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冬季取暖小心低温烫伤——科普篇

华北石油管理浩海科普
原创
承德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毕业,擅长内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收藏

冬季取暖小心低温烫伤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王玲梅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各种取暖设备纷纷粉墨登场,比如传统的电热毯、电暖风、热水袋,比如新兴的电热宝、暖宝宝贴、UBS取暖设备等等。这些取暖用品应用方便,取暖效果好,但很多人却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烫伤,这就是医学专家所说的“低温烫伤”也被称为“冷烫伤”。那么什么是低温烫伤呢?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低温烫伤好发在冬季,约占冬季烫伤的1/3,烫伤的部位常在下肢。有实验证明,44℃持续6个小时作用于皮肤上即可造成烫伤,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烫伤的程度就越严重。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用具往往是低温烫伤的元凶。冬天,人的感觉迟钝,有时不能快速察觉皮肤受到损害。老年人肢体神经末梢功能减退、循环不好,对热和痛的感觉比较迟钝,特别是意识不清醒或患糖尿病、中风等肢体知觉敏感性下降的人群,对低温热源不敏感,不当使用保暖用具更容易受到低温烫伤,尤其是熟睡时易发生。一般轻度烫伤可致受烫部位皮肤脱水、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如果热源持续作用于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可致皮肤细胞组织坏死,出现水泡;随后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低温烫伤和开水烫伤、明火烧伤不同,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看起来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后果很严重,往往比高温烫伤更容易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一旦伤口溃破,又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感染,长时间都无法愈合。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可先用凉水冲一下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后要及时就医,千万别乱抹药水,以免处理不当污染创面,严重者久拖可致皮肤溃烂,长时间难愈合。因为低温烫伤多数都是伤及肌肤的深部,医生一般通过局部用药对创面做保湿和融痂处理,使创面坏死组织溶解后重新长出肉芽和皮肤,治疗时间会较长。创面深且严重的烫伤,局部换药很难治愈的,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低温烫伤后痛感不太明显,伤口面积不大,很多人都不太当回事,直到出现明显不适才来就医,造成病情的延误。所以,万一不慎遭遇低温烫伤,应通过观察皮肤变化、用心细察痛感来源,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创面尤为关键。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建议在冬天使用持续发热的设备取暖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长,特别是贴身的产品,更要有意识地间断性使用。暖宝宝不要长时间放在同一部位,更不要紧贴着皮肤,最好贴在衣服上。喜欢泡脚的老人,水温以30℃-40℃为宜,时间在15-30分钟即可。喜欢用热水袋的中老年人,要正确使用热水袋。使用前检查其是否已经老化,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宜大于50度,装水时不要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装水后要拧紧盖子。最好不要把热水袋整夜置于被窝内,而应在睡前将被窝捂热,睡时取出。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在用热水袋时多包一层布,或放于两层毯子中间,使热水袋不直接触患者的皮肤。使用电热毯要注意产品质量,睡前打开,睡时关闭。在使用各种新潮取暖设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在使用金属和电子取暖器时有封套的要使用封套,且不能紧贴皮肤。切莫长时间固定贴在某一部位,以免增加低温烫伤的风险。

评论
臭皮匠心
学士级
冬季取暖老年人和儿童要预防低温烫伤,正确使用热水袋和其它取暖设备,这些人感觉不灵敏,容易被烫伤。
2024-01-31
科普dgy12345
进士级
已读
2024-01-30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4-01-30