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桐城市山茱萸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吴飞银
原创
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从事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收藏

桐城市位于安徽中部偏西南,大别山东麓。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总数为1903.3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326.9毫米,年无霜期246天。桐城市山区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西部山区如唐湾镇平均海拔达600米。山区山坡主要为非耕地土壤和部分耕作旱地,PH6-7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是适宜山茱萸大面积栽培并能优质丰产的地区。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Sieb. et Zucc.)是一种寿命较长的落叶小乔木,药枣、石枣、红枣皮都是它的别称,同时它也是我国名贵的药用树种,另外由于它能够带来经济收益也是经济树种,更是与金鸡纳霜、血竭并称为世界上三大名贵木本药材。其皮肉入药,性微温,味酸涩,入肾肝二经,具有补肝益肾、固涩防脱、安五脏、通九窍的作用,可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自汗盗汗等症。久服益精提神、强力长年,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例如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地;除了中国在朝鲜和日本等地也可以找到茱萸的存在。山茱萸栽培历史悠久,收获期长,是发展山区经济、兴林富民的传统项目。

山茱萸又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树种,春天先花后叶,花开时风光旖旎,花期过后才开始展叶抽梢,叶脉奇异;秋果晶莹红艳,“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撮撮红果掩映于绿叶间,远看似朵朵盛开的红花,恰如红衣仙子俏立枝头,煞是惹人怜爱,故有“红衣仙子”之美称。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近几年萸肉畅销,价格上扬,山茱萸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具有优异的生产发展前景。但是山茱萸的生长历程与发展速度形成矛盾,其根源在于山茱萸的种子其外壳不仅厚而且较为牢固,通常情况下在播种之后需要3年时间才会发芽,实生苗造林十几年才开始结果,给山茱萸的发展速度带来极大的阻碍;如果管护措施不到位,还会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和田间调查,从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栽培措施、生产管理等方面对山茱萸生态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梳理研究,以期为山茱萸有序、健康、高效、低碳生产,进而为实现林业精准扶贫提供生产指导。

  1. 立地条件

适地适树是林业生产遵循的第一原则,与树种生物学特性相适宜的生态环境是高效生态栽培的基础

1.1土壤山茱萸属须根型树种,无明显主根,细根多,分布浅,根幅大于冠幅1倍左右,水平方向根系密集分布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垂直方向0-40cm范围内分布的根量占总根量的95%以上【1】。故应选择栽培在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土层厚度大于1m,另外,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要大于2%,氮和磷的含量要分别高于0.1%、0.2%,除了这些条件之外,土壤中要富含钾、铜、锌、钙、镁等元素,石砾含量不超过20%,孔隙度50%以上,PH6-7的微酸性或中性,山茱萸生长最为适宜。

若PH值比7高,会阻碍山茱萸的生长;但是,如PH值低于5,会导致土壤里的镁和其他的微量元素溶解,进而造成山茱萸的生长缺乏微量元素营养的供给,生长和发育状况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1.2光照山茱萸耐阴、耐寒,对高温的抵抗能力较弱,光照时间短的阴坡山地生长的山茱萸,生长态势喜人,其开花时间早、结果的时间早且多,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树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光照时间长的阳坡上所生长的山茱萸,这些山茱萸的叶子稀少,开花晚、结果少,树冠较小,分枝少,且其结果能力差。

1.3坡向与坡度坡向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有关,特别是山茱萸表现出一定的喜阴性,应该选择在北坡(阴坡)、东坡(半阳坡)、西坡(半阴坡)造林,在桐城市山区应该选择北向、东向或西向坡地。

山茱萸的生长速度和结果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坡度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具体来讲就是水土流失和水土冲刷的状况。山茱萸的每个生长阶段都需要对林地的土壤进行垦挖,虽然程度不深但是也容易造成影响,坡度越大出现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原则,山茱萸造林应选择坡度不高于25度的斜坡或缓坡。

1.4海拔山茱萸适合生长在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阴坡、半阴坡及阳坡的山谷、山麓地带生长【2】。据笔者在桐城市各镇多年观察山茱萸生长情况,得出结论: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茱萸开花、结果率要高,发生病虫害危害也较轻。

2.精准造林

2.1无性系苗木是当前山茱萸造林良种配置的选择,为了能够为幼苗林的生产提供保障以及获得质量和数量都为上乘的果实,在苗木的选择上要关注一下几点:(1)选择的山茱萸必须要获得省级以上的审定或许可,能够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相匹配。但是,每个地区的山茱萸无性系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就现状来看桐城市山茱萸栽培品种多为“珍珠红”、“八月红”、“大米枣”、“马牙枣”,也有引进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同创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培育的优良品种“君子红”;②优先选用芽苗砧嫁接培育的苗木和根系发达的容器扦插苗;③实行多个无性系混栽。山茱萸为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相结合的树种,但自花授粉结果率明显低于异花授粉结果率。在通常情况下会选择3至5个无性系进行混合栽种.混合栽种时分为主品种和配载品种,在进行选择时主品种通常是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兼优的品种,栽植比例可控制60%-70%,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产量丰厚的优势。

2.2山茱萸的生长和产量与造林的方法有密切关系。光照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对山茱萸树的树冠发育状况、果实数量和质量、生长健康程度、病虫害程度、有很大影响;但是与光照条件相关的优势山茱萸的栽植密度、株行距等。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密度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立地条件,其次是山茱萸生长发育的阶段;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选择密度的时候要考虑幼苗林的产量和成木的稳定高产量;进行密度和株行距设计时要考虑到立地条件、经营方式以及物种、品种的特质。

同时为了便于发展林下经济和机械化操作,目前推荐的初植密度:株行距为4mX4m或4mX5m,每亩栽植30-40株,苗木栽植前一个月挖好定植穴,穴长60cm,宽60cm,深40cm,并施足底肥。根据生产实际合理配置种植点,解决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的不协调。在正方形种植点株行距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树冠的均衡生长,比较适合平坦林地。而在长方形种植情况下,行距大,可以充分利用光能为机械操作提供便利。另外,还有三角形的,主要实在平缓的林地,主要特征就是相邻的植株之间彼此错落有致,与正方形相比能够在单位面积上多种植15%的植株。

3.生产管理

3.1林地土壤管理 加强林地土壤管理,是保障山茱萸生长发育,实现优质丰产的基本措施。根据林农的经验:一年不处理杂草就会成行生长;两年不处理杂草就会造成抢夺营养导致减产;三年不处理杂草会导致叶子枯黄,植株死亡;四年不处理杂草会导致荒芜。土壤的管理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林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方式。每个阶段的任务都不同,在幼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工作,要实现山茱萸幼苗的深层和四周发展需要逐年加深耕作层。当山茱萸成林时需要以垦复为主要手段进行土壤管理,常言有“当年垦复,头年得利,两年增产,三年丰收”之说。垦复的林地在干旱季节,15cm的表土层,垦复的土壤与未垦复的相比其中的含水量高5%-10%;30cm的土层,含水量高10%-15%,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含量比未垦复的提高1倍,林地土层0-29cm处,土壤空隙度为77.7%,29-47cm处总空隙度为82.6%。因为土壤条件的优化,能够加速山茱萸在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垦复后山茱萸的水平根系总长度是荒芜未垦复山茱萸的2-4倍,分布深度在10-30cm,新叶数增加21.34%-50.9%,新梢数增加19.63%-44.07%,花芽数增加8.92%-42.3%。

3.2整形修剪 山茱萸发枝力和更新力强,整形修剪可调整群体、个体结构,达到光能的最大化利用,顺利进行光合作用,实现营养物质的合理配置,能够实现多开花多结果。对于幼树来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形,要以修剪为辅助手段,当树生长到40至60厘米时在2月的时间内顶梢,要选择留下3个或4个主枝,然后在各个主枝上要保留3个或4个副主枝,形成自然开心形。因为山茱萸长、中短果枝都是在顶端开花、发芽、结果,所以果枝不能够进行短截。成年树需要在春季、秋季进行修剪。修剪时宜根据品种、树龄、林相和树形等综合考虑。能够解决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对结果枝群进行更新,保留生长枝,进行短截,促进分枝。实践证明,修剪的山茱萸树比不修剪的增产三分一至一半。

3.3为了能够提高林地的肥力需要进行合理间作,推动幼苗林的生长和发育。与不间作的山茱萸林地相比间作的林地氮元素要高0.37%、磷高0.15%、蔗糖高0.13%,能够实现多功能利用,实现收益的增长。一般情况下都是豆类、绿肥,能够实现地力和土壤肥力的最大化利用,进行养分调节和病虫害的防御,但是在间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轮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实施林苗套种,或者是与山核桃等经济林进行混合种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山核桃郁闭度进行控制,不能高于0.6,在成活之后要加强培育和管理,三年之后能够进行挂果投入生产。

3.4成林培育与管理

3.4.1冬季11月以后进行冬挖,要与施基肥相配合,一般每2年进行1次。伏铲在旱季到来之前进行,在根际覆盖上杂草,尽可能的避免地表蒸发以及地表温度过高。

3.4.2科学施肥在绿肥上山以及挖山埋青等有效措施的基础上,对山茱萸林追肥是达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施肥必须要根据时间和树种所决定,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搭配,但是在大年主要仍是磷钾肥和有机肥;小年是磷氮肥为主。冬季或早春株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5千克、饼肥0.5千克或有机复合肥1-1.5千克,5月底至6月底株施尿素、过磷酸钙各0.5千克。

3.4.3保花保果初花期用2.5% 至3.5%的农用硼砂液涂干,盛花期用0.5%-1%的农用硼砂水和5-10毫克/千克的2,4-D丁酯液混合喷雾。

3.4.4病虫害防治。山茱萸的病害有以及几种:第一是灰色膏药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植株上,由介壳虫所传染,在病发初期可以以1:1:100的比例喷波尔多液进行保护。第二种是炭疽病,多在5月或6月发生,主要危害的是果实,对病株自6月份开始每7至10天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喷2至3次【3】。第三种是白粉病,对植株的危害极大,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1000倍液。

山茱萸蛀果蛾是山茱萸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危害严重。研究结果表明,用下列处理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一是中耕耙磨施肥后,其杀虫效果为85.4%,杀虫效果较好;二是9-10月及时清除落果,其防治效果为87. 2%,防治效果较好;三是10月中、下旬用2.5%敌百虫粉剂在树冠下土壤喷洒后,垦复15cm,其幼虫死亡率为90.9%,杀虫效果明显;四是用50-55℃热水浸烫果实,幼虫杀灭率为100%,杀虫效果明显;五是应用40%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90%杀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氯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效果分别为91.2%、93.3%、91.0%,均在91%以上,防治效果明显;六是消灭虫害于越冬集中地,喷酒西维因100倍液,其幼虫杀灭率为99%,杀虫效果明显;七是在成虫羽化盛期喷2.5%溴氰菊脂5000倍液防治【4】。另外还有木掩尺蠖,也叫作弓形虫,第一代幼虫出现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第二代幼虫出现在8-9月,危害程度较小,能够采用50%杀螟松乳剂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参考文献:

【1】陈延惠,冯建灿,郑先波,李继东,武应霞,毕会涛,吴国新,姚芳《山茱萸研究现状与展望》[J] 2012年3月《经济林研究》第30卷第1期第144页

【2】邵亚荣《山茱萸育苗技术》[J] 《安徽林业》2008年第3期第41页

【3】刘丹锋《山茱萸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2015年第6期第32页

【4】贺文龙《山茱萸蛀果蛾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试验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6年6月第3期(总第142期) 第50页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12-29
吴飞银
太师级
宋代陆游写的关于山茱萸的诗,“残发新霜白,衰颜落叶枯。明年何足问。且复插茱萸。”
2023-12-28
吴飞银
太师级
唐代朱放写的关于山茱萸的诗,“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己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