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东莞科技馆关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的情况报告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原创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元美中路2号
收藏

东莞科技馆关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的情况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本年度我馆开放311天,参观人次合计42.46万人次,同比去年上扬42.96%;综合门票收入280.46万元,同比去年增长了78.79%;接待团体345批次,是去年的3倍。开展探究教育活动、快乐科技亲子活动、航模、科普剧、科学秀等科普活动共1120场次/课时;开展科普下基层213场次,市内走进了25个镇街103所学校、8个社区,市外走进了广州、揭阳、梅州、云浮、珠海、韶关等10个地市近30个区县开展科普活动。筹办“莞邑科学家故事会”“明天科技学堂”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线上点击率超过47万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本年度利用五一、端午、国庆、中秋、重阳、世界环境日等节日,策划实施了主题系列科普活动,市民喜闻乐见。其中,依托劳动节主题开展了“我是小小保洁员”“我是小医生”“莞草编织体验”等科普活动;以“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为主题,结合东莞市赛龙舟、龙舟制作等非遗文化,开展了趣味小课堂“龙舟里的科学—龙舟拼装”“龙舟里的科学—龙舟莞草画”等系列活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特别策划推出了“超‘月’梦想,科技点亮未来”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了互动竞猜、趣味课堂、亲子科学小制作等,并邀请10名优秀小小讲解员通过诗词科普传统节日知识,带领公众在动手制作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渊源和相关民俗,现场节日气氛浓郁,南门下沉广场同步开展了航天系列模型展示、卡丁车酷炫驾驶、幻影灯笼制作、科学秀以及创意航模表演等吸引大批市民参与。年内成功举办3场临时展览和15场临时展览互动活动,吸引了8万名受众参与,举办4场创新论坛,论坛参与人次达到23.4万人次;少年科学院开展培训546课时,比去年增加了182课时,学员增加了123名。本年度我馆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次,活动受众超过30万人次,走进了25个镇街103所学校,服务学生约17.6万人次。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类活动期间,面向青少年儿童普及科普知识、方法与技能,拓展参与、互动、体验渠道。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东莞市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我们开展了“看现象学物理”研学活动、《我创我航——绿色创意航模》展览、科普剧表演、创意航模表演、以及东莞市科普讲解大赛、莞邑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43场次,受众约5.6万人次。202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馆内外共开展科普活动26场次,受众约4.5万人次。

)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本年度推送微信公众号文章345篇,截至2023年底微信公众号粉丝数为283,301,2023年度粉丝净增98,428,增加53.24%,推送微博图文256篇。本年度在视频平台(五大平台:微信视频号、微博、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推送短视频共489个,年内粉丝净增98,428,增加53.24%,开展直播8场次。以探馆、展品中的科学等内容创新视频,获得大量转发与关注,最高一条短视频单平台播放量为2.9万人次,最高评论次数为169条,视频热度创新高。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定期通过广东i志愿平台招募志愿者,截止至11月,周末及法定假期共招募了约513名志愿者,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少量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尽可能提升志愿者的科技服务水平,4月启动了一次科普助教志愿者培训工作,在47名志愿者中筛选了10名志愿者进行了科普活动培训,培训当日完成了对上课内容的考核测评,最终确定了7名志愿者加入第一期的科普助教库,助教志愿者参与到科普活动的授课中,与员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按要求切实做好2022年度决算和绩效、2023年度预算的信息公开工作,2023年科普工作专项经费71万元 ;妥善办理人事变动手续,规范用工程序,本年度共办理新员工入职8人、退休4人、离职6人,劳动合同续签51人,目前专职科普工作人员155人。东莞科技馆员工/团队在比赛中勇创佳绩,在“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优秀奖,东莞市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打造“红色记忆”沉浸式党建科普教育阵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参加“现代科技馆体系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全国二等奖;参加第四届广东省十大科普传播达人评选,科普进校园团队获第四届“广东省十大科普传播达人”称号;参加2023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健康中国”主题科学教育资源征集活动获两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参加第六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获全国一等奖。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一)打响“明天科技学堂”项目品牌

我馆于8月5日开展了明天科技学堂第三期系列活动——对话智能制造,活动包括“对话智能制造”论坛、科学训练营场景库发布仪式及科学训练营三部分。今年我们强化了与外部的联动工作,实现科普资源扩充跨越式的进步。一是面向社会发布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科学训练营场景库。通过比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的13项课程、126项学习内容,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从我市74家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的科学研究场景中筛选出43项符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探究实践活动,作为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科学训练营课程体系,并形成科学训练营场景库。同时,争取到其中24家企业作为我馆第一批科学训练营场景库企业名单面向社会发布。二是推文阅读量、直播收视实现双突破。本次活动更新了东莞科技馆以往的最快活动报名满员速度。论坛观看人数累计达23.2万多人次,创下论坛类直播观看人数历史新高。同时组织了46名中小学生在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深度研学,开阔了青少年视野,为“双万”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二)开创新型科普项目“莞邑科学家故事会”

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教育局和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市科技馆承办的“莞邑科学家故事会——开往春天的列车”于4月21日晚在东莞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盛大开启,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活动依托东莞科技发展优势,深化博物馆科技资源的价值挖掘,整体采用故事串联的形式,融合科学、科幻和音乐元素,破除不同文化形态壁垒,将科学原理、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报国的奋斗情怀娓娓道来,让青少年聆听科学家的谆谆教诲,与高水平科学家近距离交流。截止至23日,直播+回看的观看量达46万。东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央视新闻APP、凤凰新闻、知东莞APP、东莞阳光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三)重磅推出“科技馆奇妙夜”

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我馆整合展教资源,精心筹备举办“科技点亮未来”科学奇妙夜大型公益活动。馆内夜场首秀点燃了市民的科普热情,为现场上千名公众带来了一场提档升级的科技嘉年华,活动同步利用我馆视频号进行自主推介直播,直播间观看人数近3500人,点赞量达1.7万次。奇妙夜现场有专职讲解员配备科普道具小推车在展厅现场以“快闪问答”形式与公众互动,并精心准备了“科学实验大集市”“国潮也科学”“闪亮夜空航模表演”等精彩活动,让静态展览“动”起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有效传播“融”起来。

(四)持续推进“科普赛事”

年内我们策划举办了2023年东莞市科普剧大赛、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东莞市预赛、东莞市科普讲解大赛,市内各镇街积极组织学校参与,科普剧和科普讲解大赛不少镇街还组织了选拔,其中2023年科普剧大赛有46支代表队近500名学生参与;科普讲解大赛有55名选手报名参赛;创意机器人大赛有22所学校94支队伍188名选手参赛。承办赛事进一步促进了我市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营造全民科普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一)展品设施跟不上教育功能

我馆现有展品200多项,80%是创新展品,90%是互动展品,但同时面临着展品展项日益老化问题,十年以上展品129个,开馆沿用至今展品108个,部分展品经常处于维修状态,展示功能受到限制,由于展品开发已过时以及展区空间有限,导致难以有效更新。自2005年开馆以来,一直没有对展厅进行成规模和成片区的改造,展示主题陈旧,不能充分展示出我市最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特点。

(二)球幕影院设备落后展示效果差

球幕影院采用的胶片放映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至今已经过半个世纪,目前胶片放映机在国内基本已淘汰,国内IMAX胶片影院屈指可数,70MM胶片制造商全球只剩一家,胶片造价高昂且无以为继。球幕影院已运行16年,画面效果明显降低,技术性能落后,故障时有发生,放映设备部件损坏后无配件维修,线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球幕影院的科普质量。

(三)用于场馆更新的经费投入不足

根据科技馆建设标准(建标101-2007)第四十四条,年展品专项费用约占展教总设备费的10%(即展品专项费用/展教总设备费),投入应为640-720万元/每年,而近五年我馆每年展品专项费用投入255万元至384万元不等,均未达10%。场馆更新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更新维护困难,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

(四)科学教育活动未能精准对接需求

在科普教育方面,我馆已打造出十多项品牌活动,包括东莞市科协评定市首批知名科普品牌创意航模、科普剧、科技论坛,少年科学院、科技课、科学秀等。近五年年均开展十多个科普教育项目,且获得多个奖项。但还未能精准对接学校的课程体系和430教育计划,后续将落实“9+1”的设计思路,依托展厅展项升级改造设计科学教育活动。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基地的宣传和推广

  1. 增加宣传渠道: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海报、宣传册等,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同时,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基地的工作;

  2. 加强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其它场馆的联系,组织一些大型的科普活动、展览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和了解。

(二)加强基地的创新和发展

  1. 创新科普内容:要注重科普内容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科普知识普及,还要注重科普实践和体验。例如,可以开设一些科普实验课程、科普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2. 创新展示方式:要注重展示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设计理念,将科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打造沉浸式的科普展示体验;

  3. 加强科研机构合作力度: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科普工作的开展;

  4. 科学规划展品更新、改造。展品改造要有梯度、有力度,既要做好当前亟需进行更新改造展品的遴选筛选工作,又要做好科技馆展厅改造长远规划,做到常展常新、常改常新,增强展品的稳定性和对公众吸引力。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2023年12月12日

评论
科普658c1a24c4c34
儒生级
科技兴国!祖国万岁!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