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是我国西北地区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综合性专业研究所。作为陕西省自然科学领域优势资源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多年来将自然科学普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社会职责之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长期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工作开展。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2023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践行科普基地工作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普及社会公众45000余人。**对外开放野生动物标本馆、实验室300天,带领200余名学生以及社会公众200余名走进秦岭野生动物标本馆揭秘“秦岭四宝”的奥秘,参观大型试验仪器设备,了解科研工作的日常;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带着珍稀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板、专家团队走进校园,带领学生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举办科普讲座,活动普及学生20000余人;参与陕西省科协、西安市科协、中科院、中科院西安分院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活动普及学生25000余人;组织开展科普实践教育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野外科研基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实践活动,完成对自然生命的探索。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充分发挥公益性及科普教育基地职能,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科普教育活动,以场景式、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实践形式,丰富广大青少年课后生活、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质,助力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用科普的“加法”为“双减”赋新能。
**(1)NESC持续发力。**NESC(NATURE EXPLORERS’CLUB——自然探索者俱乐部)是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创立的青少年自然生命科学趣味实践教育俱乐部。是以生命科学为主线,融合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自然教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兴趣引导为前提,引导学生整体团队协作,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完成对生命科学相关知识的拓展。2023年开始在西安市小学开展推广,共计招收学生1000余人,授课30余周,开发“认识自然”、“五彩斑斓的飞舞精灵”、“叽叽喳喳的朋友”等课程模块20余个,涉及兽类、鸟类、鱼类、昆虫、植物、微生物等多个专业。授课过程中,结合校内生物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以研究所资源为依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体会生命发展的奥秘,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科普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立足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发挥研究所科研中坚力量,带领科普团队、动物标本、科普成果走进校园,让学生不出校园便可感受动物世界的魅力,提高对生物科学的兴趣。2023年2月15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带着100余号动物标本和科普团队走进西安外国语附属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全校1-9年级的5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2023年3月27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普团队带着昆虫和鸟类标本走进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带领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寻找身边的昆虫和鸟类,并完成蝴蝶标本制作,2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2023年3月,在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活动月,带着动物标本走进西安铁一中辅轮校区和友谊路校区,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向学生展示着秦岭野生动物资源的奥秘,活动参与学生6000余人。2023年4月14日,受大学南路小学邀请,开展了《奇妙昆虫之旅》专家讲座,生动有趣的科普故事带领学生走进昆虫的奇妙世界,300余名学生聆听了报告。2023年5月,在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陕西省、西安市科技活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中,科普团队带着100余号野生动物标本和科普展板走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专业细致的讲解带领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生动有趣的科普展板拉近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此次活动全校3000余名学生参加。2023年5月30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带着动物标本走进大学南路小学开展动物探索之旅,3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2023年9月18日,科普团队走进大学南路小学开展动物标本制作活动,现场为30余名学生讲解动物标本的制作过程、保存方法以及动物标本的生物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带领学生完成蝴蝶标本制作。2023年11月8日,科普专家走进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带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20余名学生观察并寻找校园的鸟类,针对常见鸟类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鸟巢建筑特点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野生动物。
**(3)科普实践教育活动生根发芽。**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依托科研成果、科普团队、科普基地等科普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究所、科研基地、野生动物保护地等,实地参观学习,探索生命奥秘,体验科研工作日常,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2023年3月16日,邀请大学南路小学30余名学生走进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带领学生参观动物标本馆、实验室,开展了《趣谈鸟类婚配制度和巢》专家讲座。2023年5月31日,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80余名学生走进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观动物标本馆,组织开展《不畏艰险 勇攀科学高峰(科考第三极的故事)》专家讲座,带领学生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2023年8月,带领西安市创新港中学(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余名学生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活动,走进长青、洋县朱鹮、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陕西省科学院秦岭珍稀保护动物野外研究基地,通过植物生态系统调查研究、鸟类生态调查与朱鹮保护认知、昆虫标本采集、标本制作及大熊猫、金丝猴社会行为观察等课程内容,探索发掘秦岭山脉中蕴藏的生物学奥秘。2023年10月22日,带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10余名学生及家长走进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探索秦岭特有野生珍稀动物的奥秘,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
**(4)科普宣传教育惠及全民。**科学普及工作是关系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完成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在2023年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带领动物标本和科研成果参与展示,科普人员专业细致朴实的讲解,使社会大众更为深刻的了解到研究所的工作价值和助力社会发展意义,在全社会激发全民探索自然奥秘、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提升全民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做好单位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省科协、省教育厅、中科院、中科院西安分院举办的各项科普活动。2023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科技之春、科技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期间免费举办特色鲜明的公益科普讲座与科普活动,****开放秦岭野生动物标本馆,开展实践操作课程,**拓宽科普教育宽度,延伸科普教育深度。普及学生25000余人。
(1)2023年3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参与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带着动物标本走进西安铁一中辅轮校区和友谊路校区,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向学生展示着秦岭野生动物资源的奥秘,活动参与学生6000余人。
(2)2023年5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陕西省、西安市科技活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科普团队带着100余号野生动物标本和科普展板走进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专业细致的讲解带领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生动有趣的科普展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拉进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此次活动全校3000余名学生参加。同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学南路小学开展了《昆虫旅馆》、《叽叽喳喳的朋友》等系列科普讲座,通过丰富有趣的科普图片、视频向学生讲述了昆虫及鸟类动物世界的奥秘,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课堂知识。此次有100余名学生参与了活动。
(3)2023年9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加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陕西省暨西安市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研究所以秦岭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展示了秦岭地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和特种经济动物标本,并且现场邀请参观展览的学生们进行手工蝴蝶标本制作并普及蝴蝶相关科普知识,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受众群体10000余人。同时,此次活动研究所被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评选为优秀组织单位之一。
(4)2023年10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参加了“嗨 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西安分会场活动。研究所在活动现场展出了一批珍贵的野生动物标本,吸引许多参加活动的群众驻足拍照,通过研究所老师的专业生动的讲解,让大家了解到许多关于野生动物的科普知识。现场还邀请了参观展览的学生们进行手工蝴蝶标本制作。活动参与人数5000余人。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科普宣传是科普宣教工作的助燃剂,2023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官方网站、中国科普博览活动等网站发布活动信息,方便公众参与。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陕西省暨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示范活动、浐灞观鸟活动、第六届中科院科学等活动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科普影响力;更新科普活动展教资料,制作展板10余块、宣传科普彩页1000余份,购买望远镜30台,开发教学课件10件;科普产品层出不穷,《守望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在行动》入选2023年陕西省优秀科普图书,《“猴王”的宫廷生活》入选2023年陕西省优秀科普视频。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省科协、省教育厅、中科院、中科院西安分院举办的各项科普活动以及单位开展的科普进校园、邀请学生进研究所等活动中,通过免费举办特色鲜明的科普讲座与科普活动,开放秦岭野生动物标本馆,开展实践操作课程,培养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揭开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神秘面纱,拉近全民与科研工作的距离,提升提升公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3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争取各种经费,获得陕西省科学院基础研究计划升级平台支撑项目(2023K-36)35万元,获得西安市科技局科普专项项目8万元。在经费支持下,不断更新科教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同时,组织科普专员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升科普人员素质,更好的服务科普工作。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依托研究所丰厚的研究成果和人才队伍,**针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确立了一所、一馆、三基地的科普教育架构,**系统性的推进科学知识普及力度,促进科普教育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成立生物社团。**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发挥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备完善的优势。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创立了青少年自然生命科学趣味实践教育俱乐部NESC(NATURE EXPLORERS’CLUB——自然探索者俱乐部)。NESC是以小学段义务教育《科学课》课标为基础,向生命科学方向拓展的一项以综合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社团教学活动。以兴趣引导为前提,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完成对生命科学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奠定热爱自然,保护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NESC社团针对学校自然环境特点,结合校内生物资源以及生物自然发展规律,上半学年和下半学年为授课学校各订制一版《自然笔记》教学材料。社团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2次。其中每学期包含不少于8个课程模块。课程内容由研究所老师带领展开,以校内课程为主、校外课程为辅的教授方式,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活动充分展现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和集体协作创新能力的运用。2023年在西安市小学推广,共计招收学生1000余人,授课30余周。NESC作为学校和研究所之间的桥梁,不仅仅局限于社团小部分学生的科普资源普及,更是加大了学校与研究所之间的科普交流,通过不定期的科普讲座、科普活动进校园、邀请学生进研究所、进实验基地、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逐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科普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是目前西北地区收藏动物标本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野生动物标本馆。馆藏各类野生动物标本达5万余号,囊括两栖爬行类、昆虫类、鸟类、兽类、鱼类、骨骼类等各类野生动物标本。同时,研究所拥有一支以30名高学历科研人员为主的科普主创团队,并结合不同的受众群体研发出了完整的多层级全系列科普教育课程。以此为基础,2023年研究所突破以往单一的动物标本展示活动,增加科普实践动手活动、丰富展出标本种类和数量、举办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播放动物科考视频等科普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同时还增长了科学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
**(3)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秦岭生态保护为基础开展科研工作,与陕西省各级保护区建有深厚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研究所依托科研成果在陕西省建有多处珍稀动物野外研究基地,丰富的科研经验和野外基地、合作单位能够满足研究所科普活动开展的多样性。针对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省教育厅所推进的中小学生社会综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结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专业及实践特长,2023年带领学生走进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佛坪川金丝猴研究基地、陕西省濒危珍惜野生动物救助研究中心等区域和单位组织开展“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以达到在实践中结合野生动物认知及保护的相关知识学习。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传播渠道狭窄。**科普工作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和科普活动来进行,这种传播方式比较受限,难以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科普工作需要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的传播渠道来满足公众的需求。
**(2)合作交流较少。**科普工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需要全社会参与才能焕发生机。但是现在基地之间、基地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太少,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舒适圈,导致科普活动内容较为局限,公众满意度较低。
**(3)科普经费不足。**科普经费是科普设施建设的保障,也是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基础。目前经费不足、不固定、来源单一,难以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导致科普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多方共赢。**科普基地交流合作应打破壁垒,在科普基地间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应积极加大与科普场馆规划设计、融媒体平台、科创品牌设计等机构的交流,不仅可以拓宽网络宣传渠道、增加科普文创产品、提升科普场馆职能,同时还能增加受众黏性,扩大社会影响力。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调动科普积极性。**科普场地改进升级、科普人员素质提升、科普活动开展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完善科普工作制度,建立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加大科普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科普工作保驾护航,推动科普工作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