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渐渐成为很多人自我要求的一部分
大多数人确实喜欢有着稳定情绪的人
然而
这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
对于“情绪稳定”的渴求,背后应该是对另一种现象的回避,就是被迫要对他人“不稳定”的情绪负责。
这些他人,往往是与我们亲密关系的人,他们的情绪难以安抚,而且认定了我们有安抚他们情绪的责任和义务。
当我们沿着这条责任和义务路径,试图去安抚对方,但还是无法让对方感觉更好时,还有可能被对方怀疑自己因为某种缺陷而不能“提供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的流行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情绪,这是好事,说明大家在意心理健康。
然而,让别人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亲密关系而言。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对别人的要求太高了。这种情况,是让我们对他们情绪波动的“结果”负责。
还有的时候,我们还被要求对他们情绪波动的“因”负责。也许是也许是年幼时,我们的长辈因为我们的某种表现而冲我们发火。于是在委屈中,我们学到了这种观念,是自己让对方生气了。于是顾不上内心的委屈,我们默默地在内心深处检讨自己竟然让长辈动了怒。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有时候也会面对这样的场景中,有可能是合作伙伴,有可能是某个领导,突然勃然大怒。哪怕我们长大了,有了比儿童更成熟的分析能力,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完全是我们的过错,对方也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责任。然而,在对方的眼里,还是会认为是我们的表现让对方动了怒气。这种时候,其实我们处在另一个尴尬的位置——被迫为他人情绪波动的因负责。
无论是被迫为他人情绪波动的因负责,还是为他人情绪波动的果负责。这些情景都会足以让我们讨厌情绪波动,并且把“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一个好的目标,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相反一个不那么好的目标,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现实生活中,每天一睁开眼睛我们就在感知这个世界,即便人与人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不太一样,但共同的是每个人生活都不可能完全如愿,甚至大多数时候如愿都办不到。
如果不逃避现实,去勇敢地去直面生活,那么我们的情绪就难免会受到外界影响,从而产生波动,很难出现所谓的“波澜不惊”的情绪稳定状态。因此,如果将“情绪稳定”理解成“情绪不能波动”,那么“情绪稳定”这个目标可能就很难实现。
此外,这个目标还可能对我们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一些人在出现情绪波动,体验到负性情绪的时候,会责怪甚至于怀疑自己——为什么我的情绪不稳定。这种责怪或者怀疑的产生,就是信奉“情绪应该稳定”这个标准。事实上,做到绝对的情绪稳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情绪的“稳定”只能是一个比较相对的概念。也许可以换一种观念,容许自己的情绪波动,接纳自己的情绪波动,只要这种波动没有长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都是正常的。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哪怕情绪波动的比较厉害,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别人的情绪似乎一直稳定,就推测对方没有情绪波动。对于一些不愿意外显情绪的人,事实上我们很难推测对方的情绪。然而,没有表达出负性情绪,并不意味着没有负性情绪体验。
作者:王 葵
心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