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当好“科技红娘” 擦亮科创名片——智造名城常州奏响全域创新协奏曲 | 科创中国·长三角在行动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今年,由中国科协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科创中国”迎来了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借此岁末,长三角科技报联盟携手策划推出“科创中国·长三角在行动”新闻联合报道,讲述我们身边的科创故事,生动展示长三角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创新平台、着力跨区协同、共享资源成果的精彩实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乡镇企业在苏南风起云涌,龙城——常州便是发源地之一,敢想敢拼是常州人身上鲜明的标识。新时代常州人传承和发扬了龙城精神,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于非凡。在高质量发展中,迈进万亿GDP之城的常州,正在奋力积蓄发展动能,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新质生产力构建平台,抢占未来制高点。

前不久,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江苏科技论坛在常州开幕,众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赴科技之约,为“科创中国”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谋共识、献良策。

常州自2021年5月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全面落实“科创中国”“科创江苏”部署要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激活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2022年,在《中国大城强城指数报告》中,常州位列前10强,“科创中国”平台的总榜排名位列全国第5。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7.5%。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科研工作现场(刘成贺 摄)

向“新”而行: 会地联手,打造东方碳谷产业地标

常州通过高端学会的多维度合作,形成了资源汇聚、高效服务科经融合发展的“新生态”,为城市创新注入发展动能。依托于国家级、省级学会的资源,常州完善引导机制,建立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等项目22个。

小到球拍、鱼竿等民用产品,大到飞机、卫星等高精尖设备,都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大展身手的领域。“中国碳纤维看江苏,江苏碳纤维看常州”。成立于2020年8月的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下属专业复合材料所,是由多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国有参股公司。公司在初建时获得政府资金扶持3.8亿元,借助科协平台和资源,发挥集聚功能,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

“新能源汽车在东北、北欧等地低温环境下,掉电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们瞄准的是新能源汽车低温场景下电池保温箱。团队现在的设计是基于蔚来ES8车型的电池箱,把复材的优势发挥出来。”集萃碳纤维复材应用研究院技术研发部副主任林学葆博士介绍,目前国内铝合金材质的电池包满足不了低温不掉电,国外的热泵系统成本又太高,所以我们选择热传导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现有的铝合金,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不用热泵,也能够在冬天轻松实现热管理,为新能源汽车装上智慧“心脏”。

走进偌大的厂房,墙上挂着警示牌“老问题、小地方,常是品质致命伤”,旁边一根根金光闪闪的圆柱体躺在支架上,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其实这些金色的外膜缠绕只是第一道工序,就跟剥笋子似的,外膜都要剥掉的。” 集萃碳纤维复材应用研究院下属的希尔德(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云宏介绍,“这种大直径、超长度的全碳纤维应用在造纸、新能源薄膜等领域,我们是这个行业目前唯一一家国产化替代进口的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扭转了国外技术封锁的局面。以前国外进口一根管子需要上百万,现在只需要几十万,大大降低了造纸厂的经营成本,目前国内好几家大的造纸厂在使用我们的机器。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科创中国”2021年度新锐企业荣誉榜单(刘成贺 摄)

向“智”而行: 会企联合,技术创新撬动行业变革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制造正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变革的方向,成为全球制造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和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常州聚焦重点产业,引导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下沉服务,开展会企合作对接300余场,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其中,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常州宏大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科国创(常州)数字智慧产业发展研究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行业内被誉为“印染智能专家”,是专业从事纺织印染自动化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整机产品研究与制造的技术企业,是国内纺织印染行业有名的专业电气开发制造商。11月19日,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公司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全球首创的智能克重在线检测仪和具有最新AI技术的HE系列智能图像整纬机。两款产品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际空白,大大提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也再次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开创了纺织智能制造新时代,为行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克重在线检测仪由新型航空材料构建的高精度微力测量体技术,通过工业相机+AI算法,对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实际克重进行直接精准测量,实现了目标克重控制,能够实现实时、连续、在线记录存储面料克重和历史数据查询。该仪器不仅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提高产品品质,也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织物的损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突破。

“光是这一台检测仪就可以帮助工厂节约180万的成本费用。”公司董事长顾仁自豪地说,“在一次国际展会上,宏大的展台吸引国外同行驻足,他们前来拍照就是为一睹我们最新研发的这款设备,这也展现了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我经常会问自己,还有没有新的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国家级协会合作,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研发,可以为纺织印染行业自动化提供科技支撑,服务于全球纺织业。”顾仁笃定地说。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科研工作现场(刘成贺 摄)

向“心”而行: 一条主线,让制度有高度更有温度

常州锚定“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以“科创中国”试点建设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试点建设的“心合力”,开启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暖心行动,架设引才桥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常州全市高效率启动,高规格推进,高质量落实。第一时间成立由市长盛蕾挂帅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时间由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协调追加试点建设专项预算,为试点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试点建设走深走实。

“心”服务注入新动能,新经济迸发强势能。常州的试点建设,充分发挥了人才虹吸效应。“在回国前,我就被常州的制度吸引了。相比较于国企、私企和其他城市,研究院前期的投入很完善,配套齐全,体制灵活,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我们团队的项目和研究院也很契合,可以让技术尽快落地;生活上的贴心更不用说,给了安家费,分了三居室的房子,孩子也落户上学了。”从西班牙留学归来的林学葆是集萃碳纤维复材应用研究院引进的青年人才。目前,团队正在新能源领域不断深耕创新,他本人也在研究院的支持下,开启了创业之旅。

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常州的同时,也有不少从常州走出去的人才回归家乡。集萃碳纤维复材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芮建华是常州溧阳人,哈工大毕业之后在北京央企工作了30年,现在又回到家乡。“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青年人才更是创新主力军。我是带着使命回来创业的,不仅要引进青年人才,用心做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还要解决中国复材行业里共性的、薄弱的、关键的技术问题,把研究院打造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价值创造者、创新引领者、资源整合者。”芮建华坚定地说。

扬帆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常州以科创为词,服务为曲,点点成果似音符跃动,奏响了全域创新协奏曲。“我们要以入选‘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城市为契机,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加快‘两湖’创新区和‘新能源之都’建设,聚力人才、技术、资本全要素串联,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多方聚集,让每一位来常州的科技英才都充满了创新的动力。”常州市科协主席任洪兴说。

作者:长三角科技报联盟江苏报道组 梁艳

来源:上海科技报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4-01-04
科普5dfc4f1bb909c
太傅级
2024-01-04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