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关调查显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学风浮躁浮夸、急功近利问题获得改善,但仍有一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这一问题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科研的浮躁之风主要表现为:不能潜心聚焦某一前沿领域持续深入研究,追求重大科研突破和原始性、开拓性的创新成果,而只是开展跟随性研究,追求短平快的科研价值不高的成果;为发表SCI论文,提高影响因子,获取高级职称、人才称号、科技奖励等等;故意进行实验数据、图片、引用文献、申报材料等造假,甚至是买卖论文、编造科研成果等严重科研不端行为等。科研的浮夸之风主要表现为:通过包装宣传,甚至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等方式夸大自身科研能力贡献、学术地位以及科研成果价值,以获取更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更多科研资源和话语权等。科研的浮躁和浮夸之风往往与违反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的行为相伴,损害公平公正的科研生态,危害不容小觑。造成科研浮夸和浮躁之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部分科研人员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整体科研环境方面的客观原因。一是科研资源竞争激烈。目前对科研活动的支持总体以竞争性经费为主,稳定支持相对不足。随着近年科研队伍规模快速增加,科研界“内卷”现象日益突出,科研人员千方百计申请各类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也需要不停申请项目,以项目经费养团队。有些科研人员为取得科研资源,忙于参加各类不必要的交际活动,“进圈子”“博好感”“混眼熟”。一些科研人员为获取科研项目,不断追逐热点,变换研究方向。科研项目任务周期一般3年左右,有科研人员为按时通过项目验收而走捷径、“使巧劲”,只进行一些修修补补的研究,快速产生一些可以发论文、“交账”的成果,不愿也无暇聚焦重点领域需要持续潜心研究的重大原创性问题。二是评价考核压力大。由于用人单位“三评”改革落实不同步等原因,“破四唯”难以突破“最后一公里”,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仍将项目经费数量等考核指标层层分解到科研人员身上。三是追“帽子”热度不减。受大学、学科排名等影响,一些高校对人才“帽子”格外重视,仍然激励科研人员拿“帽子”。部分科研单位为引进“帽子”人才,给予年薪制、“绿色通道”等待遇,有无“帽子”待遇差别很大。一些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的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被异化为新的“帽子”。“帽子”代表更多学术资源和优势,仍是不少科研人员眼中的“硬通货”。没“帽子”的科研人员处于劣势,更加焦虑,导致更多科研人员不停追逐“帽子”,加剧了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四是部分科研不端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让投机取巧者得利,在科研人员中形成了负面示范效应。此外,事务性负担重和生活压力大,也是造成科研人员难以潜心研究的重要原因。
甘坐“冷板凳”是一种平心静气从事科研工作、追求科学理想的心态。引导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和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科研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保障潜心研究的科研生态。
**一是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科学思维、质疑精神,把学生从重复刷题中解放出来,把真正有科学兴趣、科学理想和科研潜质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出来。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有潜质的科技人才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
**二是完善科研支持方式。**加大稳定支持力度,把科研资源向基础研究、公益研究倾斜,支持适当比例的非共识项目,给青年科研人员更多锻炼成长机会。当前,一些冷门学科由于很难竞争到项目经费支持面临发展困境,但现在的冷门学科,将来有可能成为热门。例如,人工智能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萌芽后逐渐停滞,直到十多年前它还是个冷门专业,但如今成了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因此,不少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建议加强对冷门学科的持续稳定支持,保留延续相关科研队伍。
**三是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破立并举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切实破除唯论文数量和唯SCI简单评价机制,突出国际同行评价和长期评价。给“帽子热”降温,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与待遇、科研资源分配和晋升直接挂钩,打破一路“打怪闯关”拿“帽子”的学术发展路径。加强人才、任务、基地一体化配置,人才计划入选者优先从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并以定向委托方式接续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四是处理好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关系。“0—1”的原创基础研究,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多元化社会资本投入。“1—100”的技术开发依靠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100”以上的产业化应用主要靠市场,通过风险投资和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形成产业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政策,强化成果转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保障科学家的主要精力放在原创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创新上,而不是创业创收上。
**五是创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大力破除“圈子文化”,严格查处科研机构评估、科技人才评价、科技项目评审中的科研失信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宽松自由、包容失败的环境,切实减轻科研人员非科研负担。
**六是加强科研人员生活保障。**坐“冷板凳”不是让科学家“吃苦”。对于从事前沿基础研究和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科研人员,要给予生活和科研保障,让其有体面和稳定的收入,减少后顾之忧,为科学家追求科学事业、实现科学理想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同时,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鼓励科研人员心怀“国之大者”,弘扬科学报国精神,把科学追求融入科技强国建设事业中。不一味强调科学家“吃苦”,而是多宣传科学家在科研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得到社会认可的快乐一面,让科研活动成为有魅力的职业;不过度宣传“天才少年”,而是既鼓励早出重大成果也激励大器晚成,引导更多有潜质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十年磨一剑”,坐住坐稳“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