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性强、伤害性大,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特定群体,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长期目睹灾后惨状、时刻提防二次灾害、与身心受损的人群接触等情形,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自责等消极的心理反应,这时心理危机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地震后救灾人员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应该如何调节与疏导呢?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目睹房屋倒塌、人员被埋等情景,出现恐惧、紧张、压抑、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
高强度、不间断地实施搜救工作,造成睡眠缺乏,体力得不到及时恢复,表现出头痛、胸闷、肌肉酸痛、睡眠节律紊乱和疲劳等躯体化症状。
由于任务的危险性,对自身安危的担忧,也不同程度表现出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
通信不畅等原因,不能把自己的情况及时告知亲友,引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如何做好调解与疏导
适度休息调整
一般来说,当灾难时间发生后,救援工作都是争分夺秒的,一线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往往连续工作数小时,顾不上休息,时间长了人就可能出现耗竭状态。救援初期这样的情况常常难易避免,但为避免救援人员过度疲劳,适当时应该安排他们进行休息、轮流上岗。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到离灾难现场稍远些的地方休息,缓解他们因灾难现场而引发的紧张情绪。主动交流分享
鼓励救援人员与身边的队友分享救援感受,无论是担心焦虑、害怕愤怒还是内疚自责,都要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保持生活秩序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娱乐,或者具体的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体会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慢慢地情绪就会得到安抚。如果自己无法进行自我调节,一定要及时向专业的心理救援团队寻求救助,通过专业疏导抹平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