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实验室科普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实验室科普基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上下齐心,科普科技两手硬、两手抓,在主管部门省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求,本年度围绕助力“双减”、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提质增效合作发展等重点科普工作方面开展活动,全年开放,累计接待近万人次参观交流。现将2023年实验室科普基地工作总结如下。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2023年以来,实验室科普基地的教授及团队助力“双减”,涵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深入江苏南京、无锡、贵州六盘水及大方等二十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报告、科普演示、专题讲座的科普活动,累计辐射师生达5000余人次。
在南京雨花台中学,实验室科普基地应汉杰院士团队、江苏少年工程院导师团杨朋朋教授受邀为雨花学子作《合成生物学的现在与未来》科普报告,用接地气的语言、严谨的科学论述带领学生们走进合成生物的世界。在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实验室科普基地资深科普讲习陆小华教授作为1977届杰出校友,受邀走进母校“名人讲堂”开讲,为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带来《人性光辉的回家之路》的人生讲座。在贵州,实验室科普基地归国青年余子夷教授为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大方县文惠实验小学作题为《一种永不褪色的“颜料”光子晶体》的科普报告。深入浅出讲述了大自然中色彩的奥秘,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科学尝试,以图在显示技术、防伪技术和艺术设计中应用结构色,打造出既持久又美丽的颜色效果。在无锡市第一中学,实验室科普基地青年骨干杨广明副教授以动能小车比赛为切入点做了《工程教育开学第一课》专题讲座。介绍了高校工程教育实践的经验,并就工程类专业的发展前景、以高校角度谈高中生涯的工程类学习规划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围绕国家科技开放周、科普开放日组织了主题鲜明的科技活动,接待了近万人次社会公众参观访问。
2023年全国科技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主题,实验室科普基地开展了“弘扬科学精神 推进自主创新”系列科普活动。5月24日-25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余名本科生走进实验室科普基地参观学习,切身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在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民生福祉方面的重大作用。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模型展示直观领略材料化学工程的独特魅力。5月26日,实验室科普基地联合省市区科普阵地,协办了南京市秦淮区“第八届江苏省科普剧汇演”启动仪式。进一步促进了实验室科普基地与科普阵地间的深度合作,加强了科普资源共享对接,为科普阵地高质量合作模式探索新路径。5月31日,实验室科普基地组织“科普进校园”活动,王重庆副教授、张静副教授领队,为南京一中江北新区分校近200名同学开展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们了解化学世界的“微观大不同”。
2023年全国科普日,实验室科普基地持续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行作用,精心筹划和组织,首次开展省外科普基地共建工作,为科普科技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9月17日-23日,实验室科普基地联合农工党江苏省委、农工党南京工业大学支部围绕2023年全国科普日工作要求,开展“科技入黔,科普黔行”科普专项活动。实验室科普基地先后与贵州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大方县文惠小学举行了共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体育用品、科普实验套装及3D打印机等科普物资捐赠仪式和科普报告。两所小学近5千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得到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大方县委统战部及教育科技局等部门支持。同时,实验室与六盘水师范学院开展了合作交流,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深入交流,达成深度合作意向。金万勤主任受邀为全学院教师作“如何开展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我的科研之路经验分享”主题报告。《紫金山新闻》《新华网 江苏频道》《新华日报 交汇点》《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农工党江苏省委、农工党《苏讯》等官方网站对此事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实验室科普基地通过传统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多种形式开展科普资源建设与科普宣传活动。发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20余次,累计阅读量数十万人次。针对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实验室沈晓冬、刘公平、谢婧婧等科技工作者在央视频道、荔枝新闻等媒体平台进行科技成果的科普介绍,推广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在展教资源更新情况方面,实验室科普基地新购入300万以上大型展教设备2台,20万以上100万以下展教设备7台。将实验室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同步更新了实验室科技成果展厅。
科普阅读不仅可以拓宽青少年的知识面,更能保护和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今年4月,实验室科普基地谢婧婧教授在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分享科普丛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走进人类的演化。“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刊载本次内容。本次科普读书内容不仅引起了更多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也进一步拓展了实验室科普基地的传播力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大型工业纪录片《栋梁之材》在央视财经频道开播,实验室科普基地沈晓冬教授团队带着新型研发的气凝胶材料出现在第6集《创新纪元》专题中。从“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娓娓道来,详细讲解了气凝胶材料如何凭借更低的导热系数、更好的耐高温性能帮助“祝融号”稳稳着陆。并带领着观众一起见证了其领先世界研究成果——耐1200℃高温的氧化硅气凝胶材料成功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芯组间的隔热。该材料的面世使得单块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所释放的有限能量被阻断,不会迅速热蔓延至相邻电池引发爆燃,有望火灾时给予乘客充足的时间逃生。央视高度评价了实验室科普基地的本次科普内容:这种年轻的材料,再次拓宽了人类使用材料的边界,或将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创新的纪元。此科普宣传效果收到广泛的关注,点击播放近百万次。
7月,实验室科普基地与荔枝新闻联手推出《探秘高校实验室:探秘高校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实验室的诞生讲起,相关科研人员利用绿氢制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法等技术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实验室科普基地将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宣传,更贴近民生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实验室建成了由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等人员组成的近百人的专兼职科普队伍。本年度,经过培训学习,新增了由17名博士生组成的科技成果科普讲解团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中采取作科普报告、授科普实验、参观讲解等方式,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为贵州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南京市天正小学、广东石油化工大学、泰兴市政府、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等全国中小学、高校、政府、企业累计志愿讲解近百场,服务观众近万人。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实验室运行经费的10%用于科普基地日常运行及建设,支出主要体现在:场馆维护、展教内容更新、科普材料采购、科普志愿者差旅费等方面。另外,从科研经费中拨付一定的比例的经费用于大型展教仪器的采购和维护。此外,为进一步开展科普科技融合发展,实验室与共建合作的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联合探索科技资源共享合作模式,设置了科普专项开放课题,以课题合作的模式为牵引,深入开展科技科普全面融合发展,为大科普格局、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1**、党建引领+科技科普融合新范式。**
与贵州中小学共建科普教育基地,是实验室科普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等特色科技资源,以党建引领科普工作发展为先,联合农工党江苏省委积极探索科普工作创新模式。活动不仅发挥了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行示范作用,也为农工党江苏省委帮扶提供了科普新举措,更积极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科技科普融合同等发展新思路。
2**、协同创新的大科普格局助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在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下,实验室科普基地充分发挥全国科普基地平台作用,协同农工党江苏省委、农工党南京工业大学支部,在贵州六盘水示范大学、贵州大方县科技局、统战部等做部门多单位的协力下,圆满完成,夯实了与西部中小学校间共建发展的基础,在涵养青少年科学素质,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通过科普交流合作,共同探索科普工作新模式、创新思维培养新路径、教育与科技协同发展的新范式。拓展了实验室科普基地合作服务的区域,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全国科普基地服务公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普的社会效益。
3**、**科普研究专项开放课题打造东西部科技科普融合发展新模式。
科普研究专项开放课题将以合作的模式为牵引,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围绕开放课题,将共同推进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专业性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助力打造一支知识储备专业、适配小学的科普人才队伍。同时,发动一批科学家持续投身科普研究和实践之中,力求拓展源头性科普,探索科技育人机制,打造东西科技科普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问题不足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促进公众与科学的对话,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发展过程发现存在如下几方面需要加强与改进的问题。
第一,实验室科普基地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工作时发现,小学生对于前沿科技的接受难度较高,实验室科普基地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低龄化课程的开发与创作工作,尽量满足实际需求。
第二,实验室科普基地的科技资源丰富,但在科普活动中,科技资源转化科普资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可实操性科普实验安排,进一步提升实操实践性,进一步增加中小生的科技体验感。
第三,实验室科普基地的科普工作者主要是从事科研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科普岗位设置有限,专业科普工作人员不足,科技人员科普化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强及有关政策的支持需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上级部门对实验室科普基地工作予以更多的指导,创建更多与科普基地、科普平台、科技馆等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全面促进实验室科普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科普与科技同等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