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与生理问答(一)
1**.我国是如何划分马铃薯区域的?**
我国根据气象条件和各地马铃薯耕作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域即: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
北方一作区,沈阳、赤峰、承德、延庆、张家口、太原、泾源、天水和西宁以北、以西均属之。主要包括黑龙江、内蒙、吉林和辽宁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甘肃北部、青海和新疆。
中原二作区,包括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汉中盆地,以及湘、鄂、赣、等省的部分地区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干旱,,造成了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鄂西南、湘西。该区地域辽阔,地势复杂,万山重叠。
南方冬作区,即南岭、武夷山以南的各省,包括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省。
2**.各马铃薯种植区有什么特点?**
北方一作区地处高寒、纬度高,气候冷凉,无霜期在150天以内,年平均温度在10℃以内,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内,有效积温在3000℃左右;该区雨热同季,一般在4、5月播种,9、10月收获。中原二作区南北纬度差异大,地势复杂,所以各地气候奥林匹克条件相差很大,春作从2月到3月播种,5月到6月收获;该区虽然年降雨量大,但春作马铃薯生长期间往往干旱,需要有浇灌条件才能种植,近几年,华北平原和华东平原为了提早上市大多采取了地覆盖、多膜覆盖和大棚促成早熟栽培。西南单双季混作区有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坝等各种类型,地势和气候呈垂直分布,所以分为大春、小春、春作、秋作甚至冬作多种栽培形式;该区空气湿度大,周年有绿色植物生长故病虫害危害严重。
南方冬作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所平均温度18~24℃。年降雨量在1000~3000毫米,但马铃薯在本区系冬作,恰逢旱季,故需灌溉;以水稻栽培为主,故只有在水稻收获后,在凉爽的冬季利用冬闲田栽培马铃薯;该区虽然种植面积不及北方一作区大,但精耕细作,产量要高的多,晚疫病、青枯病较重,同时应选择对光照不敏感、耐低温的品种。
3**.** 马铃薯田应该使用哪种除草剂?
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①都尔(Dual) , 通用名异丙甲草胺,使用剂量为72%都尔乳油1.5~3.5 L/hm2,与赛克等阔叶草除草剂混用, 可以扩大杀草谱。②禾耐斯(Harness) , 通用名乙草胺,常用剂量为50%乙草胺乳油2.25~3.0 L/hm2, 90%乙草胺乳油1.4~1.85 L/hm2。③普乐宝( Proponit) , 通用名异丙草胺,用量为72%普乐宝乳油1.5~3.5 L/hm2。④氟特力( Flutrix) , 通用名氟乐灵,其易挥发和光解必须混土使用。使用时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确定用药量, 一般用量为48%氟乐灵乳油1.5~2.0 L/hm2。氟乐灵用量超过2.6 L/hm2。⑤宝成( Titus) , 通用名砜嘧磺隆, 用药量为25%宝成干悬浮剂75~90 g/ hm2, 施药最佳时期为马铃薯出苗后, 禾本科杂草2~4 叶期, 阔叶杂草株高5cm 以下, 大多数杂草已出苗。施用宝成后, 下茬不能种油菜、亚麻等敏感作物。
4**.** 使用除草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使用除草剂要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确定使用量,通常情况下,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地可适当多施,反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可适当减少使用量;粘土地易多施,反之,沙土地易少施。施用除草剂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土表湿润能提高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在北方风大的地区,为了提高除草剂在地表的吸附力减轻损失,可在除草剂溶液中加入1~2 %优质洗涤剂或洗衣粉。
5**.** 使用哪些除草剂后下茬不能种植马铃薯?
前茬用过普施特(咪草烟、咪唑乙酸)每hm2有效成份75g须间隔36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氯嘧磺隆(豆草隆、豆磺隆)每hm2有效成份15g须间隔40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玉农乐(烟嘧磺隆)每hm2有效成份60g须间隔18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阔草清(唑嘧磺草胺)每hm2有效成份48~60g须间隔12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氟磺胺草醚(虎威)每hm2有效成份375g须间隔24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甲磺隆每hm2有效成份7.5g须间隔34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西玛津每hm2有效成份2240g须间隔24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莠去津每hm2有效成份2000g须间隔24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绿磺隆每hm2有效成份15g须间隔24个月种植马铃薯;前茬用过二氯奎啉酸每hm2有效成份106~177g须间隔24个月种植马铃薯。另外,:5%普施特水剂1.5 L·hm-2,,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36 个月; 48%广灭灵乳油1.5 L·hm- 2, 施药后安全间隔期为9 个月。
6**.** 连作对马铃薯有何不利影响?
一般情况下,马铃薯被认为是一种土壤洁净作物,非常适合作为禾本科作物的前茬。另外,马铃薯叶冠覆盖面较大,不利于田间杂草生长。而且马铃薯收获时将土壤耕翻可将杂草连根杀死。但是,有多种病害可以在土壤中多年存活并传播,连作会加重病害发生,因此,在安排轮作时应首先避免有相同土传病虫害的作物连作。南方冬季无严寒土壤不结冻,为了防止收获时留在田间的薯块再生长,前后茬不同品种的混杂,防止土传病虫害﹙如青枯病、环腐病、晚疫病、黑胫病疮痂病和线虫﹚的流行,在作物轮作中,马铃薯应每隔4年种植一次,最好5~6年。茄科作物因和马铃薯有相同的病害侵染而不能作为前茬。在西南山区,马铃薯可以和玉米、等作物间套作种植,但不能与其它茄科作物以及易受蚜虫危害的油菜等间套作。
7**. 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可分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6个时期。(1)休眠期: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条件下必须经过一定时期后才能发芽,这一时期为休眠期,这种现象为休眠。在生产上从茎叶衰败后收获时看作进入休眠期。休眠期长短从块茎成熟收获到芽眼开始萌发幼芽的天数计算。休眠期的长短由品种特性和贮藏的温度决定。(2)发芽期:从种薯解除休眠,芽眼处开始萌芽,直至幼苗出土为发芽期。(3)幼苗期:从出苗到第8叶或第6叶平展为幼苗期,也称团棵。(4)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从团棵到主茎形成封顶叶(第16叶或12叶展平)为发棵期。(5)结薯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茎叶和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达到平衡时,便进入了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6)成熟期:当50%的植株茎叶枯黄时,便进入成熟期。此时马铃薯地上、地下部分均已停止生长。
8**. 什么影响马铃薯休眠?**
“休眠”中的块茎,皮层中有一层栓皮组织,阻止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块茎内部,使块茎的芽眼部分不能获得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整个生理代谢过程减弱,马铃薯处于呼吸微弱和生长停顿的休眠状态。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四、五个月,而有的则很短,甚至新收获的块茎就能发芽。
贮藏期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块茎休眠期长短的重要因素。适宜的贮藏温度是1~3℃,多数品种可保持长期不发芽。高温可以显著缩短块茎的休眠期,此外休眠的长短还与块茎的成熟度有关,幼嫩块茎比老熟的休眠期就长。
休眠包括休眠期和休眠强度,休眠强度,是指人工方法打破休眠的难易程度。同是通过理化方法容易打破休眠的品种,即休眠强度小;反之,即休眠强度大。
9**. 什么是块茎的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又叫先端优势,是极性生长表现形式之一。马铃薯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的,块茎的顶端就是匍匐茎的生长点。顶部芽密集,顶端的芽生长势最强,向下依次减弱。造成顶端优势的原因,主要是块茎中的养分和水分首先相对较多的输送到先端,引起先端部分的芽先萌发并生长旺盛,同时由于先端幼叶所产生的激素向下移动,抑制了下部芽的萌发。块茎顶芽,最先萌发,而且粗壮,长势旺盛,这种现象称为块茎的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强弱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贮藏期间,通过控制温度不能让顶芽萌发。切种时,尽可能的纵向切,充分利用顶芽。并将顶芽、中部芽和尾部芽块分开播种,使之出苗、生长整齐一致,便于管理,利于高产。
10**. 马铃薯生长对温度有什么要求?**
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怕热的作物。薯块播种后,在10cm地温5~7℃条件下开始萌芽。如果播种后持续5~10℃的低温,幼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不易出土甚至形成梦生薯。当土温在10~20℃时,幼芽能很快出土,其发育最适温度是13~18℃。茎叶生长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7~21℃,最低温度为7℃。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7℃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呼吸作用旺盛,光合作用降低,同时蒸腾作用加强。日平均温度达到29℃以上时,植株呼吸作用过盛,结薯延迟甚至匍匐茎伸出面变为地上茎。
块茎形成的膨大的适宜温度为16~19℃,超过20℃,块茎生长渐慢,当温度达到30℃左右时块茎便停止生长。幼苗在-2~-1℃时就会受冻,低于-4℃植株就会死亡。
11**. 马铃薯生长对水分有什么要求?**
马铃薯每形成500g干物质需水量约200Kg。当马铃薯田完全为植株冠层覆盖时,每天蒸腾水分2~10毫米。耗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决定,如土壤质地、气温、密度、风速、的空气湿度等影响。
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发芽期仅凭薯块内的贮存的水分能正常生长,待芽条发生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后才能正常出苗。此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这样的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幼苗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以及茎叶的健康生长提早结薯。发棵期为促进茎叶迅速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后期逐渐降至60%,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以利薯块膨大。
结薯期块茎迅速膨大,这时除了要求土壤疏松透气,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均匀、持续供应。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接近收获时逐步降至50~60%,以利块茎周皮老化,便于收获。
12**. 马铃薯对土壤有何要求?盐碱地能种植马铃薯吗?**
马铃薯块茎生长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保水力适中的沙质土壤和轻沙壤土。通气性和透水性差的重粘土或低洼排水不良的下湿地,不适宜种植马铃薯。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不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而且能不断供给马铃薯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马铃薯具有耐酸能力,但抗碱能力很弱,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4.8~7.5之间,而以pH5.5~6.0最为适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盐碱适应能力也不同。一般耕层土壤含盐量在0.25%以下时能正常生长。pH值超过8.0以上,应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不但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碱对马铃薯的危害;增施酸性化肥。碱性土壤种植马铃薯切忌施用碱性肥料,应施用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硝酸铵、石膏粉等。
13**. 马铃薯对矿质元素有何需求特点?**
马铃薯吸收量最多的矿物质养分为钾、氮、磷,其次是少量的钙、镁、硫、和微量的铁、硼、锌、锰、铜、钼、钠等。各个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不同,幼苗期很少分别占总量的19%、17.5%、17%,发棵期需求量猛增分别占总量的56%、48.5%、49%,主要分配茎叶,占67%,其次是块茎占33%;结薯期需求量分别占总量的25%、34%、34%,以块茎为主,占72%,而茎叶占28%。对钙、镁、硫的吸收,幼苗期极少,吸收速率也缓慢,发棵期陡增,直到结薯期后又缓慢下来。马铃薯吸收微量元素极少,块茎产量20100Kg/hm2,吸收的铜为44g、锰42g、钼0.74g、锌99g。马铃薯需要的氮磷钾,除由土壤提供外,大部分需靠基肥和追肥补给。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0Kg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4~6Kg纯氮,1.66~1.85KgP2O5,8~10KgK2O。
14**.为什么北方近几年钾肥施用量越来越大?**
我国耕作土壤有效钾含量从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由于近20多年来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钾素补充不足导致耕层土壤有效钾的含量逐年下降。据全国土壤长期定位测定1996年耕层土壤有效钾含量比80年代下降了33㎎/㎏,平均每年下降2㎎/㎏。因此,近年来马铃薯施钾效果日见明显。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钾肥施用量越来越大。
15**.什么叫做配方施肥?**
马铃薯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目的是用地养地,单位面积效益最大化。
施肥方法: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或者有机肥不足时以化肥为主。化肥施用要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各营养元素吸收规律而定。磷肥移动性小,马铃薯在根系生长时期是磷素需求最大时期,因此,磷肥要一次性底施。氮肥和钾肥施用要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种类肥料而定。早熟品种重施基肥或种肥,80%的肥料作基施,其余20%于现蕾前施入。晚熟品种70%的肥料作基施,30%于现蕾期和花期追施。沙质土壤保肥力差,易漏水漏肥应少量分多次施入。粘重土壤可减少追肥比例。一般情况下,在收获前20~30天停止追肥。
16**. 马铃薯芽是怎么划分年龄的,各有何特点?**
通常根据马铃薯贮藏时间长短、芽发育等将芽分为;幼龄、少龄、壮龄和老龄。 (1) 幼龄:马铃薯收获后,经历时间较短,没有萌芽能力的休眠块茎,处于幼龄的块茎,需利用赤霉素 等激素打破休眠; (2) 少龄:收获后1~3 个月左右、只有一个顶芽萌发的块茎,具有明显顶端优势。处于少龄的块茎,播种后,尚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以小整薯播种时,则需要增加种薯数量,以保证足够的株数。但这个龄期的种薯,进行催芽处理时,会有很好的效果; (3) 壮龄:随着种薯贮藏时间的延长,顶端优势下降,每个块茎可萌发4~6 个壮芽,种植这样的种薯既可节省用种量,又能发挥其最大的增产潜力;;(4) 老龄:收获后7 个月以上,块茎中所有芽眼都萌发出细弱芽条,块茎失水皱缩,用作种薯播种时,有早衰现象。
17**. 块茎是怎样形成的?**
块茎形成发生在团棵期前后,茎顶芽进行花芽分化和匍匐茎停止伸长生长时开始。首先于匍匐茎尖端弯曲处鳞叶片的下方开始膨大,接着向顶端第2鳞片叶处辐射扩展膨大。虽然块茎能由匍匐茎茎尖发育,但并非所有匍匐茎都能形成块茎。块茎的形成与一些因素的调控作用有关。试验表明,块茎形成在低温下发生较早,在高温下则推迟。短日照结合低夜温,块茎产量好;而短日高温则不形成块茎。
18**. 常见的畸形块茎有哪几种?是如何形成的?**
⑴块茎不规则延长,形成长形或葫芦形;⑵块茎顶端二次长出匍匐茎,其顶端膨大形成子薯,有时子薯顶芽再次萌发形成三次或四次生长,最后形成次生链状薯;⑶块茎顶芽萌发形成枝条伸出地面;⑷芽眼部位发生不规则突出,形成肿瘤状块茎;⑸皮层或周皮发生龟裂、裂沟。
二次生长的原因,是在块茎增长期,由于高温干旱,使块茎停止生长,甚至造成块茎眼芽暂时休眠;随后由于灌水或者降雨,又恢复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但由于块茎的周皮局部或全部加厚﹙木栓化﹚,使块茎不能正常生长,便形成了各种畸形块茎。在高温干旱和湿润低温反复交替变化的情况下,更加剧了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裂沟就是在块茎增长期,块茎沿着长轴方向产生较深的纵向沟,裂沟的表面被愈合的周皮组织覆盖。裂沟主要是在干旱之后又降雨或灌溉,块茎迅速生长造成的。过量施肥也是造成裂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 马铃薯黑心是怎么产生的?**
块茎黑心主要在块茎中心部发生,中心部呈黑色或褐色,变色部分轮廓清晰、形状不规则,有的变黑部分分散在薯肉中间,有的变黑部分中空;变黑部分失水变硬,呈革质化,放置在室温下还可变软。有时切开薯块无病症,但在空气中,中心部很快变成褐色,进而变成黑色。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风不良。贮藏的块茎,在缺氧的情况下,40~42℃时,1~2天;36℃时,3天;27~30℃时,6~12天即能发生黑心。即使在低温条件下,若长期通风不良,也能发病。黑心多发生在运输过程中,刚收获后和块茎堆积过厚等情况下。块茎内部本来就缺氧,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呼吸增强,耗氧多,进一步造成了缺氧状态。
20**. 马铃薯块茎空心是怎么产生的?栽培过程中如何防止空心产生**?
把马铃薯块茎切开,整个块茎中心有一个空腔,呈放射的星状,空腔壁为白色或浅棕色木栓化组织,煮熟时会感到发硬发脆。块茎急剧膨大是造成空心的原因。生育期多肥,多雨或株间过大,块茎急剧增大,大量吸收了水分,淀粉再次转化为糖,造成块茎体积大而干物质少,因而形成了空心。
马铃薯空心严重影响马铃薯商品性,尤其是薯条加工和薯片加工。防止空心形成⑴防止缺株,播种时做到行距株距均匀一致,减少因缺株造成周围植株营养过剩而引起块茎内细胞分裂过快出现空心。⑵水肥管理均匀一致,从块茎形成直到淀粉积累期不能干旱缺水,使耕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⑶高培土,加厚培土层不仅可防止青头薯产生,而且高培土使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稳定,减少空心产生。〔4〕顶部芽和侧芽分别播种,使出苗、生长整齐一致,减少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