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植物园是山西省唯一一座综合性植物园,全园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集植物资源保育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和生态休闲为一体。讲植物故事、读科普知识、品生活味道、绘生态蓝图是植物园承载的重要功能和义务。开园以来,太原植物园结合自身优势,依托自身植物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在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科普教育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能,作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形式,提升科普服务水平。现将2023年科普工作绩效自评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2023年,太原植物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向公众开放,全年无休,共计开放365天。期间,我们共接待了游客和参观者近200万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为了贯彻国家“双减”政策,太原植物园积极投身于科普助力“双减”的行动中。我们携手多家学校和机构,特别策划了“走进植物园”研学活动,此项活动在2023年共吸引了230批次、总计4300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植物园,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此外,我们的科普团队还主动走进校园,共计服务学生2000余人,为新建路小学、开城小学和九知幼儿园的孩子们带去了生动的植物科普讲座。我们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奥秘,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这些讲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太原植物园在全国科普日和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积极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在第二十九届科技周开幕之际,我园精心策划了“神奇的种子”系列科普活动,并荣幸地被科技部、中宣部、中科协推荐为2023年全国科技周的特色科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植物种子为主题,通过科普展览、科普体验和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生态系统的植物种子,包括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种子、山西本土植物的种子以及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子。向公众普及了植物种子的知识,让人们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用途等。展览现场科普人数达到600余人,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中小学生100余人一起走进植物园,实地观察种子的形态。此外,还发布了“神奇的种子”系列宣传文章2篇,科普人数近2000人。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我园在太原市科协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科普日活动。在室内和室外,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表演和科普互动内容,包括机器人舞蹈、儿童原创科技节目、科学实验室、科学家精神情景剧、人工智能演示、虚拟仿真、青少年科普活动成果、科学实验互动、航空航天模型等,并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实时直播,科普日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共计20余万人。这些活动带领公众走进科技殿堂,体验科技生活,感受科技魅力。
此外,我园还在世界环境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日期开展特色主题日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的多次报道,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科普品牌。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我园一直坚持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广泛开展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科普中国、太原植物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五个平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其中微信拥有粉丝81万名,共发布42期204篇各类文章,在全国植物园里名列前茅。
此外,还在全园增设植物科普知识牌446块,发放科普宣传手册数万余册,为入园游客科普了各类植物知识。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我园将志愿服务活动和文明单位创建统筹推进,与文明创建、社会公益、植物科普相融合,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首先,我园开展公益讲解活动。组织讲解员在昆虫标本馆、自然科普馆、展览温室等主要场馆开展公益讲解活动80余次,带领游客感受绿色生态的魅力,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植物,热爱植物。
其次,我园组织开展了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我园先后组织开展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15次,参加项目中小学生志愿者累计305人。这个项目创新我园科普讲解形式,不仅增加了志愿者对植物的了解,锻炼了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我园拥有专兼职科普人员49名。
为了确保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园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科普宣传资金,同时争取到山西省科技厅的10万元科普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园制定了科普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太原植物园中小学生科普课程,组织科普导师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二、特色活动
在暑期期间,我园举办了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科普教育职能,如“植物园奇妙夜”特色科普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夜游植物园,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奥秘,培养科学素养和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完成植物认知与分类,了解植物园的建筑艺术,探寻夜间植物园的秘密,学习植物保护课程,辨识夜间昆虫,动手搭建帐篷,体验昆虫大电影,打卡植物迷宫,并制作独一无二的自然礼物。该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2年,已经让一千余名小朋友亲身体验到了植物园的奇妙之处,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活动开展以来在太原晚报、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和中国旅游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我园还基于24节气的不同特性,开展“牵手科学、探求自然”24节气系列科普活动,从孩子体验和探究自然的基本需求出发,将课程的目标体系聚焦于“视”、“听”、“嗅”、“味”、“触”五感体验,开展24节气探究活动,是让孩子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学习24节气的科学文化知识及蕴含节气习俗。2023年太原植物园24节气科普活动共举办了20场,共计300余人。
三、问题不足及改进方法
1、资源有限:开展科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往往由于资源有限,导致科普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受限。
2、公众对科普的认知度低:部分公众对科普的认知度较低,对科普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科普工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不足。
3、缺乏专业人才:开展科普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传媒人员等,但往往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佳。
4、缺乏科普标准:由于缺乏明确的科普标准和规范,导致科普内容质量不一,科普工作者数值参差不齐,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议加强科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科普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
四、工作建议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一个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政府应加强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地的各项科普活动和项目符合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对基地的评估和考核,激励基地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丰富科普教育内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该不断丰富科普教育内容,不仅要涉及自然科学,还要涵盖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同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兴趣和需求的公众,设计多样化的科普项目和活动,提高科普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3、创新科普教育方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科普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互动体验、实验演示等多种手段,让公众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科普活动,扩大科普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4、加强科普工作者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该加强对科普工作者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鼓励科普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与科技前沿的同步,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