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15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元旦期间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元旦假期将至,人员流动增多,探亲访友、旅游出行、聚会聚餐等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加大。**要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不同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动态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加大医疗资源统筹,充实门急诊、儿科、呼吸、重症等医疗力量,加强医疗机构常用药品、检测试剂、医疗设备、收治床位等准备。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保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要严格值班值守,配齐配强力量,加强对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的医疗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气温变化大,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防寒保暖、规律作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防范寒冷天气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学校、养老、托幼、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以及空间密闭场所,要做好人员健康监测、个人防护、通风消毒和出入管理等。
要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出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节日期间,要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劳逸结合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中疾控:
JN.1变异株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流行株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近期,JN.1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上升,已经成为主要流行株,部分国家疫情上升的幅度比较大。当前我国新冠的形势处于低水平流行,JN.1变异株占比也比较低,但也呈上升趋势,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流行株。
JN.1变异株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从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有的证据评估认为,**JN.1变异株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增强的,但是没有证据提示它的致病性增强。**而且既往感染和接种XBB疫苗对其是有免疫保护的交叉作用,预判其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
彭质斌表示,元旦春节假期临近,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预计我国的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在春运期间,新冠疫情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可能会上升,**特别是会增加老年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能对救治能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下一步,中国疾控中心也会持续关注国外疫情形势和流行株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
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并存的状态
预计持续多久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入冬以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呈现多种病原交替或共同流行的态势。当前,从监测结果来看,**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多数省份已经到达了流感的流行高峰,**随之就会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等病原体活动呈现低水平波动状态,新冠疫情当前也处于低水平流行。
彭质斌介绍,传染病的流行主要有三个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病原体,可以经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到其他易感人群,从而导致诱发急性呼吸道疾病。冬季气候寒冷,门窗大多数情况下是关闭的,空气流动性也比较差,人们多数在室内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比较集中,接触比较密切,一旦有传染源很容易造成病原体传播。寒冷的季节,呼吸道防御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也是造成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因为免疫力较低,也是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的人群。
低温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发生
高风险人群寒潮期间加强防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医师吉训明介绍:温度骤变会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或导致病情加重。在寒冷天气下,低温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增高,这些会诱发冠状动脉缺血,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同时,低温也会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包括血压增高,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和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脑血管闭塞造成的脑梗死,表现为突发面瘫、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头痛、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
这些心脑血管疾病之间联系紧密,都与血管的收缩、血容量改变、血压波动等生理反应有关。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都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引起的疾病。
因此,在寒潮期间,**老年人、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风险人群需加强防护,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发现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就诊。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