少数民族地区间传播。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中医文化展览馆、国药博览园、南(北)药馆、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科普场馆;科学筹划游览路线,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看中药材管道水培→中医文化展览馆观滇南本草标本→中医理论及诊疗技术发展轨迹→本草学发展史及古代制药场景→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医特色→国药博览园游览中药材活体生态林→中医文化典故雕塑”等一条完整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路线;在“杏林大观园”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杏林小讲堂”“二十四节气养生”等健康专栏,定期推送历代中医名家风采及中医养生知识;组织全县村寨中老年人到杏林大观园参观中医药文化展览,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在当地少数民族间的传播。
二是大力推动“科普+”多业态融合发展,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科普+农业+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康养”多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出“中药材种养→加工→销售→中医药文化展示→游览→研学→医疗→康养”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心疗、食疗、水疗、理疗、药疗“五位一体”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每年接待入园游客达50多万人次,努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大力吸纳农民就业,努力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勤劳致富。杏林大观园自2009年入驻云南石林台创园以来,一直把带动乡村振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企业应尽社会责任,抓在手里、扛在肩上。通过吸纳就业脱贫、产业培育脱贫、带动创业脱贫“三条途径”,努力帮助项目地周边的和摩站、高石哨等村寨400余户农户勤劳致富,振兴乡村。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普教育社会公益性的认识还不够。科普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齐抓共管。企业部分员工对科普宣传教育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益性质、重要作用了解不够,认识不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
二是中医药文化相对更博大深奥,不易理解,受众面不广。受西医见效快、直观现实的影响,年轻人感觉中医深奥难懂、不易理解,中药服用不便,导致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受众面不广,普及不易。如何传承发扬国粹已成为我们肩负的一项重大社会责任!
三是展馆维护更新经费不足。杏林大观园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前期投资巨大,后期运营维护费用较高。本着科普基地以服务社会公益为主的宗旨,像“中医文化展览馆”目前都没有单独收费,对举办科普夏令营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活动进行减半优惠,对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不收取任何费用。受持续三年疫情严重影响,近年来团队游客大幅下滑,收入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导致展品更新较慢、维护资金缺乏。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指导。建议全国及省市县科协等部门多深入各个科普教育基地,加大对科普教育工作的指导帮助。
二是加大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业务培训。建议全国及省市县科协等部门多组织科普教育基地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搭建科普宣传工作交流平台,推动科普宣传好经验、好做法的交流与发展。
三是加大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项目及资金扶持。建议全国及省市县科协等部门持续加大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项目和资金扶持,建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日常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序运转、有效宣传、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