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描金人物伸缩折扇由十六支黑漆描金扇骨组成,扇骨可以伸缩控制扇面大小。扇面用纸本彩绘庭院人物,人物的面部等处贴有象牙,布局得当,工艺繁杂,是外销扇的经典之作。
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一》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扇具有仪仗用途,是地位的象征。后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用品,《春秋繁露》中记载“以龙致雨,以扇逐暑”。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口通商政策的颁布,广东的十三行成为清政府唯一经营海上对西洋贸易的商行。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使广东成为清朝面对世界市场的重要窗口,也成为清代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由广东生产并销往海外的艺术品包括广绣、广彩、广雕、外销画、外销银器、外销漆器、外销扇等,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与广东本土的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的异国情调。
(戴面纱的女人,布面油画,650mm*540mm,亚历山大·罗斯林(瑞典)作于1768年,图源网络)
早在15世纪,中国、日本折扇经葡萄牙商人流入欧洲,16世纪时海外开始流行折扇,17、18世纪,扇子的制作技术成熟,成为欧洲贵族女性的时尚配饰。18至19世纪广东的外销扇开始风靡欧美各国,出口海外的外销扇色彩艳丽,纹饰精美,材质丰富多样。广东工匠利用象牙、玳瑁等原材料并根据西方人的喜好或者外商的订单要求对扇子进行装饰定制,在中国传统花鸟纹饰的同时运用大量西洋元素,广州的外销扇成为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亦成为当时西方时尚潮流的体现,也是贵族妇女彰显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推动18世纪欧洲工艺制作中“中国风”扇(Chinoiserie Fans)的出现,即通过模仿东方风格而创作或对中国扇骨进行二次加工而成的折扇。期间流行于西方贵族女性中的“扇语”亦逐渐形成,比如把扇丢在一个男人的面前代表“我属于你”,扇柄放在唇上代表“请你吻我”,急速扇扇代表“请离开我”。
外销扇扇面多绘有草木花卉,清代伴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花卉的装饰纹样除常见的中国传统花卉之外,更多地融合了西洋花卉的品种,并采用西洋绘画的表现形式呈现。此外广州黄埔、十三行商馆区、澳门南湾景色以及香港维多利亚海湾是西方人来华主要的居住地和贸易场所,西方商人经常订购这一题材的折扇并作为纪念品赠送亲朋好友,以留下他们在广东地区生活的回忆。
黑漆描金人物伸缩折扇 制作精美、工艺复杂,作为外销扇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中国制品承载的中国文化同世界交流的情景,也带我们一探中国同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