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承办的首届中非科学教育论坛于浙江师范大学正阳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搭建了中非交流的良好学术平台,为促进中非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打下了坚实基础。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资深教授马陆亭、国际处处长毛锡龙、教育学院院长黄晓,坦桑尼亚总统府省级行政和地方事务部教育管理司副司长欧内斯特·欣朱(Ernest Hinju)、教育管理发展局首席执行官西斯顿·马桑贾·姆古拉(Siston Masanja Mgullah)、教育研究院教材设计与开发部主任菲克松·姆特莱西(Fixon Mtelesi)、国家考试委员会中等教育考试主管伊曼纽尔·巴瑞蒂(Emmanuel Baridi)等出席本次论坛。
会议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林一钢在致辞中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科学教育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向世界传递中国科学教育的理念、经验。科学教育是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非洲是充满教育活力和潜力的大陆,非洲科学教育正在不断吸收先进经验,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此次举办的中非科学教育论坛,为全体师生及海内外的科学教育学者专家搭建了中非交流的学术平台,也是中非教育界专家学者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重要载体。
林一钢致辞
在“中非科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力”主题报告主题环节,黄晓作了题为《中国科学教育政策:历史与发展》的报告。科学教育发展阶段根据历史发展可分为科技救国阶段、科技立国阶段、科技兴国阶段、科技强国阶段。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教育在一代与一代人的带领下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也造就了亘古不灭的精神之光。科学大众化运动、全国性科技组织崭新的步伐、科学课程改革、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与政策决议等事件节点,绘就了如今的新时代中国科学教育蓝图。针对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她提出要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等路径与举措。
黄晓作《中国科学教育政策:历史与发展》报告
欧内斯特·欣朱(Ernest Hinju)作了题为《坦桑尼亚科学教育政策:历史与发展》的报告。他首先以坦桑尼亚的国家课程为基点,介绍了国家教育的“2+7+4+2+”模式,即两年学前教育、七年小学教育、四年初中教育、两年高中教育。在不同的学段,科学教育通过与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组合等方式教授。对于科学教育发展存在的不足,他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一是进一步改善科学教育、计划投资基础设施与教师培训;二是整合最新技术以加强科学教育;三是促进STEM教育及提高其重要性认识。最后,他呼吁中非两地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欧内斯特·欣朱作《坦桑尼亚科学教育政策:历史与发展》报告
在“中非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主题报告环节,义乌公学总校校长谢昱圣作了题为《中国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项目化学习实现概念建构》的报告。当今项目化学习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但如何在实践中开展更有可行性的项目化学习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报告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藕荷模型”:第一步,问题情境,激发好奇;第二步,具体任务,明确方向;第三步,开启项目,明确标准;第四步,分组活动,教师指导;第五步,展示成果,交流完善。通过如同“藕荷”的组合体模型进行项目化学习,能够把抽象的教材知识生动激活,让科学知识深入学生的心。
谢昱圣作《中国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项目化学习实现概念建构》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村作题为《中国科学教材的历史与发展》的报告。王耀村以科学教材历史演变为出发点,从科学教材建设历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科学教材的内容结构、科学教材内容的整合、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科学教材在研究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中心概念,以科学哲学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他指出科学教材要不断发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王耀村作《中国科学教材的历史与发展》报告
菲克松·姆特莱西(Fixon Mtelesi)作题为《坦桑尼亚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设计》的报告。他介绍了坦桑尼亚教育研究院承担的四个角色,即设计开发课程、设计编制辅助教材、培训各级在职教师、研究课程改革。坦桑尼亚于今年进行了自独立以来的第六次课程改革,今年的主要变化与改进是教学范式向能力本位教学的转变、更加关注二十一世纪技能、两大主流方向的确定、学段时间的改变、开设新学科、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最后,他介绍了课程改革过程的拟稿、编辑、审核、批准等六大流程,并提到了政府为特殊群体如残障儿童提供科学教育机会的举措。
菲克松·姆特莱西作《坦桑尼亚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设计》报告
在“中非科学教师领导力与专业发展”主题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严晓梅作了题为《中国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实践理科背景》的报告。她指出当前全国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理科背景小学科学教师比例过低”“超七成小学科学教师为兼任教师”“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科学教育+”五个工程,分别是“科学教育实验室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工程”,“科技特色高中建设工程”和“科技资源转化工程”。
严晓梅作《中国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实践理科背景》报告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徐宏武作了题为《中国科学教师职后专业成长实践》的报告。他以衢州市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实例为例,向在场嘉宾们介绍了衢州科学教师的培养路径。他将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比作汽车的部件,汽车的方向盘为“发展规划”;汽车油箱为“专家引领”;而四个轮胎便是“自我反省”“教育科研”“同伴互助”和“终身学习”。徐宏武表示,教师要经过像竹、尖毛草一样扎根、绩点、破图、奋力的过程,才能成为佼佼者。
徐宏武作《中国科学教师职后专业成长实践》报告
西斯顿·马桑贾·姆古拉(Fixon Mtelesi)作了题为《坦桑尼亚科学教育与教师领导力》的报告。首先,他介绍了当地教育管理发展局的具体情况,并表示该组织的职能是提供教育领导力相关的长期或短期课程。研究结果表明坦桑尼亚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学生在科学学科上的表现较差,而教育管理发展局在促进科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学校如何引领科学教学”提供了以下经验,包括“有效的课堂观察”“建设性的反馈”“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文化”“提供教学支持”“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激励教与学的目标发展”。此外姆古拉还分享了坦桑尼亚当地老师参与科学教学培训的照片以及当地学生的研学资源。
西斯顿·马桑贾·姆古拉作《坦桑尼亚科学教育与教师领导力》报告。
在“中非科学教育的评价与考试”主题报告环节,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部主任葛新福作了题为《中国科学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实践》的报告。他从“评价”“考试”“实践”三个方面做出报告。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四个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大亮点。而在学业评价改革中,“以结构化的科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反映学生基于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重视思维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的评价”是三个需要关注的突破点。葛新福分享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方向与命题改革方向,并指出教学策略要着重培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大核心素养。提出科学教育要实现:教师之变——从“育分”向“育人”;学生之变——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课堂之变——从“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三大转变。
葛新福作《中国科学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实践》报告
温岭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科学教研员阮庆元作了题为《中国学生科学能力测评与分析》的报告。阐述“科学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分别从“测评对象与内容”“测评方法与依据”“测评数据与维度”“测评结论与启示”四个方面做出分享。阮庆元具体呈现了“科学探究能力”测试框架,包括“评价科学探究”“运用科学模型”“使用仪器装置”“设计探究方案”“提出科学问题”“解释数据证据”与“科学解释现象”七个维度。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探究实践、新课讨论、习题讲评、社团活动,也要降低课前预习、纸笔作业对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期望,并倡导在新课教学前少进行结论性预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真实体验和体悟过程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阮庆元作《中国学生科学能力测评与分析》报告
伊曼纽尔·巴瑞蒂(Emmanuel Baridi)作了题为《坦桑尼亚科学教育考试与评估》的报告。他分别从“基础教育课程重点”“坦桑尼亚的国家评估”“坦桑尼亚的总结性评估”“科学和技术科目评估”“评估的总体结果”等多方面展开分享。巴瑞蒂介绍了坦桑尼亚的主要学科,有“物理”“化学”“生物”“食品营养”“纺织”“农业”等,逐个介绍了各科目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巴瑞蒂表示,自2012年以来,坦桑尼亚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进。
伊曼纽尔·巴瑞蒂作《坦桑尼亚科学教育考试与评估》报告
各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科学学科发展趋势、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标准、中非科学教育合作形式等展开深入交流。黄晓最后做总结发言,分享了首次中非科学教育论坛是科学教育合作领域的观点分享,包括中非科学教育政策、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科学教师领导力与专业发展、科学教育评价与测评。她表示,这样的研讨能使中外学者对中非科学教育的异同、科学教育的教学实践有对比性的了解与认识,能助力后续更切合实际的合作研究,可以为中非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活动期间,浙江师范大学与坦桑尼亚教育研究院、坦桑尼亚教育管理发展局共同成立中非科学教育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