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你会不会觉得手脚冰得不行?
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像渡劫一样,把被子裹了又裹,一晚上都暖不起来。
但很奇怪,男朋友的被窝,却暖得像火炉一样,形成强烈反差...
问题来了,为什么女生容易手脚冰凉?
#01
女生拥有强大的感觉系统
对温度更敏感
不瞒你说,比起男生,女生有着强大的感觉系统,对温度的判断也更胜一筹。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是「雌激素」在起作用。
雌激素是一个神奇的玩意儿,它会参与体温调节。
和男生相比,女生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所以对气温变化更敏感,体温调节的能力也更强。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温度变化下,男生可能还没啥感觉,女生就已经感觉到寒冷了。
#02
手脚冰凉
其实是身体对我们的保护机制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我们身上的“产热能手”肌肉,开始说起。
一般来说,女生的肌肉比男生少,产热能力也相对更低。
而且,当肌肉产生热量之后,血管会把它运输到全身。
作为身体的重要器官(比如心和肺),会有更多的血液流向这里,为它们优先进行保暖。
而肢体的末端,比如手和脚,得到的热量自然更少。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让手脚变得冰冰凉凉的。
#03
女生更容易手脚冰凉,这是天生的
原来这件事儿,早在1998年就有科学家琢磨过了。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篇研究发现:女生的手温比男生低 1.5 ℃左右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 女性的平均手温只有 87.2 华氏度,男性却有 90 华氏度。
· 也就是说,女性比男性低 2.8 华氏度,换算下来约 1.5 摄氏度左右。
另一项2018年的研究也证明:女性的舒适温度为24.0℃,男性为23.2℃。
这样看来,女生体表温度确实天生就比男生低,而且更喜欢温暖的环境。
虽然大多数的手脚冰凉,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
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时可能有怕冷、手脚冰凉的表现,皮肤也会变得干燥、粗糙等。
贫血:****手脚冰凉的同时,可能会有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大家注意啦,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哦。
手脚冰凉的人有救了!
掌握这 3 招暖暖过冬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不想冻得直哆嗦?
这里有 3 个简单、实用的小方法,听说最后一个不花钱、不费力也能做到
①穿暖
这里推荐大家试试——洋葱式穿衣法,真的方便又保暖。
顾名思义,这个方法就是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穿搭,可以根据不同温度和环境自由穿脱。
内层:可以选择羊毛内衣、速干打底衫等。
中层:摇粒绒、抓绒、羽绒马甲都是ok的。
最外层:首选冲锋衣、防风夹克外套、羽绒服等。
②运动
运动是让身体暖和起来最好的方法之一。
选择你感兴趣的运动,坚持下去,可以增强御寒能力。
③当然,还有最省事的办法——
找一个可以供暖、恒温的男朋友。
接下来怎么做,相信就不用约苗君多说了吧
参考文献:
1.胡锦荣.LHRH、TRH、雌激素、克罗米芬对下丘脑体温调节神经元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6(04):228.
2.Charkoudian, Nisha, and Nina Stachenfeld. "Sex hormone effects on autonomic mechanisms of thermoregulation in humans." Autonomic Neuroscience 196 (2016): 75-80.
3.What Do Freezing-Cold Temperatures Do to Your Body?[EB/OL].(2022-12-22)[2022-12-27].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wellness/cold-weather-health-risks-detailed-guide/
4.Kim, H., Richardson, C., Roberts, J., Gren, L., & Lyon, J L.. (1998). Cold hands, warm heart. Lancet (London, England), 351(9114), 1492.
5.Maykot J K, Rupp R F, Ghisi E. A field study about gender and thermal comfort temperatures in office building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8, 178: 254-264.
6.Lalonde S, Beaulac K, Crowe TG and Schwean-Lardner K.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on the core body and extremity temperature, blood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white-strain layer pullets. Poultry science. 2021;100:69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