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维“心”论——心脏康复,让健康随“心”所欲

达医晓护
原创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693 篇文章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朋友,同事说,某人晚上睡觉还好的,早上就再也叫不醒了,据说此人先前心脏做过搭桥,家里人很是后悔,没有照顾好,做为一个从医者每每听到这里,不免心情沉重对逝者惋惜。其实这样的人群,可以从心脏康复中获益的,从而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心脏康复?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小编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脏康复是这样定义的:确保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社会功能的所有方法的总和,以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功能,过主动的生活。

通俗来讲就是:对产生疾病的心脏进行“保养”,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药物、运动、心理、营养、戒烟五大处方联合干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管理,帮助患者修复心理与身体的创伤,恢复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从而回归社会。

哪些人能从心脏康复中获益呢?

1.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搭桥术后);

2.其他心脏外科手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移植术后、人工血管置换术后);

3.病情稳定的心力衰竭病人;

4.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人群;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这些人群,心脏康复开始得越早,获益越大。有数据显示,进行康复治疗的人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人相比,总死亡率下降20%,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0%,再次住院率也大幅下降。因此,心脏康复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心脏康复的模式很多,欧州,美国,日本,台湾,等各有差异,下面我们以国内为例科普一下

国内开展心脏康复以医院心脏康复模式或家庭心脏康复模式为主,或者二者混合模式,社区心脏康复模式暂未充分发挥作用。家庭心脏康复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一般通过自助式宣教康复手册、电话督导回访等间接形式指导进行,对院外相关危险因素不能很好掌握。

康复手段也很多,即药物、运动、心理、戒烟、健康教育

1、药物

目前有充分循证证据的心脏康复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p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药物。

2、运动

运动训练的主要方式包含有氧训练,静、动态抗阻训练,生理性缺血训练、强度训练等,具体实施时应遵循相对固定的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平稳的训练安排。

3、心理(包括睡眠管理)

心理处方重点在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信心,需要多次、重复进行。针对睡眠问题可通过镇静安眠药物、培养正确睡眠习惯、个性化综合治疗等方法来解决。

4、戒烟

医务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吸烟的负面影响及戒烟的积极益处,充分动员院内戒烟程序,协助制定戒烟办法并在出院后规律随访防止复发。

5、健康教育

包含日常自我管理咨询、营养咨询及性咨询等,帮助患者从容面对自身疾患,自主分析判断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上面所有的康复手段应以心脏康复评估为基础,其评估方法有: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这里介绍6分钟步行试验,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项最常见的亚极量运动试验之一,通过测定患者6分钟内在平坦硬地上行走的距离,来评估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治疗效果,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易行、耐受性好、可靠有效、更能反映患者日常生活时心肺耐力的临床试验。

康复的实施就在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待功能状态逐步改善、病情稳定后:

1.运动治疗

心血管疾病康复始于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因死亡率,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同时还有利于防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遵循科学的运动处方是患者康复安全有效的保障。

2.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治疗方法,通过体外有序的机械按压下半身,使舒张期回流心脏的血流增加,收缩期心脏射血阻力降低,辅助心脏做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

文未,小编再强调一下心脏康复是身体健康的一部份一定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首先,保持一颗健康舒畅的心情,另外要有健康的饮食,需要心脏康复的患者还要合理膳食、降压、降脂,最后,对于一些中老人朋友平时晨起做一起舒缓的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条件充话的话也可以做做按摩、针灸。最后送大家一副有关心脏康复的“老年老年弹力带操”,给自己和身边的人用,让让心脏康复陪伴每个被需要的人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沈玮 主管护师

审稿:沈军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