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可作工业原料,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亦可作水土保持植物。以全草入药。益气、通乳、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乱石滩中坐,听风赏雨花。
谁言天亦老,已到断情涯。
名 称:地梢瓜
拉 丁 名:Cynanchum thesioides
分类地位: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鹅绒藤属 Cynanchum
别 名:地梢花、女青、瓜蒌、雀瓢、山角、地瓜儿、羊不奶果、小丝瓜、浮瓢棵、老瓜瓢、沙奶奶、马奶奶、沙奶草、细叶牛皮消、雀瓜、罗汉草、地瓜子、地葛、地瓜瓢、盘龙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细叶白前。
异 名:Cynanchum thesioides var. australe、Vincetoxicum thesioides、Vincetoxicum sibiricum、Rhodostegiella sibirica、Alexitoxicon sibiricum、Antitoxicum sibiricum、Asclepias sibirica、Cynanchum sibiricum var. latifolium、Vincetoxicum sibiricum var. boreale、Cynanchum sibiricum var. gracilentum、Vincetoxicum sibiricum var. australe、Rhodostegiella sibirica var. australis、Cynanchum sibiricum var. australe.
识别特征:
1、茎柔弱,低矮直立或倾卧或枝顶蔓生或缠绕半灌木,地下茎横生;茎自基部多分枝或分枝少,小枝常被毛。
2、叶片常对生,常线状披针形,顶部蔓生或缠绕部分的叶片长可达达7厘米或更长,宽可达1.5厘米。
3、聚伞花序单生或簇生,花冠常绿白色、黄白色,副花冠裂片近披针形,渐尖,蓇葖果纺锤形,先端渐尖,中部膨大,长约6厘米,最宽处径约2厘米,种子阔倒卵形,极扁平,基部平截,簇生白绢毛(常脱落),长约2厘米,暗褐色,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表面细颗粒状,边缘具内翘宽翅,两端的翅尤宽,腹面中央凹陷,色深,自基部向上着生一纵棱,约占种子长度的2/3,顶端圆,具不规则浅波状齿,种脐位于种子基部,不明显。
国内分布:几遍布全国。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那香海海滩、市区路边。
国外分布:朝鲜、蒙古、俄罗斯。
生 境:生于约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沙丘、干旱山谷、荒地、田边、路旁、海滨滩涂等地。
物 候 期:花期3-8月,果期8-10月。
经济价值: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水土保持先锋草本植物,可作为荒坡、荒地治理前期植被尚未恢复或乔灌木未有一定郁闭度时的先行群落。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非中国特有物种。
药用价值:
以全草及果入药。甘,平。入肺经。益气、通乳、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用于体虚乳汁不下、虚火上炎、咽喉疼痛、气阴不足、神疲健忘、虚烦口渴、头昏失眠、产后体虚,外用治瘊子。
编辑: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