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让科普与人民群众“零距离”

科普宁河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馆坚持人民至上,科普为民,积极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为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10月,全国达标实体科技馆建成446座;流动科技馆覆盖全国29个省份1888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个县服务3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约5512.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375圈;农村中学科技馆建成1174所;数字科技馆网站资源总量达18.34TB,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自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出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至今,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协同发展的现代科技馆体系,线下服务公众超10亿人次,实现了科普与人民群众“零距离”。

红色基因和科普结合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科普阵地宣传功能,以科普展览教育的丰富形式,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手段,将红色基因和科学普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科技馆推出“学二十大精神 观中科馆展览”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展览展品生动展示我国新时代10年科技成就,目前已累计服务各级单位164家、社会公众230万人次。现代科技馆体系全方位展示科技工作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攻关的先进事迹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成果,开发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和宣讲活动,着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公众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以高尚的精神影响带动人民群众。现代科技馆体系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以科技志愿服务团结引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科普一线、乡村振兴前沿中促发展、建新功,邀请具有科技、教育等专业特长的专家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承担展品及实验辅导和教育活动策划实施,组织广大市民志愿者参与观众服务和展览运行维护,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凝聚起人民群众参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倾听人民声音开辟科普供给新赛道

现代科技馆体系厚植为民服务情怀,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虚心诚心真心接受群众意见,拓宽意见反馈渠道,优化服务举措,通过公布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开设官方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有问必答、跟踪到底,不断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反馈机制,确保科普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现代科技馆体系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扎根全国各地场馆,充分调研当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发掘当地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内容,共同搭建科普平台,破解基层科普资源不足难题,推动科普服务提质增效。

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多元化、专业化的需求,**现代科技馆体系采取大联合、大协作方式,深化馆政合作、馆校合作、馆企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协同攻关的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机制,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开辟科普供给新赛道。**我们聚焦青少年群体需求,深化馆校合作,依托科技馆科学教育场景优势,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我们聚焦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构建优势互补、协同攻关的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机制,推动科技、文化、艺术深度融合。

资源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

现代科技馆体系特别注重保障科普为民。依托“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连续两次承办“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两次活动全网总点击量超40亿次。聚焦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汇聚优质资源,推出中小科技馆共建行动、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系列活动、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等活动,以全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引领全国科技馆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已连续举办6年,累计开展主题活动35期,联动2112座次科普场馆、中小学校或科研院所等单位,线上线下服务公众超1亿人次。

现代科技馆体系始终致力于高水平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举办现代科技馆体系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全国流动科技馆工作交流暨培训会、科技馆体系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大会等,不断提升行业工作交流成效。实施“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项目,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教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整合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施能力,构建多层次“双减”服务体系。中国科技馆于2022年启动“人才强馆工程”,按照“基础人才、业务骨干、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才”的四层级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不同岗位的发展通道,全面激活干部队伍工作热情。

**现代科技馆体系依托自身阵地优势、人才队伍和活动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及时把握感知公众需求,采取灵活开放时间、完善票务服务、保障展品完好率、优化参观路线、提升公众就餐环境等贴心举措,通过加强建筑消防系统等基础设施维护改造的保障措施,为公众参观提供文明安全有序的科普体验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