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让我们通过10件大事
一起回顾
“浙里科普”的2023!
回望2023年的“浙里科普”,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科普的重要论述和对浙江的重要嘱托精神,切实践行“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升化”的总部署,紧扣“前沿、开放、协同”三大关键词,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开展《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贯,稳妥推进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和生态文明科普中心建设,探索实施“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奋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浙里科普”。
回首过去一年,主题教育推进浙里科普工作走深走实,三大机制建设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三大示范试点实现创新性发展。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浙里科普”工作,易炼红、张玉卓、王浩、王成、卢山等中国科协和省领导就科普工作做出批示,提出新的要求和期盼。
事件纷繁,难以为记。特从中摘要辑录10件大事件,是以为结。
**1.**探索实施“新质生产力”
科普专项行动
根据主题教育调研中基层群众提出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不足、科普面向前沿科技不够等问题,省科协党组专题研究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计划,纳入省科协实施“智行天下”专项行动的“4+1”总结布局。**推动”之江院士讲坛”“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科学“走进”等活动提质升级,**与未来科技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对接,谋划开展“未来产业与产业科普”专题活动;引进中科院老科学家报告团、“科学与中国”院士和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等资源,通过“科学第一课”等多形式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讲述“我的科学”故事。探索高新技术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培育工作,持续推进“浙里科普地图”升级,推动企业做科普。
2.《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颁布实施
5月26日,《条例》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省首个贯彻落实《科普法》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首个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实施后,省科协会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科技厅等制定专门宣贯方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条例》贯彻实施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召开2023年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卢山副省长专题就《条例》进行宣讲;嘉兴、海盐等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条例》进行专题学习。根据第三方监测,《条例》发布一个月后,各类媒体平台发稿2100余篇/条,累计传播7753万人/频次,其中单篇阅读超10万+的35篇。《浙江日报》和11个设区市的主媒体平台均全文刊发《条例》原文,各县(市、区)通过多种形式宣贯实现了全覆盖。
3. 科普****成果申报科技进步奖
实现新突破
**《条例》明确要求“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应当设置科普类别,加大奖励力度”。省科技奖励办公室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奖科普成果提名机制,原则由省科协负责提名。省科协制定出台了《浙江省科协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成果提名办法(试行)》,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自主申报的28项科普成果进行逐一评审,通过专家评审、行业审查和综合评定,21项科普成果获正式提名。自主申报数、提名数和入围评选数均居历年之最。经最终评审,周国模、施拥军等著作的《“竹林碳觅”系列科普读物》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倪海龙、吴志毅等著作的《漫画融媒科普近视防控给孩子明眸未来》和郭航远、池菊芳等著作的《浙江省医学会科普从书及推广应用》**分别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4.高起点
谋划成立****浙江省科普联合会
根据《意见》中“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要求,我省高起点谋划成立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并举办联合会品牌活动——首届Sci2U科普年度大会,中国科协专门发来贺信。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卢山应邀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科协主席姒建敏等应邀参加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以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为会长的领导团队,其成员既有德高望重、热心科普的权威人物,亦有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号召力、乐于奉献科普事业的业内翘楚,涵盖学校、企业、学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多种社会主体,遍及教育、卫生、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诸多行业领域。易炼红、王成、卢山等省领导就联合会成立进行专门批示,寄予厚望。
5.扎实推进
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批复精神和我省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推进湖州、萧山两地公共科普化改革试点。湖州市委副书记蔡旭昹、萧山区委书记王敏等就试点工作作出批示或提出明确要求。在试点地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两个试点单位专门制定试点方案,组建试点工作专班,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社会反响良好。其中,湖州市发布《关于开展湖州市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杭州市萧山区出台**《杭州市萧山区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湖州市首次遴选了10家试点场馆进展顺利,第二批20家试点单位全面启动。萧山区科协在总结首批6+2个试点单位(6家场馆+2个镇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推出10家第二批试点场馆。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和现场推广会,以研讨促带动,以试点促全面,推动县(市、区)公共场馆科普化建设。
6.合力推进
“生态文明科普中心”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批复精神,争取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支持,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诞生地的优势,推动在湖州建立“生态文明科普中心”,用科普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着力打造集生态文明研究、创作、传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文明科普平台。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2023国际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生态文明(湖州)科普中心”正式揭牌,并以“凝聚科普智慧 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举办2023生态文明科普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业界代表等,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前沿技术知识,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生态文明科普。
7.持续迭代升级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深入学习领会“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双千”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迭代、升级、扩容。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委文件精神,实施科学教育做“加法”十大行动;会同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出台《浙江省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启动开展“潮科技·悦科普”科学阅读行动;认定第二批19家院士科普基地,发挥院士做科普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双减”数字化平台,有效实现与团省委等群团的数据互融互通,强化基地、专家、活动等资源要素整合。截止目前,平台已汇集各群团专家3062名、校外教育基地5146家、教育资源5683项,服务社会3975万余人次。
8.着力完善
纲要实施工作机制
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印发《2023年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配合国家纲要办开展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卢山副省长牵头召开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创新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时间梳理形成讲话要点和《推进〈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主要任务分工方案》,传达给省纲要办各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围绕建立健全“2+6”工作机制、“加快形成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13项重点任务,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间,责任到人,推动讲话精神落实落细。会同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印发《关于推进创新文化和文化创新双向促进的行动方案》,组织成员单位参加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活动、菠萝科学奖颁奖等重点科普活动,持续围绕“一厅一主题”,合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9.奋力打造
“浙里科普”工作品牌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议“以‘浙里科普’品牌为引领,完善全省科普资源库体系,广泛开展特色科普活动”要求,着力打造一批“浙里科普”示范项目,鼓励在示范中开展试点,在试点中深化示范,充分发挥先行省“先行先试”职责。在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活动中,开发上线了“浙里科普地图”,增加“查找附近场馆”“地图导航”等功能,全省19家科技馆、1043家科普教育基地、954家基层特色场馆全部上线,有效缩短公众“科普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推动“浙里科普”应用平台持续优化升级,加大推进“科普中国”应用落地,链通各地各部门特色科普应用,汇集全省优质科普资源。截止目前,“银龄跨越数字鸿沟”平台进入常态化运行,“双千”助力“双减”迭代升级为资源库平台助力科学教育加法,“浙江健康”等特色科普应用平台入驻“浙里科普”,全省2000余位医学专家入驻平台,探索开展“数字人”科普新模式。
10.积极探索
“示范+试点”工作方式
主动对标省委“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总体部署,探索“示范+试点”模式,发现、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省级科普创新示范试点,做深做实科普示范县“后半篇文章”。在基层科协主动申报、市科协审核把关、专家遴选评审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等3个中国科协示范试点项目和“提升杭州城西科创走廊科普能力建设”等30个省级示范试点项目。按照“边实践边探索,边探索边总结”的思路,明确“一年定方案、两年出案例、三年成经验”,坚持一试点一方案,一方面通过推荐先进发言、组织现场推广、开展典型宣传等多种方式,形成工作品牌;另一方面,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提升工作经验和实践,形成“浙江案例”。
**2023,****"浙里科普"已这样别过。2024接踵而至,你对“浙里科普”****有何冀许,****有何期待,**欢迎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