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华网将联合推出《小家大事-北京科学榜样》跨年系列,带我们共同走近优秀科技工作者,走进科学的世界,感受科技的魅力。今天,我们将带你走近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第二十五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刘燕。
人物名片:刘燕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
第二十五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将所学知识回馈给祖国
始建于1941年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是国家重点口腔医学院校,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位我国口腔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正畸科教授刘燕也是其中一员。
像所有的医学生一样,刘燕在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前,也经历了漫长的学习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博连读期间,她申请到海外留学,并对生物矿化机理及生物仿生纳米材料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2011年刘燕博士毕业后回国,继续相关研究。
何为生物矿化?何为生物仿生纳米材料?其在口腔领域如何应用?刘燕解释道,“生物矿化是自然界形成硬组织的一个过程,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调控无机物形成的过程。生物矿化技术目前正运用到粘接领域,换句话说,当牙齿出现小洞,需要用到一些粘结剂和修复材料进行修补的时候,传统材料因为渗透性能不足,补牙的材料容易掉,而运用生物矿化技术进行粘接,能够增强充填树脂和牙齿本身的黏结力,减少它脱离的风险。”
“而生物仿生纳米材料,则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天然的组织结构,如微纳结构、化学成分等等,通过化学、物理组装的方式,去形成新的支架材料。因为纳米材料结构和成分上与机体组织的一致性,其生物相容性好,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它的再生效果会更好。”刘燕说,“相较于骨粉这种传统的植入材料,生物仿生纳米材料在结构和化学成分上,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天然的组织,对免疫细胞及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更友好,为干细胞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微环境,实现更好的再生效果。比方说,在口腔医学中,牙周病或是长时间的先天缺牙,会导致骨量丢失。患者恢复牙齿功能时就需要进行骨量的修复,需要考虑对种植牙齿的土壤进行增高或增宽。而通过植入生物仿生纳米材料,可以有效的帮助牙槽骨高度或者宽度恢复,实现种植体的稳定。”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为费用较高的进口材料,会增加患者的疗诊费用。刘燕希望从患者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材料。
期待公众加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口腔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升,但落实‘健康口腔’行动方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还需要公众进一步掌握如何正确进行口腔健康防护与疾病治理。”刘燕认为,让公众知悉牙齿矫正需要在健康的牙周环境下进行、牙周治疗周期可能会长达半年到一年、佩戴牙套需要更加注意牙齿健康状况与口腔疾病的问题等进一步加大口腔相关知识的科普力度是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医院,刘燕每天接诊约40位患者。在接诊前,她会为患者提供较长时间的咨询,解析正畸中需要配合哪些治疗,同时对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此外,在治疗过程当中,刘燕及其团队也会做大量的宣传,如面对面讲解、视频宣讲等方式,告知患者如何正确刷牙,尽可能提升诊疗效果,守护患者的笑容。
对刘燕而言,从事这一行业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还是一门人文科学,每一次的医疗诊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技术与人文色彩兼备的“雕塑”。每位患者牙齿的特殊性使得设计方案不一,因而牙齿移动的速率,以及面型改善的程度都各不相同。在这样的过程中,独特与未知伴随整个过程,但最终的结果更让人惊喜。具体细化到日常的工作中,刘燕说,对待一个个真实独立的患者,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在理性的治疗中体现人文关怀,做到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