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一文读懂|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的5大特点

医路肾康
原创
传播肾病医学信息·荟萃学科人文交流
收藏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症(CKD-aP)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皮肤症状,尤其是CKD晚期,高达70%的透析患者受到CKD-aP的困扰。CKD-aP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危害大、评估难、诊断难、治疗难等特点,临床诊疗中面临着重重挑战。

1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

CKD-aP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已经提出多种假说解释其发病机制,包括尿毒症毒素沉积、周围神经病变、免疫系统失调和内源性阿片受体失衡。但是,CKD-aP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受体失衡导致CKD-aP的研究取得许多进展。研究发现,顽固性CKD-aP多属于中枢神经性瘙痒,是阿片μ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的。阿片类物质通过脊髓背角突触后细胞膜上的阿片μ和κ受体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瘙痒发生,μ受体激活后促进瘙痒形成,而κ受体激活抑制瘙痒。CKD患者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紊乱,血清β内啡肽/强啡肽比值升高导致机体皮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阿片μ受体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瘙痒。因此,应用阿片μ受体拮抗剂或κ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抑制中枢神经性瘙痒。这一机制为CKD-aP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2危害大: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CKD-aP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常因强烈的瘙痒感而无法专注于工作、学习和日常活动,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社交互动,直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CKD-aP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通常以不连续和对称的方式影响大面积皮肤,面部、胸部和四肢是较常发生瘙痒的部位,夜间症状更严重,过冷、过热、淋浴、运动等情况均可诱导其发作,大部分患者数月甚至数年受到CKD-aP的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的瘙痒感会导致患者频繁搔抓,导致继发性皮肤改变,例如表皮脱落或结节性瘙痒,造成皮肤损伤和感染。

此外,CKD-aP还与患者睡眠质量不佳、抑郁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患者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将进一步恶化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重度瘙痒还可能导致他们退出透析治疗。

3评估难:患者主观性强,量化困难

正确量化CKD-aP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但是,CKD-aP是多因素性质的主观症状,具有多维性,它的诊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患者报告结局,很难客观准确地对其进行量化与评估。而且,目前尚未发现普遍适用的指标来评估CKD-aP的严重程度,我国乃至国际上尚无公认的CKD-aP测量工具。临床中常选用多维度测量工具,如5-D瘙痒量表及14项尿毒症皮肤瘙痒量表评估CKD-aP。多维度测量工具相较于单维测量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分级法、语言评分量表等,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CKD-aP。

4诊断难:缺乏明确一致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于CKD-aP的定义和描述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研究和专业组织使用不同的术语和标准来描述这一病症,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国内及国际上没有明确一致的CKD-aP诊断标准,通用的诊断标准为:(1)尿毒症期患者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皮肤瘙痒。(2)2周内至少有3 d出现瘙痒,并且每天瘙痒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影响患者生活。(3)以一种特定形式出现的皮肤瘙痒,持续6个月以上。在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尿毒症期如果存在皮肤瘙痒即可诊断为CKD-aP。如此一来,难以正确定义、诊断CKD-aP。

为了解决CKD-aP诊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未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制定专家共识、指南,规范诊断标准,这样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管理CKD-aP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5治疗难:疗法较多,但疗效欠佳

CKD-aP通常是一种持续性和顽固性的症状,难以完全治愈。目前,临床上治疗CKD-aP的方案较多。但是,大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方法的反应有限或不理想,临床中仍然缺乏特异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治疗方法。针对内源性阿片受体失衡导致的顽固性CKD-aP,可考虑使用盐酸纳呋拉啡。盐酸纳呋拉啡属于κ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β内啡肽/强啡肽比值来抑制μ受体过度激活,发挥镇痒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对其他镇痒药物的需求。

研究表明,盐酸纳呋拉啡可以有效减轻CKD-aP的瘙痒感觉,并且对大多数患者是安全耐受的。目前,盐酸纳呋拉啡已在日本等国家获批用于治疗CKD-aP,并且已经完成临床Ⅲ期注册,即将在我国获批上市。

6小结

目前,CKD-aP仍然是肾内科的棘手问题,它被医生和患者严重低估,并且缺乏评估、诊断手段及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未来,应充分了解和认识CKD-aP的危害,重点研究其发病机制,寻找精准评估皮肤瘙痒程度的工具,探索更多像盐酸纳呋拉啡这样,从机制出发治疗CKD-aP的有效疗法,帮助患者减轻瘙痒感、改善生活质量。

评论
科普63eb87bf78247
庶吉士级
目前,对于CKD-aP的定义和描述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研究和专业组织使用不同的术语和标准来描述这一病症,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国内及国际上没有明确一致的CKD-aP诊断标准,通用的诊断标准为:(1)尿毒症期患者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皮肤瘙痒。(2)2周内至少有3 d出现瘙痒,并且每天瘙痒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影响患者生活。(3)以一种特定形式出现的皮肤瘙痒,持续6个月以上。在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尿毒症期如果存在皮肤瘙痒即可诊断为CKD-aP。如此一来,难以正确定义、诊断CKD-aP。
2024-02-12
科普63eb87bf78247
庶吉士级
目前,对于CKD-aP的定义和描述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研究和专业组织使用不同的术语和标准来描述这一病症,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国内及国际上没有明确一致的CKD-aP诊断标准,通用的诊断标准为:(1)尿毒症期患者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皮肤瘙痒。(2)2周内至少有3 d出现瘙痒,并且每天瘙痒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影响患者生活。(3)以一种特定形式出现的皮肤瘙痒,持续6个月以上。在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尿毒症期如果存在皮肤瘙痒即可诊断为CKD-aP。如此一来,难以正确定义、诊断CKD-aP。。。
2024-02-12
科普63eb87bf78247
庶吉士级
CKD-aP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已经提出多种假说解释其发病机制,包括尿毒症毒素沉积、周围神经病变、免疫系统失调和内源性阿片受体失衡。但是,CKD-aP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受体失衡导致CKD-aP的研究取得许多进展。研究发现,顽固性CKD-aP多属于中枢神经性瘙痒,是阿片μ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的。阿片类物质通过脊髓背角突触后细胞膜上的阿片μ和κ受体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瘙痒发生,μ受体激活后促进瘙痒形成,而κ受体激活抑制瘙痒。CKD患者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紊乱,血清β内啡肽/强啡肽比值升高导致机体皮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阿片μ受体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瘙痒。因此,应用阿片μ受体拮抗剂或κ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抑制中枢神经性瘙痒。这一机制为CKD-aP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20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