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社长专访(第56期)丨苏诗哲:科幻是一种生活态度

科幻空间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湖北大学

星尘科幻社:

湖北大学星尘科幻社(SFC),

成立于2009年,

社名取自阿西莫夫的《繁星若尘》。

在喧嚣尘世中觅得一处宁静,

和同好讨论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内有每周作品推荐、咕咕社课、桌游跑团、烂片刷夜、书籍借阅等特色项目。

我们的口号是:科幻是一种生活态度。

/

苏诗哲,

湖北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

2019—2020年任湖北大学星尘科幻社社长。

醉心于塔图因的双日,

遥望着阿塔斯的浩劫残阳。

近期沉迷战锤。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接触到科幻这一领域的呢?您认为“科幻”是什么?

苏诗哲:开端?Emmm…填色书里粗线条的宇宙飞船?街机厅中造型诡异的变形金刚?某部把德州牛仔照搬进太空的美式动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次CCTV-6放了一部《星球大战》,还没上小学的我懵懵懂懂看了大半:R2哔卟哔卟滑过走道;战舰自天穹上坠落燃烧;呼吸声、脚步声,红色的光剑在深邃的黑暗中显现……屏幕上闪动的画面开启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这应当是我系统了解“科幻”的肇始。

在我看来,“科幻”是一种风格和文化,类似绘画的底色和舞台的背景。小说、电影和游戏都可以成为它的载体。而具体的内容输出,则由创作者自身决定,你可以籍此探讨社会的架构、去触摸星辰去呼唤人性,也可以专注于情感纠葛或写点家长里短——无限的可能性蕴藏其中。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作品是什么?有没有哪部科幻作品对您产生过很大影响?

苏诗哲:最喜欢的作品当属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这不是唯一一本开头就把地球炸了的小说,但应是最知名的。没有人能抗拒英式幽默!本书滑稽又带有犀利讽刺的文风时刻勾动着读者的心弦,裹挟其下的深沉内涵品读起来也是引人深思。

《光明王》的史诗轮回、《全息玫瑰碎片》的抽象唯美;深海中的销魂城传唱着资本的葬歌,天穹之上的转星回荡着人性的质询……无数优秀的作品帮助我塑造了今日的自己,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银河系漫游指南》。虽然我们不大可能搭上外星来客的顺风车,但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前进的助力。Alwaysremember,“Don't Panic ”。

高校科幻:您加入社团的初衷是什么?

苏诗哲:初衷算是寻找同好吧,看看能不能发现未来人、外星人和超能力者(笑)。当时是注意到科幻社的摊位上缠了一圈SCP胶带,凑近点看又发现桌上摆了本《克苏鲁迷踪》(TOC)的规则书。不会吧,国内真有人玩TOC 吗——于是便饶有兴趣地和招新的前辈攀谈起来,随后被引导着进行科幻meme辨识测试,分数意外的高。于是就顺理成章的入社了。

高校科幻:新社长接手社团前经常想要做一番大事业,接手社团后才会发现有很多条框的约束还有条件的匮乏,这时心理上对于社团的管理和运行会有一定的倦怠,您有这样的倦怠期吗?又是怎么度过的呢?

苏诗哲:这种无力感是难免的。那时支持着我的大多是对科幻本身的爱好吧,想要将自己的认知传播给更多的人;还有就是既然已经接过这份责任,那就应该去把社团办好。其他人都可以摸鱼,但社长不可以摸鱼(笑)。时间久了就放平心态了(咸鱼化了)。

高校科幻:您是怎么发掘和培养社团接班人的?

苏诗哲:社团大多是非盈利组织,需要“用爱发电”。所以,担当社长的人选应拥有最纯粹的兴趣,藉此支撑着去将社团办好。简单来说,先挑几位最活跃的新生观察下,然后借日常活动的表现(是否迟到、团队合作能力如何)来判断对方责任心的高低,以此选出最后的候选人。能力强弱倒是次要,毕竟高校中需要处理的问题一般不会超出限度。选定后让新社长参与制定活动规划、将相关文件规章悉数告知,之后便可以放手让其组建管理层、自行举办活动了。

高校科幻:您在管理社团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吗?

苏诗哲:一是专注于核心社员。每年的招新可以带来数十名新鲜血液,但一年后还在活跃的可能就只剩个位数了。我建议先拉拢好社团内的积极分子,再通过活动和推送向徘徊不定者展示科幻的魅力。至于纯粹的“潜水员”,每个社团多多少少都有,不必刻意追求全员到齐。

二是可以多和其它社团一起举办活动。科幻作为一种普世题材,可以与之关联的社团数目惊人的多——与军事观察协会联动,讨论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与动漫社联动,探寻《心理测量者》中的科幻元素;与文学社联动,举行一场科幻征文比赛……最轻松的应属和天文社的联动,双方的社员重合度较高,很容易齐聚一堂、一同观星赏月。高频率的活动能有效提高社团的凝聚力。

高校科幻:很多科幻征文比赛都提倡所谓的“硬科幻”写作,您觉得我们是否在社团活动中也要追求“硬科幻”呢?

苏诗哲:个人认为“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推动剧情发展,社会观念和人文思想起辅助作用。“软科幻”则反之,以人文社科为主轴,技术作为点缀。两者只是创作风格不同,并无优劣之分。

科幻类社团多属于兴趣类社团,主要目的是为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氛围宽松的聚集地,没有必要用“软硬科幻”去给本就小众的群体分类、去主动缩小社团活动的范围。况且,若是在虚构的作品中过度追求现实和严谨,那就超越了“科幻”的范畴,不如去看科普文章、读学术论文。

高校科幻:目前社团的创作氛围怎么样?有推动社员进行交流和分享的定期活动吗?

苏诗哲:氛围尚可。我们的官Q随时接受社员投稿,在多个平台上推送;而在每场观影会过后,我们也将举办有奖征文活动。比较固定的是每周作品安利,在这个栏目里,每一位社员都可以为自己喜爱的小说/影视/游戏写一段独特的介绍,将其分享给众人。

高校科幻:您觉得传承对于科幻社团来说重要吗?贵社有什么活动传统可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

苏诗哲:传承代表着使命感与凝聚力,也会让社团不那么快走到废社边缘(笑)。本社一贯而终的活动当属克苏鲁跑团:数位社员在午后齐聚后街的茶室,纸与笔化作盾与矛,墨字构成的文段赋予了虚拟角色生命的厚重,翻滚的骰子是命运女神的裁决……有效团结社员,赞。

高校科幻:科幻社团人员参与或者协助征文比赛评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行为,一部分作者认为社团人员可能仅有相关喜好或者管理能力,缺乏评审需要的专业能力,不应该作为评审参与。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认识的?对于这种现象有什么建议?

苏诗哲:就征文比赛而言,排名前列的作品应该具有某些普世价值、为大众所接受;而“社团人员”代表着千千万万个普通的科幻爱好者、象征着绝大多数科幻作品的目标受众,理应具有评判作品优劣的资格。诚然,“社团人员”可能缺少专业人士的丰富学识和细微洞察,但他们的加入会让评审结果更贴近大众、防止比赛沦为象牙塔里少数人的狂欢。

改进措施嘛,我认为可以将评审结果具体分为“大众评分”和“专业评分”,两者一同公示,最后综合计算排名。

高校科幻:作为星火杯的评委,您审稿时主要从哪些方面判定一部作品的分数?

苏诗哲:首先看文本和格式:有没有首行缩进,段落有没有细分,标点符号是否滥用,错别字多不多等等。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作者对作品的用心程度。随后便是考究正文的逻辑性,看它的起承转合——暨评判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作者在这一步败下阵来:有的作品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叙事严重割裂;有的则在结尾机械降神,强行制造反转;还有的干脆搁笔不干,“请听下回分解”,留下一部残篇像旗杆般孤零零的杵着……

以上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故事本身并不完整,那么这部作品的评分不可能很高。而后就是逐步审核题材、文笔、思想和科学性等要素——我将其归于“加分项”。老套的人工智能/第三类接触/末世废土还算过关,从十年前的网文中搬来的丧尸戏就略让人忍俊不禁。不少作品中的科学担当只是专业术语的挪用,来自异星的访客可以等价替换成一只会说话的猫。审稿这活计有点类似沙里淘金,河床上的碎石和细沙屡屡似曾相识,而金闪闪的杰作永远在“下一次”的发掘中等着你。

(但你的确可以拾到狗头金)

高校科幻:您对哪一篇稿子印象最深,可以详细谈一谈吗?

苏诗哲:那必定是《放云》了。嗅觉失调的“我”和沉溺游戏的好友,现实乱成一团的二人租了辆破车、踏上了一场终生难忘的西北之旅。虽说剧情是标准公路片的离家远行—灵魂沟通—心灵升华三板斧,但作者的笔触烂漫飘逸而又行云流水,让不到万字的短篇形似唯美绘卷。

具体来谈,主角一捧哏一逗哏的插科打诨实在令人捧腹,大量的内心吐槽加海明威式的极简对话让人物形象迅速丰满。对景致(和烧烤)的描写称得上是匠心独运,俄博梁的沧海桑田伴随着的是不变的云,而天色在“空白的电视屏幕”到“XP桌面般的蓝天”的过渡中实现了两个世代的交接。Pixies 的歌曲安利等私货很好的混进了文本中,这对于对上电波的人无疑是一场饕餮大餐,但就算看不懂梗也能无障碍阅读。

有言“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在积极阳光的暖色下,本作也隐藏着些许沉重和一幕令人感伤的离别。但最后留下的不是“意难平”的酸楚,而是重整旗鼓的激励与对未来目标的笃定。人生没有存档点,哲学三问还得趁今。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苏诗哲:To infinity——and 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