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神经电生理学专家和临床医师的学术交流,学术活动蓬勃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为弘扬老一辈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专家修身治学的精神,本文介绍在该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神经电生理专家——崔丽英教授。
崔丽英 教授
崔丽英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学系主任、原神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神经病学家和神经电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崔丽英教授于1956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辽宁省北部山区西丰县插队,担任过青年点的点长,做过代理大队妇女队长和代课老师。1977年文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医科大学(今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并于1981年以优秀毕业生的成绩被选拔到北京协和医院做实习医生,1982正式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工作至今。1986年,崔丽英教授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转为博士研究生。此后,她长期从事神经病学和临床神经电生理的研究,于1991年7月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2—1993年,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亮眼的成绩,崔丽英教授经推荐在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肌电图室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神经科做访问学者,期间从事单纤维肌电图和肌电图干扰相分析在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及脊髓灰质后综合征的临床和研究。1993—1995年,崔丽英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中心神经科临床神经生理室做博士后研究,从事事件相关嗅觉诱发电位在正常人、Alzheinmer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及先天性嗅觉缺失等疾病中的应用。1995年,崔丽英教授学成后回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担任副主任,2002年担任神经科主任直至2018年。
崔丽英教授和她的导师汤晓芙教授
从神经科的住院医师,到总住院医师,到病房的主管医生,直到病房查房教授,崔丽英教授全面掌握神经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抢救有着丰富经验,包括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和二级预防、癫痫的急重症抢救、神经肌肉病的治疗和重症治疗等,特别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和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担任神经科主任期间,崔丽英教授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坚持科里的查房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始终坚持在病床前为病人服务的原则,多年如一日。每周一的科室核心组事务讨论,以及每周四下午的全科疑难病例讨论,为全科室的临床工作能力保障和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卸任神经科主任之后,她仍坚持参加并指导每周的疑难病例查房工作。
在这近20年中,神经科不但保留和继承了初期的专业优势病种,亚专业也不断发展和扩大,还在各种常见病、罕见病的诊疗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2017—2022年的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始终保持全国第一的专科声誉。崔丽英教授带领科室的各个专业建立疾病的诊疗和治疗规范,并建立了人才梯队,使科室在脑血管病、癫痫、神经肌肉病、神经变性病、神经遗传病、神经免疫和神经心理等专业均得到均衡发展,并支持临床实验室如神经免疫生化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和神经心理检查的发展。她还注重对青年医师、住院医师的培养,科室从1998年开始组织每年的住院医师病例汇报,注重对年轻医师临床思维、科研凝练的培养,经过20年的坚持,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王牌项目,被全国各地三甲医院效仿。此外,崔丽英教授组织和参与了国内30余种药物的上市研究,并联合新药开发,实施了国家一级新药丁苯酞的临床上市研究并获得专利,牵头在国内组织主笔和出版了30个诊断指南和共识。
崔丽英教授团队和美国电生理学家Joe Jabre
崔丽英教授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临床科研方面,她积极艰难攻关,主持和组织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基金项目,牵头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十三五”项目。崔丽英教授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溶栓治疗、二级预防、新药研发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为国内神经科脑血管病诊疗规范化做出了努力。同时,在神经变性病的基础研究、罕见病的队列建立、神经免疫病的血清学研究等领域积极进取,为攻克国内的常见病、疑难疾病不断攻关创新。除此之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她组织神经系统多种罕见病注册登记研究,使神经系统罕见病的诊疗和研究被医疗界和民众所知晓。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为国内神经病学领域Index最高的医学科学家之一。
崔丽英教授组织和主持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委员会IFCN国际年会
在多年的医疗生涯中,崔丽英教授主导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项。1998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二等奖,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顺行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和2008年单纤维肌电图的应用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肌萎缩侧索硬化机制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得华夏医学三等奖等。崔丽英教授本人也获得多项荣誉:2006年第九届 “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神经病学专业一等奖,2006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北京市教育工会“教育先锋”,2013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014年第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8第七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2019年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202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崔丽英教授的勤勉和奋斗,为她迎来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她两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还曾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等。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协作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北京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监事长。由于在神经病学和神经电生理领域的声誉,崔丽英教授在2014年被选举为国际神经电生理联盟(IFCN)执委(2014—2018),此期间曾到泰国、印度、土耳其、日本、哥伦比亚和美国进行继续教育讲课。除此之外,崔丽英教授曾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总编、《中华医学英文版》等杂志副总编。
泰国IFCN执委会和继续教育讲课
日本IFCN执委会和继续教育讲课
印度IFCN执委会和继续教育讲课
崔丽英教授作为亚洲专家参与了国际多个指南的撰写:《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更新》(A proposal for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LS)、《单纤维肌电图的国际指南》(Guidelines for single fiber EMG)和《肌电图检测设置标准》(Standards of instrumentation of EMG)。在神经电生理领域,崔丽英教授参与了国内神经电生理正常值的整理和出版,并最早在国内开展单纤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病中的应用研究,还开展了重复经颅磁刺激等领域的研究,并组织撰写和出版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在中国的神经电生理事业中,崔丽英教授组织和参与了多年的多个国内肌电图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并组织书写和出版了多个神经肌肉病领域和肌电图领域的国内专家共识。2004—2023年,崔教授主编了《神经内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简明肌电图学手册》《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医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罕见病例解析》《北京协和医院肌电图病例解析》(待出版)等10余本专业书籍。在担任社会任职期间,崔丽英教授组织了多届的专业领域学术研讨和交流,促进了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和交流。在历届的神经病学年会中,增加病例讨论专家面对面、各专业进展、指南巡讲等活动。每年的病例讨论、指南巡讲活动,崔丽英教授都亲自参加,并促使基层医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升了国内神经病学领域的诊治能力。在2018年以后,崔丽英教授卸任神经科主任,但仍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学系主任,继续为神经病学的发展掌舵助航。她仍坚持参加每周的病例讨论,以及全国神经病学领域的专业学术讨论和各种医疗任务。她数次到西藏组织和参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西藏的义诊活动和神经病学进展学术介绍,继续在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中普及神经系统罕见病知识,为推动规范诊断和促进治疗的国际同步化而四处奔波,尤其在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领域,她率先在国内成立了渐冻症的学术组织和病人慈善组织,促进了此病的民众认知、药物应用和科技创新。
在近40年的医疗生涯中,崔丽英教授在行医、教育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促进了国内神经病学的发展,可谓百尺竿头、轨物范世、著述等身,但她仍然秉承初心,为中国的医疗、教育、科研继续忙碌着,发挥自己的光芒。
崔丽英教授参与科里的大查房
作者| 管宇宙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欢迎各位医生或推荐优秀同道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