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甘肃震区持续低温,如何应对“失温”等次生灾害?

科普惠民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收藏

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毁坏,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震后,积石山县及周边地区的气温持续走低,给救灾和日常保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什么这次地震造成如此大的灾害?当地震发生时遇到低温寒潮天气该如何应对?**就此,科普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12月19日凌晨,积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队员们在康吊村救援震后被困人员。图源:国家消防救援局

低温寒潮加剧灾害程度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此次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6.2,震源深度10公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辅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按照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深度为70-300公里的地震为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做深源地震。打个通俗点的比喻,以照明灯泡的瓦数来代表地震的震级,亮度代表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在同一间屋子里把灯泡挂在不同的高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照明度。同理,地震发生在不同的深度,就产生不同的破坏程度。“此次地震震源10公里,是造成灾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天然地震深度主要在10—20公里范围内,所以地震造成的灾害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

12月19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草滩村,消防员架起一个探照灯,紧急展开救援。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由于积石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因此地震发生时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除此之外,天气条件的影响也至关重要。12月18日积石山地震发生时,大范围地区正在经历着低温气象灾害。甘肃兰州中心气象台的监测显示,地震发生后积石山县持续低温,最高气温在0℃左右,最低气温普遍在零下10℃至零下14℃,全天体感都十分寒冷。

“在低温条件下,人们的地震避险决策也会受到影响,地震应急救援也变得更加艰难。所以,低温气象灾害的叠加也是造成此次地震灾害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黄辅琼说。

警惕低温引发的震后次生灾害

“低温寒潮气候条件下,不论是震区人员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注意防寒保暖。搭建帐篷时注意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干燥向阳的地方搭建,帐篷内尽可能铺设防水布。”黄辅琼表示,如果在震区处于被困状态,应就近利用衣服、被子等具有保暖效果的物品护体等待救援;被救出震区后,应及时穿好御寒衣物转移至安置区;参与一线救援人员,除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还需携带照明设备、应急食品等,注意自身安全。

甘肃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狄潇泓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震区低温持续长,体感寒冷,对人体生理机能、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需做好救灾、避灾和被困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警惕人体“失温”现象。

医护界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学会简单有效的保暖方法,可有效对抗“失温”现象:

● 休息时不要直接躺在冰冷的地面上;

● 可将报纸揉搓后垫在外套里面形成一个微小的空气层,有效减少热量流失;

● 若感到腰腹部或其他部位受凉,可将报纸裹在腰腹部,然后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将其固定;

● 可以将双脚放进装有揉搓后报纸的塑料袋内保暖,也可以用水果包装网套裹住脚趾再穿袜子保暖双脚;

● 户外探险常用的聚酯薄膜毯具有很强的保温效果,披在身上能有效防止热量散失。

目前,积石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人员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工作重心正有序转向伤员救治、受灾群众安置和震区废墟清理。“后续,还应该重点关注地震次生灾害问题,尤其是要防止因低温寒潮天气而造成的各种次生灾害发生。”黄辅琼强调。

评论
docomo
少傅级
应对失温等次生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保持干燥:失温往往是由于潮湿和低温引起的;2.穿保暖衣物:穿着足够保暖的衣物,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热量;3.注意食物和水的摄入:保持充足的食物和水摄入量,特别是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保暖能力;4.避免过度出汗:因为出汗会加速身体的热量流失,在进行高强度活动时,要注意适当减少衣物或调整活动强度,以避免过度出汗;5.寻找避寒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尽量找到避寒处,例如山洞、帐篷或建筑物;6.注意身体健康状况: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失温症状,如颤抖、疲劳、肌肉僵硬、反应迟钝等,应立即采取措施提高体温,并及时就医。
2023-12-26
火狐狸
举人级
已阅
2023-12-25
健康快乐中国人
进士级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