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重庆市园林科普互动体验中心
推广城市园林科学知识,推动科普工作进社会、进学校、进家庭。
收藏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2023年,我院认真履行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责,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以科普知识讲座、科技成果展示、科学探究、互动交流、科普游戏、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推广普及城市园林科学知识和创新技术,让大众通过熟悉身边的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切身体会到科技为民的实惠,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树立“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植物馆、昆虫馆、土壤馆等等主题场馆200余天,接待参观人数1000余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2023年,我院科普团队先后走进重庆沙坪坝实验一小、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学校,开展“园林科普大讲堂”“园林科普进校园”“我的树朋友”“园艺疗法校园行活动”等城市园林特色科普活动11次,受众师生超3000人,充分发挥了科普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生园林植物识别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树立了爱护植物保护自然的意识,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2023年,我院依托各类市级重大活动,推进城市园林科学知识普及,结合“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3.19城市管理主题服务周”等重大科普节日,打造受众面更广、更具影响力的活动。全年组织开展“2023年科技活动周—发现美好,植愈心灵园艺疗法主题活动”“全国科普日—园林科技,靓化生活”“3.19城市管理服务周—大手拉小手,共建美好家园主题科普活动”三次大型公益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园艺、植物养护等知识进行普及,发挥了我院科普职能,受众人数超25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推广成效,达到了科技知识普及于人的宣传效果。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2023年,为激发公众对自然与科学的深入认识,让更多人走进科学、爱上科学,我院继续创新、丰富科普内容,同时联合传统媒体,积极利用新媒体,针对时事热点开展了相应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科普专栏等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渠道,联动“科技报”、“融媒体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家庭园艺、趣味植物、植物探秘、外来入侵物种等科普信息70余篇,其中原创科普信息40余篇;二是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在融媒体官方公众号、学习强国以及媒体直播上推出“山城植物有故事”、“五感花园—遇见美好”等科普短视频5个,用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宣传力度。

(五)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为更好的服务大众,强化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推动我院科普工作,开展特色科普展教活动,我院2023年共计投入30余万元用于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基地目前专职科普人数2 人、兼职科普人数33人。

二、其他工作

一年来,我院践行科研资源开放,促进科研资源科普化,大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和科普创作与传播,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是积极践行科研资源开放,促进科研资源科普化。2023年,我院继续加强科研科普一体化建设,发挥院科技创新资源引领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呈现科学精神和创新力量,推动我院优质科技资源向公众开放。今年,我院积极践行向公众开放非涉密的科研资源。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川渝共建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温室等科研资源10余次,参观人数超500人次。二是推进园艺疗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园艺疗法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工作,启动园艺疗法示范基地二期建设,已完成二期建设方案设计,二期建设正在施工阶段。未来,将通过实现园艺疗法研究、园林植物观赏、园艺疗法体验、示范及科普教育等功能,切实发挥园艺疗法在促进公共健康领域的积极作用,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三是围绕城市管理中心工作,做好技术普及支撑服务。为充分发挥我院科技、科普服务职能职责,更好的指导基层一线学科学用科学,我院围绕市城市管理中心服务工作,编辑《重庆市城市生物多样性普查技术规程》《全国城市绿地外来入侵物种图鉴》等技术规程及图鉴,并以科技、科普讲座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我院科技、科普服务职能,指导一线科技工作,先后组织为江北区城市管理局、高新区管委会、沙区绿化工程处、涪陵区城市管理局开展相关培训4次,为科学、系统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问题不足

基地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基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后劲不足现象。一是后续科普经费不足。因为资金投入欠缺,科普器材陈旧没有及时添置、更新。二是缺乏科普市场化运行机制。随着社会公众对科普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和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基地科普教育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缺乏与各机构、平台的常态化对接渠道。我院作为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然而科研与科普工作具有不同的“专业”属性,需要具有专业科普技能及资源的机构、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中小学校等多元社会力量通力合作,资源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振”效应,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工作建议

一是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科普资源供给,激发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内生动力;二是提供更加丰富的媒体宣传渠道和平台,扩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宣传范围。

五、2024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科普制度。一是要继续完善科普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普政策的落实,组织协调好科普活动,探索科普工作新做法。二是稳定科普人员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2.积极拓展园林科普互动体验特色活动。继续办好“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强化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围绕未成年人、普通市民、园艺爱好者等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学校等开展科普培训教育活动,设计开发各类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

3. 加强科研科普一体化建设。一是促进我院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二是要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我院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三是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激励考核等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对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服务。

评论
李百锋
举人级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