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顽疾,由于其矿物化高、不宜灌溉,极易导致农作物低产,甚至绝产。然而,在盐碱地这一原本贫瘠的土地上,苜蓿这种顽强的植物,却能变贫为宝,展现出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
日前,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举行的“优质紫花苜蓿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上,现场展示了苜蓿播种机、收割机、捡拾打捆机、青贮裹包机等生产收获配套实用机具,技术专家详细讲解了机具性能、作业要求和特点优势等。
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北界和雨养农业的下限区,属于比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域苏打型盐碱地面积占比较大,苏打含量高,但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是农牧业发展的优先区域。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大同盆地的土壤盐碱程度虽然有所降低,但现存的苏打型盐碱地面积还有13.25万公顷。这部分土壤养分含量低、保水保墒能力差、生产力低下,严重影响了该区域农业生产和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耐寒耐旱、适应力强是苜蓿的最大优势。由于根系发达,苜蓿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对于盐碱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紫花苜蓿,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它全身都是宝。种植苜蓿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中的盐分,一方面,苜蓿的根系可以吸收并带走土壤中的盐分;另一方面,苜蓿的覆盖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同时,苜蓿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能够牢牢固定土壤,减少雨水的冲刷,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另外,苜蓿茂密的茎叶能够有效地阻挡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局部气候。原因在于茎叶吸收并储存大量水分,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其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局部气温,改善当地的小气候。
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苜蓿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被广泛用于饲养业。大量的牲畜,如牛、羊、猪等,都喜欢食用苜蓿,既可以增加体重,又能提高产奶量。因此,苜蓿在饲料市场上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是一条助民增收的好途径。
除此之外,苜蓿还用于制作茶叶、提取生物碱等。苜蓿茶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养心、润肠通便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提取的生物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些都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创收渠道。
苜蓿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科学种植和合理利用资源,苜蓿在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由此可见,苜蓿这种特色植物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我们期待,今后“致富草”在盐碱地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系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