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广西热作所亚热带植物园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

广西热作所亚热带植物园
原创
以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为主的科普平台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园区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增加了更多的研学实践项目,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领域学生的需求。本年度园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学活动的组织和接待工作中,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本年度,广西热作所每月平均举办各类研学活动2次,累计接待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10000人。作为广西地区重要的研学基地,广西热作所始终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研学体验。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科普进校园活动旨在向广大学生普及热带作物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广西热作所于2023年度共举办了4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以及各类研学活动二十多次,累计为3万加学生提供了科普服务。在广西青少年数学科技文化节上,广西热作所的科技人员与五象第四实验小学共同举办了一场科普联展,参与观展学生达3000人。在科普联展现场,广西热作所的科技人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既有趣味性又具有实用性。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可以亲眼目睹各种神奇的科学现象,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10-11月在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举办亚热带水果科普展览3场,吸引了共计20000人次的观众参与观展。这三场展览的主题都是关于亚热带水果的科普知识,包括水果的种类、生长环境、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展览现场设有多个展示区,每个展示区都有专门的科技人员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亚热带水果的各种知识。亚热带水果科普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大众对亚热带水果的认识和了解,也推动了南宁地区亚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还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广西热作所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桥梁,为今后的科普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学活动方面,广西热作所与广西爱尚福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国际儿童和青少年自然生态教育及科普实践活动基地项目。截止11中旬,双方以芒果、咖啡、黄皮果、橄榄等作物为素材,共同策划开展了一系列自然生态课堂、科普研学活动10场次,参与人数达4900人。学生亲自参与农事劳动,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学习农产品加工知识,拓宽视野。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魅力,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23年11月19日,福娃幼儿园依托广西亚热带植物园与广西热作所联合举办亲子自然运动会,参与人数达2000人。亲子自然运动会旨在促进家长与孩子们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他们深刻体验大自然的迷人之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此外,该活动还为参与者提供了学习亚热带植物相关知识的机会。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举办主题科普活动不仅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广西热作所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一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活动,为8000名参与者提供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普知识服务。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此次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活动,既是广西热作所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重要宣传,也是其积极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具体行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广西热作所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的发展。另外,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广西热作所以“保护热带植物 共享和谐自然”为主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展了走进农业科技、共建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传承民族文化、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5大专项活动,成果显著。在全国科普日期间,截至11月上旬,累计开展科普活动受众人数达20000人次,进乡入村举办活动共20次;开展各类研学活动30次,受众学生超2300人余次;举办线上线下双结合科普讲座10次,参与人数1000人次;发布科普文章和视频15篇。整期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地方媒体累计发稿5篇。广西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紧紧围绕“保护热带植物 共享和谐自然”的主题,通过开展五大专项活动,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广西热作所制作的科普活动视频《科学家眼中的口红树》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吸引了超过10000人次的点击量,向观众展示了口红树的特点以及使用口红树制作口红过程中的一些有趣发现。出版专著2本,其中科普读物《花木间的智慧:民族植物学自然笔记》受到《中华读书报》等权威媒体推荐,并获得中国植物学会推荐,入选“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图书评选;另外《广西特色小宗果树生产技术》专著作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教材6种之一,经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推荐、广西科技厅评审,获得“2023年广西十佳科普读物大赛三等奖”荣誉。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广西热作所累计发布20余篇关于植物的科普文章,向公众普及了关于兰花、三角梅以及睡莲等植物的科学知识,公众号文章的累计阅读量已超过3000次。这些文章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点、生长习性以及养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公众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广西热作所积极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基地暑期专题、全国科普日、广西八桂科普大行动等重大科普活动,与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广西热带作物学会合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活动、乡村科普等活动,服务受益人数达15000人,为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本年度获科普类项目支持共2项,涉及科普基地建设和科普活动实践两个方面。其中基地建设方面于2023年2月与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联合申报《广西亚热带农业科普基地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获广西科技厅经费支持,下达经费50万元。科普活动实践于2023年5月与广西爱尚福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共同开展国际儿童和青少年自然生态教育及科普实践活动基地项目。

广西热作所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平台,结合亚热带种质资源特色,联合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广西福娃教育集团等社会力量。吸纳各领域专家、动员科技人员、不断壮大科普人员队伍,培育了30余人的科普工作先锋队。推选1名科技人员参加2023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西预选赛,并荣获优秀奖。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本年度,广西热作所主要致力于开展两项特色工作,其一是科技服务农业,广西热作所的科技人员前往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马山县等地,开展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和鹰嘴桃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活动,为当地农业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此外,他们还前往云南弥勒市东风农场和昆明市寻甸县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助力活动和科普大联合大协作活动等,以推动现代热带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广西热作所的科技人员不仅为当地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还为农民们传授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助力现代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第二项特色工作是打造品牌活动,广西热作所举办了“传统or 现代?—用自然调一个最爱的颜色”互动性体验科普活动3次,吸引了大量参与者,累计参与人次达到2000人次。在这个活动中,参与者深入了解植物染的基本工艺,探索植物原料的特点与应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精妙融合。通过多次活动的推出,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背景经验的参与者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科普的影响面,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植物染色的学习与实践中,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更广泛范围内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不足

1. 缺少稳定的资金支持。科普园区的维护和管理是确保开展科普活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改进活动内容,维护园区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吸引公众兴趣以此提高科学知识的传播效果。然而,由于稳定经费的不足,导致科普园区建设不完善,难以向外拓展业务及活动,无法满足公众对基层科普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2. 缺少明确的职业发展动力。科普活动的成果体现不明显,对于参与科普对科技人员职业发展目标不明晰。导致科技人员对科普工作缺少积极性,从事科普的动力不足。

四、工作建议

1、建议上级部门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或以科研项目形式支持科普基地开展园区升级改造、科普创作等工作,解决科普工作人员科研项目少、园区硬件建设滞后等问题;另外,对一些平台以及获得荣誉称号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有效增强科普工作人员积极性。

2、建议上级部门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建立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考评制度、激励机制等。加快推动国家重大人才政策特别是职称评定、资源配置以及奖励考核等方面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适用。

评论
赵健丽
举人级
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科普进校园活动旨在向广大学生普及热带作物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